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5日電(樊中華)“當前全球經濟複蘇仍然深受疫情影響,國際社會必須共同努力以确保經濟複蘇。”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駐華首席代表 Steven Barnett在今日召開的首屆新金融青年論壇上指出。
IMF最新發布的預測顯示,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将增長5.9%,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40年的全球平均增長率,2022年則預計增長4.9%。
IMF駐華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 湯彥俊 攝
但Steven Barnett指出,這些數據應放在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1%的背景下來看,“2020年是大蕭條以來全球經濟最慘淡的一年。因此今年的強勁增長實則掩蓋了全球經濟仍受疫情影響的事實,例如2022年全球GDP預計仍将比疫情前的預測低約3%。”
Steven Barnett稱,在全球疫情沖擊下,各國的經濟前景也凸顯了巨大差異。如發達經濟體由于其可觀的政策空間和較高的疫苗接種率,有望将在明年年底将經濟産出恢複到疫情前水平;中國也将在2022年達到接近疫情前的産出水平;而即便到2024年,許多缺乏政策空間和疫苗的低收入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的産出預計仍将比疫情前低5.5%。
由此 Steven Barnett認為,要确保全球經濟複蘇,首要政策是加快全球的疫苗接種。“IMF提出,需要在今年年底前達到全球人口40%的接種率,到2022年年中達到70%。如果疫情繼續蔓延,未來5年全球GDP的損失将超過5萬億美元。”
“全球是一個整體,疫情不會因任何一個地方的清零而結束,直到所有地方的疫情都消失,” Steven Barnett援引IMF經濟顧問的話稱,雖然發達經濟體的疫苗接種率已近60%,但在低收入國家僅為4%左右。
Steven Barnett表示,低收入國家正面臨着特殊挑戰,一是疫苗接種,二是其面對着融資需求大、債務負擔高、融資成本上升等問題。因此,确保經濟複蘇的另一項全球政策是幫助受困及低收入經濟體,為其提供流動性支持和債務減免。
Steven Barnett介紹,自疫情暴發以來,IMF批準了史上最大規模特别提款權分配方案;已向包括54個低收入經濟體在内的87個國家提供了超過1150億美元的新融資;為29個最低收入成員國提供了債務減免的優惠政策;同時與二十國集團(G20)就“暫停償債倡議”以及《緩債倡議後續債務處理共同框架》展開合作。
此外,Steven Barnett進一步指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向綠色經濟轉型也将成為經濟複蘇的一個巨大機遇。“具體而言,如果政策正确,到2029年,這一轉型可将全球GDP提高約2%,并創造3000萬個新工作崗位,”Steven Barnett說,如果成功,這一轉變将造福整個地球和世界經濟。(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