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04:18:10

鼓槌落,銅鑼響,湛江龍灣龍獅團訓練場裡,一頭“獅子”一躍而上,在梅花樁上靈活地舞動起來。幾分鐘後,摘下身上十幾斤的道具,獅子下的兩人早已滿頭大汗。如果不需要外出表演,每天下午,龍獅團的成員們都會在這裡訓練近三個小時。

龍灣龍獅團來自“中國醒獅之鄉”遂溪。醒獅起源于廣東省南海縣,後傳入遂溪,經過200多年的沉澱發展逐漸壯大。如今,遂溪全縣擁有近200個醒獅團,這意味着幾乎每一個村莊都有醒獅隊伍。

2006年,獅舞(廣東醒獅)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相關部門的積極引導扶持下,近年來,遂溪民間醒獅團活躍于國内外,成為湛江非遺的一大名片。徜徉于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之間的橋梁,遂溪醒獅闖出了獨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1

發展

集民間藝術和體育項目于一身

“上元張燈結彩,舞獅象雜劇遊戲,作火樹放花炮煙火,打秋千猜燈謎,士庶歡遊達旦,曰:慶元宵。”這是1848年續修的《遂溪縣志·禮俗志》記載的一幕。逢年過節,遂溪人總會以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湛江特有的年例文化更為醒獅的傳承提供了土壤。

随着時間的推移,遂溪人不滿足于原有的醒獅套路,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粵西地區唯一國際級龍獅運動裁判的“遂溪獅王”李榮仔為代表的一批醒獅藝人,在技巧上不斷探索創新,将武術中的梅花樁、雜技中的走鋼絲等高難技法融入舞獅招式中,使其将力學與美學完美結合。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2

1995年,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成立,此後舞龍舞獅被納入正規體育運動項目,這對醒獅的發展來說,無異于一場新的變革。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李榮仔開始學習舞獅競技的規定套路、動作等,帶領自家醒獅團在各類體育競賽中嶄露頭角,并在國内外文藝活動頻頻亮相。

除了技術上難度的增加,遂溪醒獅也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更新自身内涵。“湛江是一座濱海城市,擁有獨特的海洋文化,我們的獅子在采青時,采到的是生蚝、魚、螃蟹等,采完青之後又将其放回大自然,這體現的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李榮仔說道。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3

中國民間文藝獎最高獎“山花獎”、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高樁上獅躍跨度載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紀錄……無論作為民間藝術,還是體育項目,遂溪醒獅均打響了名堂。2020年,龍灣醒獅團攜LED彩燈獅亮相春晚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場,在《萬裡長城永不倒》的歌聲中,獅子神采奕奕,舞動着獨屬華夏民族的精氣神。

傳承

基本保障推動舞獅人越走越遠

李榮仔出生于醒獅世家,是家裡的第五代醒獅傳人,15歲時便步入醒獅行當。步入舞獅行業41年來,李榮仔在廣東省内外多地傳授技藝,陸續帶過1000多名弟子。

對一項技藝的傳承而言,接班人的培養發展尤為重要。一套完整的體系支撐,能讓這項技藝行穩緻遠。

在這方面,李榮仔的龍灣龍獅團也走出一條可供參考的路線,一年能接到200多場表演。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4

今年43歲李國廉是龍灣龍獅團教練,2001年便跟着李榮仔學舞獅。“舞獅這行很辛苦,至少要堅持3個月的基本功,才能算入門。”李國廉說,“獅子很像動物,活靈活現,練到一定程度了,看到獅子就忍不住去耍一耍,聽到鼓聲一響,連飯都不吃便趕緊上場了。”

李國廉介紹,在舞獅這行,幾天不訓練會影響效果,體力什麼的也就跟不上。為了讓熱愛舞獅的人能夠專心投入其中,龍灣龍獅團率先進行探索。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5

龍獅團為全職獅班,目前共有16人,團裡最小的徒弟剛滿18歲,團裡實行現代化管理機制,建立了完整的薪酬體系,包括底薪、提成等。對這群熱愛舞獅的人來說,生活有保障能讓他們在舞獅的道路上更專注。

2012年,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廣東獅舞龍灣醒獅團傳承基地成立,越來越多人慕名前來,每年都會有學校組織夏令營、冬令營到這邊來參觀、學習。為了讓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認識更深,在當地文化、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遂溪醒獅走進湛江地區不少校園,通過表演、講解、體驗等方式,在年輕人心中播下非遺的種子。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6

輻射

文化産業發展擴大影響力

“我們做彩紮之外,也做一些文創産品,包括擺件、香薰、手機殼這些,一個巴掌大小的手紮獅子頭擺件能賣600元,每個月能賣出上千個。”1995年出生的李祖傑是李榮仔的兒子,從小受家庭熏陶,大學畢業後也步入醒獅行當。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7

上世紀80年代,李榮仔開始制作獅具,供舞獅團使用。2003年,由于看到潛在的市場,李榮仔成立了家庭小作坊,後來逐步擴大産業規模,如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獅具工廠。

李榮仔的獅具工廠位于遂溪縣黃略鎮龍灣村,廠裡近40名工人幾乎都是附近村落的婦女。獅頭彩紮的步驟包括紮作、撲紙、寫色和裝配,每一個工人會有自己專門負責的步驟。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8

鐘大姐是這裡的資深員工,在這裡已經做了将近十年,以前她是撲紙工藝的老熟人,最近想嘗試新事物,便轉向紮作手藝,還不太熟練的她,2個小時可以紮完一個中等規模的獅頭。鐘大姐說,這份工作好處不少:“在這裡工作很自由,可以照顧家裡小孩,沒有那麼多限制,每個月可以掙三四千塊。”

紮作以韌性較高的廣甯竹子為原料,獅子毛用進口優質羊毛,将獅子頭改小以适應高難度動作……彩紮的改良也與醒獅的發展同步進行。

遂溪最高水平醒獅表演(在民間藝術與文化産業間架一座橋)9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醒獅。”李榮仔總是這樣說。如今,他的醒獅遠銷國内外,每一年能賣出約1萬個彩紮獅子,包括東南亞地區、美國、德國、日本等地,連醒獅故鄉佛山的獅子都是從這裡訂做的。此外,工廠也做各類民俗道具,包括龍、鼓、演出服飾等。

無論何時,隻要談起醒獅,李榮仔總是語調高昂、眼裡有光:“這代人不做,下代人也不做,文化就沒辦法傳承下去了。我們希望能把傳統的民間文化、中國文化推得更遠。”

【記者】林露

【攝影】郭龍碧 林露

【作者】 林露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