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河南永城瑪莎拉蒂車禍案等來了最新消息。
21歲的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承認,事發當晚喝了三種酒,叫了代駕但是沒有等來。
許是酒後太過“趁興”,“一直沒等來、就坐車上等”的三名肇事者最終還是發動了車子。
于是,被撞車輛瞬息翻騰成火球、2條生命因之逝去。
寶馬轎車在被撞出數十米後瞬間起火燃燒
醉駕
據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的說法,在等候代駕到來時,三人已經在燒烤店喝過數瓶紅酒、清酒、啤酒。
然而,“代駕沒來”卻絕不是酒駕醉駕的理由。
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大約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後駕駛有關,酒後駕駛已經被列為車禍緻死的主要原因;2011年5月1日, “醉駕入刑”伴随《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在我國實施,成為阻卻交通事故發生率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2006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全國年均因酒駕、醉駕導緻交通事故6542起,造成2756人死亡、7090人受傷。
而“醉駕入刑”後的2011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全國年均因酒駕、醉駕導緻交通事故5962起,造成2378人死亡、5827人受傷,較此前分别下降8.9%、13.7%、17.8%——這還是在機動車、駕駛人數量分别增長49.6%、80.6%情況下的同比數據。
按理說,“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應該成為人們理性範疇内的普遍共識。但為什麼肇事者永遠“前赴後繼”、肆無忌憚?
況且這次的司機譚某某,其“僥幸”心理細思恐極。當富二代、豪車、血液酒精含量超标1倍、與多輛轎車剮蹭、追尾寶馬、2死4傷、被群衆圍堵仍駕車強行逃離等情節和标簽被疊加在一起;當其所駕車輛被曝出不到1個月内5次違章的“履曆”——“屢違屢犯”已表明,有些人遠未吃一塹長幾智,如今這起事故,隻是一系列狂妄嚣張後,對墨菲定律的應驗。
譚某此前曾在朋友圈怒怼在背後說她壞話的人: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的确,長得好看沒有錯,有錢更沒有錯,但是你喝醉了開車出來就是錯了,你剮蹭、你追尾、你逃逸、你造成了2死4傷……你自己犯錯了,卻拿别人的生命來“買單”。
這是徹徹底底的危害公共安全,是不折不扣的一場“謀殺”。
犯罪嫌疑人張某某
惡果
這樣的案例,絕非個案。
2010年,一輛英菲尼迪轎車在建國門外大街以時速近120公裡的速度撞上正在等紅燈的白色菲亞特轎車,2死1傷,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此破碎。經查,英菲尼迪車主曾大量飲酒,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
2012年,上海浦東發生“瘋狂比亞迪”事件。黃某在醉駕後與一輛出租車追尾,駕車逃逸過程中又發生連環撞車,其中被撞的QQ轎車起火,導緻3人死亡,5人受傷,最終黃某被判處死刑。
2014年,男子陳某醉酒駕車在蚌埠萬達廣場門口撞倒多名行人,緻使6人死亡,一審被判處死刑……
而本次事件中的譚某某,醉駕之外,肇事逃逸又追尾他人,造成多人死傷,集交通違法領域的幾大惡行于一身。
從警方通告看,這一事故不以交通肇事論,而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定性也極分明——可以預料,等候當事人的,也将是法律更高程度上的懲處。
目前,汽車時代已經來臨,中國已經成為“車輪上的國家”,與之相随的“汽車文明”也應該與時俱進。
但事實卻是,譚某某身後執迷不悟的“同類”,遠不止于一小撮。
“結局”若何?公安部最新數據透露,剛過去的2018年,飲酒後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5149人、造成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且有逃逸情節的12115人——共計17264名國人被依法終生禁駕。
輿論
本案當中,瑪莎拉蒂車主的身份一再吸睛:肇事女司機今年23歲,剛從職校畢業,微博“炫富”不斷。
而諸位看官對車主家庭“永城首富”的身份更多有猜測,甚至有人舉報,肇事者家庭所經營的皮革廠涉嫌環境污染和違規占地等等。
就眼下看,事情也不斷朝着“坑爹”的态勢演化——“自作孽”式車禍抛出了自我舉報的線索、車主被拘期間微博被清洗一空、當地知情人稱“當地現已三緘其口”,更有一份網傳的“凡勘察現場的圖片、事故現場視頻以及施救視頻情況,嚴禁個人私自對外發布”的疑似内部通知,惹人遐想。
“撥出蘿蔔帶出泥”式的“歪樓”,較事件最初發生時,成了二輪輿論真正的重心。
雖然譚某某醉駕肇事跟其父母産業問題是兩碼事,應“一碼歸一碼”,可既然一碼已将另一碼帶入公衆視線,那就該秉持“依法處理”原則,一個都别漏了。
而出現這樣的輿論擴散,也不止是因為人民群衆對酒駕造成的惡性事故深惡痛絕,更是擔心隐藏在瑪莎拉蒂背後的資本力量釋放出莫名的幹預勢力,甚至上演孫小果“亡者歸來”的鬧劇。
對“緻富不義、為富不仁”的憂心如何打住?
無論是沉冤16年的湖南新晃“操場埋屍”案,還是新近發生的上市公司董事長猥亵女童事件,資産再龐大、身份再耀眼、權勢再滔天,都必須恪守于同一道法律的紅線——該查的查,該抓的抓,該判的判。
法律面前,沒有“千億資産”,也沒有瑪莎拉蒂。千億資産,可以傳家,卻不能成為突破人倫底線的“擋箭牌”;瑪莎拉蒂,可以炫富,卻不可能成為逃脫法律制裁的“護身符”。
當然,再多的道德譴責已經沒有意義,再多的義憤填膺已是浪費口舌,等待肇事者的将是嚴肅的法律制裁。
事發前一天,譚某某曾發雞湯稱,“萬事有因有果,自己選擇的因,就要承擔果”。
結果一語成谶,作為一個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人,就要為輕狂無知的罪惡行為來承擔後果。不作死,就不會死,隻是,為什麼又要搭上無辜者的性命?
真的,我勸你善良。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