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周朝的諸侯國是怎麼壯大

周朝的諸侯國是怎麼壯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04:21:48

周朝的諸侯國是怎麼壯大?周朝,是中國古代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有将近八百年的國運周朝也是最被儒家所推崇的一個朝代,周朝的治國理念也成了整個封建王朝的治國典範,每個朝代都會效仿周朝的治國方式治理國家,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周朝的諸侯國是怎麼壯大?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周朝的諸侯國是怎麼壯大(周朝的治國理念)1

周朝的諸侯國是怎麼壯大

周朝,是中國古代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有将近八百年的國運。周朝也是最被儒家所推崇的一個朝代,周朝的治國理念也成了整個封建王朝的治國典範,每個朝代都會效仿周朝的治國方式治理國家。

那具體來說 ,周朝的治國理念都有哪些?又為什麼曆代王朝都會效仿周朝治國?

關于農業:立國之本

“周”字的甲骨文是一個象形字,像四方的田地裡長着植物,這也就反映了周朝的立國之本:農業。

周朝和夏朝商朝一樣,都是黃帝的後裔。周朝的祖先号後稷(名棄),是黃帝的四世孫是帝喾的兒子,有着貴族血統。棄在兒時,就已經表現得跟常人不一樣。别的小朋友都在玩遊戲的時候,棄玩的遊戲已經是種植棉麻、豆類等農作物,并且還養得挺好。等到長大成人,更是喜好農耕,根據不同土地環境種植适宜的莊稼,因為收成特别好就引得大家紛紛效仿學習。堯聽說了就舉用其為農師,在舜時直接掌管了天下農業,把農業治理得井井有條,還因為有功被封為諸侯,封地就在今天的陝西省武功縣,還獲得了後稷這個封号。

從此,周朝就走上了諸侯之路,也深深打上了農業的标簽。

後來,經過不窋、公劉、古公亶父這些曆代祖先的經營,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時候,周朝農業已十分成熟,帶來了國力的強盛,成為了西方諸侯之長,周朝實現以農業立國。

周朝農本思想的一個直接證據就是,《史記》中記載周宣王“不修籍于千畝”,這裡修籍就是帝王親耕。修籍是周朝帝王的保留任務,以示重視農業不忘根本。

所以,以農為本的農本思想,是周朝治國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立國之本,後代曆朝曆代無不以農業為根本治國。農治則國安、農廢則國亂。

關于用兵:一在威懾、二在打仗

周穆王将要攻打西邊的犬戎國,大臣就勸谏說:“先王燿德不觀兵,夫兵及時而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什麼意思?也就是說能以德服人就不要輕易動兵,動兵是很嚴肅的事情,有威懾和打仗兩個作用。能以德服人就不要用兵威懾,能用兵威懾就不要打仗。因為保持神秘才會讓自己更有威嚴,讓别人不敢輕易攻擊自己,如果動不動就出兵就會讓别人不再害怕自己。

那什麼時候可以用兵呢?“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也就是該做的都做了,好話說盡你還是不聽,我就派兵攻打你,這樣名正言順、水到渠成、出師有名,自然就更容易取得勝利還能得到天下認同。

所以,用兵也要講究禮儀,先勸說、再威懾、最後用兵,這也成為了後邊曆朝曆代的用兵順序。

關于治民:德财兼顧

大臣還對周穆王說:“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所以,對于民衆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治理:正德、厚性、富财、利器、避害、畏刑。

正德、厚性是屬于精神道德領域,就是提高素養、培養品質,保證聽統治者的話安分守己不造反、不違法,鄰裡和睦,國泰民安。

富财、利器是屬于物質生活領域,就是使大家都吃好穿好生活好,飯夠吃、錢夠花、東西夠用,這樣誰也不會想着天天制造不穩定因素了,就為國泰民安創造了經濟基礎。

避害、畏刑是屬于刑罰懲治領域,就是使大家不要觸犯法律,要遵紀守法,如果誰膽敢違法,就給予處罰,這是國泰民安的保障措施。

所以,世界各國治民都是這三部曲,一是豐富精神教化,學會順從國家統治;二是豐富物質錢财,滿足生活需求;三是制定刑罰,保證安分守己。

關于治國:為民除害

“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說的正是治國的策略。治國就要學會為民除害,消除對社會的不良因素,為大家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比如有外敵入侵,當權者要抵禦外敵,保衛國土完整和子民不受侵害。國家有天災人禍,要及時撥付錢糧救災,減少人員傷亡。要開設私塾,宣傳教化,讓更多人讀書識字。

這些都是曆代賢明君主想做和要做的事。

關于财富:為民所用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

對于财富,周朝人認為财富是天地萬物生産的,不能專有。有人想專有财富是盜賊,國君想專有财富則會民心離散國家滅亡。

對于财富,正确的做法是取之天地,用之于民。将天下的财富都廣泛地給予天下百姓,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百姓願意追随帝王。

古人一直說“士農工商”,農是在工和商的前邊。我們知道,工和商是賺錢最多的,卻排在最後,這就是古人的智慧,彰顯了對于聚集錢财行為的不恥,錢财是應該百姓所有所用而不是商人專有。

關于言論:疏好于堵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是周朝就有的名言。

周天子通過殺害诽謗自己的人來威懾國民,使得國民都不敢說話,在道路上相見隻能用眼神交流。就有大臣勸告,說出了一番“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千古名論。

百姓有嘴,就像土地有山川、平原有沃土一樣,國家治理成敗都是從人民嘴裡說的話反映出來的。百姓把心中所思所想說出來,說的好的自然好,說的不好就改正,這樣才能長治久安。

如果怕百姓說,就要堵住百姓的嘴,比用堤壩堵住洪水更危險,因為百姓不能發表自己真實想法,一旦憋久了就會怨恨周天子,不會再支持周天子,天下都反對周朝的時候周朝就離滅亡不遠了。

清朝的文字獄,就是關于言論的疏好于堵的一個例證,事實證明單純的不讓百姓說話隻會有反作用。

所以,周朝的治國思想是極其先進和完備的,立國、治國、治民、用兵、法律等各方面都有了成熟、系統的體系。但是到了實操層面,因為個人能力、天災人禍等各種原因,又不是每個帝王都能落實好的,這也是古代一直在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