從哪些方面能知道體内有濕氣?在中醫範疇,濕氣是病邪之一,聽到它你就會聯想到陰寒、渾濁、黏膩等詞語進入秋季後濕氣雖然少了一點,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感覺自己被濕氣困住了,渾身不舒服身上的濕氣到底從哪裡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從哪些方面能知道體内有濕氣?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在中醫範疇,濕氣是病邪之一,聽到它你就會聯想到陰寒、渾濁、黏膩等詞語。進入秋季後濕氣雖然少了一點,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感覺自己被濕氣困住了,渾身不舒服。身上的濕氣到底從哪裡來?
腎髒和脾是身體裡統領“水液”的兩個将軍,它們能力很強,但是喜好卻不一樣,腎髒喜水,充足的水分能讓它的能力增強,而脾卻喜歡幹燥,如果到了潮濕的環境中,脾就會被困頓住。
身體健康的時候,腎氣充足,精微物質給腎陽提供能量,幫助水液分散到身體各個部位。此時脾也開始調動運化能力,讓腸胃充分蠕動起來,營養物質都能進入血液和消化系統,過濾産生水。
就這樣兩個将軍相互合作,共同維護人體水液平衡。但是,因為脾的能力會受人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影響,所以并非每個人都是健康的。
是不是濕氣太重,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分辨
身體沉重,肌肉力量弱
脾主肌肉,被濕氣籠罩身體會有很明顯的感覺,那就是肌肉容易酸痛,力量減弱,就像腿上綁了沙袋負重前行,走路很容易累。一般腿累的時候休息到第二天就緩解了,但如果是濕氣導緻的,連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虛弱無力的。
頭昏腦脹,神思不清
濕氣多了就像有霧迷在眼前,不僅覺得大腦被蒙蔽了,視力也會變得模糊,整個人有點呆滞、昏昏沉沉,不太精明的樣子。如果你總感覺自己的頭上像戴了一頂重帽子,神思不清,有可能是濕氣太重了。
腹脹腹瀉,大便溏稀
體内産生的水太多了,大便就像兌了水,排出來後是溏稀的,還容易粘馬桶。而且自己總覺得肚子不舒服,有點脹脹的,不太想吃飯。女性朋友濕氣太重的話,白帶會變多,身上淋漓不盡。
皮膚瘙癢,反複濕疹
濕氣反應在皮膚上就成了濕疹,有瘙癢、發紅、長疙瘩等症狀,而且濕疹容易複發,很難痊愈。隻有體内的水液平衡了,多餘的濕氣代謝掉,濕疹才會好轉。
濕氣重,不僅會影響内部環境穩定,還會影響皮膚,帶來多種令人不适的症狀,此外,稍微一吃就容易發胖、經常關節疼痛、痰多咳不完、胸口悶、尿多,都有可能是濕氣困頓引起的。
濕從哪兒來,又從何走?能不能不管它?濕氣從環境中來,季節變換雨水增多,居住在海邊或河邊,卧室背陰或處于地下,經常穿着拖鞋走水路,都可能給身體帶來濕氣。
除了自然界中的濕氣,夏天常吹空調、貪吃冷飲和西瓜、愛吃海鮮,也會助長濕氣。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人的精神能量也會變少,變得郁郁寡歡、低落沉悶。中醫認為思慮傷脾,經常處在這種悶悶不樂的狀态下,對脾陽會造成進一步傷害。
身體内外都會産生濕氣,兩種濕氣相互影響,最後就成了一種黏膩的、沉重的病氣,讓脾陽運化失常,困頓不振。等到濕氣越聚越多,想要驅散也會變得困難。
而脾陽損傷後其他系統也不能獨善其身,首先是胃分解能力下降,經常胃脹、嗳氣,其次是腎過濾負擔加重,患者總是忍不住上廁所,最後都不敢多喝水,而飲水過少對腎和膀胱都有損傷。可以說脾陽失常後多種疾病都會接踵而來,令人煩躁不堪。
一物降一物,濕氣重先健脾!遇到濕氣,很多人隻想着趕緊把濕氣趕走,各種除濕的方法用起來,但是現在脾陽能量不足,什麼方法都是枉然,隻有先把脾胃強健起來,濕氣才能迎刃而解。所以,如果要問濕氣的“克星”是什麼,答案應該是健脾。
第一步:健脾胃
脾胃強,則消化能力好,脾一虛,濕氣就來了,所以要先健脾,可以在中醫指導下服用健脾力度大的中藥,例如茯苓、白術、白扁豆等。平時還要飲食有節,保持七分飽,定時定量進餐,忌口生冷辛辣的食物。
第二步:祛濕
散濕、化濕、利濕都是祛濕的方法,比如說泡腳、運動、汗蒸,讓濕氣變成汗液排出,或者用中藥從内部調理,讓濕氣慢慢減少,也可以多食用利尿的食物,讓體液通過腎髒排出。同時還要改變居住環境,遠離水邊,搬離地下室,多進行戶外活動。
第三步:補氣血
如果以上兩種方法效果不理想,可以再加上補氣血,補充芝麻、桂圓、動物肝髒等食物,因為氣血充足了行氣更通暢,有利于消除濕氣,還能提升脾陽和元氣,讓精神狀态變好。胃口變好想吃飯了,肚子暖暖的,就說明體内的濕氣在慢慢減少,很快會恢複健康。
濕氣給人帶來的黏膩、停滞感,從皮膚、口腔、排洩物上都能感覺出來,有的病症還比較難纏,反反複複不見好,非常痛苦,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濕氣這個問題,它不僅威力大,還會和暑氣、寒氣、熱火相結合,形成暑濕、寒濕、濕熱之症。脾胃是健康的根,脾胃健康,人體才能吃好睡好,精神飽滿。
參考資料:
[1]濕氣重則百病生!重視這幾點,輕松擺脫粘人濕氣·新華網.2020.05-21
[2]夏秋之交濕氣重,一份從頭到腳的祛濕“良方”請收好·健康北京.2022-08-13
[3]脾胃虛弱的人,濕氣也很重,把5種食材煮一煮,脾胃慢慢好起來·健康之路頻道.2021-10-2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