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女生,一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開内衣扣子。女生不喜歡穿内衣這件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先前,韓國女星雪莉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生活照,可以看出來,照片中的雪莉,應該沒有穿戴内衣,引起網上熱議。
近日,雪莉在節目中回應了這一熱議,直言覺得這樣很舒服,因為有鋼圈的内衣穿戴不好會引起身體不适,而且不穿内衣看起來很自然很有魅力。
對她而言内衣隻是一個裝飾品,不穿内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必要大驚小怪。
盡管雪莉的做法受到不少網友的謾罵,但她認為,遇到這種事很多人都選擇逃避,而她沒有逃避的原因,是希望大家能夠放寬心态,打破固有思維,不要再對這件事有偏見。
除了對女生不穿内衣這件事“大驚小怪”外,我們還存在這樣的性别歧視:月經羞恥。
中國古代出于對血的恐懼,以及把性和生殖看做禁區的心理,大部分人認為婦女月經流出的血是不潔的。國外也一樣,《聖經·舊約》說,凡是月經期的女人,都是污穢的。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女生拿個衛生巾去廁所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别人看見;來生理期的那幾天,女生也是過得戰戰兢兢,生怕弄髒了椅子和褲子;女生去超市買個衛生巾扭扭捏捏,渾身不自在,男生撞見了也會小臉一紅,趕緊跑開……
2016年,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在打破記錄後的采訪中透露自己正值例假。她的坦誠獲得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蓋茨、流行女rapper妮琪·米娜等人的點贊,同時也引爆了一個話題“在公衆場合談論月經是不是禁忌”。
在印度,有6億婦女深陷“月經羞恥”的性别歧視困境,2018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護墊俠》,是全球首部關注生理期的電影,試着破除愚昧風俗,解放性别意識。
曾在參加馬拉松比賽時,任由經血流淌跑完全程的基蘭·甘地說:
“就我所見,我們女性之所以不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是因為我們無法自如輕松地談論自己的身體。而且,因為沒有人願意談論它,所以在尋找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件事情的道路上,人們放緩了前進的步伐。”
基蘭·甘地
性别觀念深深植根于我們腦海中,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并不是先天具備,而是後天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怎麼解釋呢?
今天,路上讀書給你分享當代著名女權主義者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經典之作《第二性》,這部作品被譽為“有史以來讨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書”,相信能給你帶來啟示。
1.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變成女人的
說實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地把性别分為男女兩性,但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是性别?性别是天生的嗎?
法國女權主義者波伏娃告訴你,不,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變成女人的。
《第二性》這書裡說,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所有的“女性”特征都是社會造成的。女人的從屬地位并非生來如此,是男性和社會将女性變成了“第二性”。
那麼,第二性是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意思就是說,相對于男性作為第一性來說,女性是次要的、從屬的,是第二性的。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無論在政治參與、經濟市場還是文化社會中,男性都處于主導地位。不知道你可還記得,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組圖片很火,有人把國際會議照片中參會的男性全部P掉,隻留下女性,結果發現照片上剩下的人寥寥無幾,偌大個會場變得空落落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滑稽感。如此直觀的展示,人們發現,女性在世界中隻占據了小小的空間。
那麼,女性去了哪裡?家庭。家庭是女性活動的重要場所,大量女性囿于家務勞動,為丈夫和子女操勞。
然而女性真的甘心屈居于家庭中嗎?她們不想在公共的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嗎?她們又真的接受男性理應在外闖蕩、女性應當勤儉持家的觀念嗎?她們真的甘心隻作為一個被塑造的“女人”嗎?波伏娃說,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2.育兒有别,加速性别不平等産生《第二性》這本書裡說,男女兩性的區分,始于成長期。社會固有觀念認為,女孩是柔弱的,需要被呵護的;男孩是剛強的,需要挫折和打擊使他成長。因此,童年期的小女孩仿佛更加擁有特權。
經曆第二次斷奶期的小孩子們,遭遇的待遇大不一樣。母親對于男孩子逐漸拒絕給予親吻和溫存,要求他“做一個小小男子漢”;對于女孩子,則繼續給她愛撫,把她放在膝蓋上親吻她,穿輕柔的裙子,寬容對待她的眼淚和任性。
這樣一種養育方式并不是對女性的特殊照顧。相反,它加速了男女不平等的産生。
一方面,女孩習慣于被保護,産生一種依賴和臣服的心态,加固了她們成為附庸和從屬地位的處境。另一方面,男孩的性别角色也是被塑造出來的,他們變得不敢軟弱,承受很大的壓力,他們把保護甚至統治女性當成理所當然。
有的男孩在第二次斷奶的階段體會到獨立的艱難,甚至有的男孩希望自己也是個女孩,從而内心有一系列細微的變化,這種孩子的性别認同和性取向有可能會産生變化。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女性,她們就如社會所安排的一般,愛慕容貌,取悅男性,以服務男性為天性。
3.女性遭遇的偏見我們提到文學藝術家,通常贊賞他們思想前衛開明。然而,就連常常被稱贊用現實主義筆法揭露社會的醜惡的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也對女性懷有偏見。
“女人的命運和她唯一的光榮,就是使男人的心跳動。”巴爾紮克在《婚姻生理學》一書中寫道。他勸告丈夫嚴加看管妻子,不要讓女人接受教育,禁止她做一切讓她發展個性的事,甚至強迫她穿不舒服的衣衫,鼓勵女性遵守引起貧血的飲食制度。
當然,為女性鳴不平的人也有不少,比如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聖西門要求婦女解放。可惜為女性的呼喊在男人們的社會活動中也隻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欣慰的是,二十世紀以來,女性主義運動的高漲使女性權利逐步得到保障,比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法律取消了禁止堕胎和離婚的規定,聯合國也召開了有關婦女權利的會議。
盡管在波伏娃的時代,已經看到了婦女越來越能融入男性社會的趨勢。不過“男人擁有的經濟特權,他們的社會價值,婚姻的威望,得到一個男人支持的益處,這一切鼓勵女人熱烈地要取悅男人。女性整體還處于附庸地位”。
男性一般都不怎麼說“我們男人”,而直接說“我們”。但說到女性,男性就會說“你們女人”了,把自己的性别擺在了主體的地位,仿佛自己就可以代表世界上所有的“人”。
而專門把“你們女性”提出來說呢,則反映出他們在強調——注意了!“我們”,和“你們女性”,是不一樣的。隐含義呢?可能是男性比女性有權力、重要、能力強。當然,每種語境下意思不同。但是不可否認,很多時候,确實有種高低等級之分的感覺。
4.女性的解放,意識先行,改革随後波伏娃最後提到,最關鍵的問題:女性的解放。她認為,女性的解放必須是集體的解放。女性在曆史上從來沒取得統治地位,也沒有統治男性的意識。
女性對于人類做出了與男性相等的貢獻,卻一直忍受屈從和壓迫,經曆悲苦的命運。我們常常通過經濟因素分析男女之别,認為男性更具有生産力,從而擁有了奴役女性的資本。
然而,經濟因素隻是女性受到壓迫的因素之一。
男女之間始終會存在差異,這是無法辯駁的生物學事實。不過,女性之所以會成為第二性,還是因為制度造成的一成不變。
後宮的佳麗們雖然年輕漂亮,但在皇上的懷抱中卻是一樣的。她們沒有特殊性,隻作為一種與男性之間的關系而存在。解放女性,就應該拒絕把她封閉在她和男性保持的關系中。
健康平等的兩性關系中,男女雙方對于對方來說仍是他者,但雙方必須互相承認對方的主體性。他們共享着欲望、愛情、夢想,同時互相給予、征服、結合。
當人類的奴役狀況和虛僞的制度被消滅了,人類的劃分才顯示出它本真的意義,人類的夫妻關系才會找到它的真正形式。
俗話說得好:改革随後,意識先行。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的那一天,也就是獨立女性走向解放、從而真正實現男女平等的那一天。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