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鹽堿地種樹成活的方法

鹽堿地種樹成活的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6:33:05

鹽堿地是地球上分布廣泛的一種土壤類型,我國從濱海到内陸,從低地到高原都有分布,鹽堿土是鹽土和堿土的合稱,分為濱海鹽土、草甸鹽堿土、沼澤鹽土、草原堿土、龜裂堿土。

鹽堿土主要來源:地下水的礦化、大氣下沉、人類活動、海水倒灌。

鹽堿地種樹成活的方法(鹽堿地的樹木栽植技術)1

一、鹽堿地對樹木生長的影響

引發生理幹旱由于鹽堿土中積鹽過多,土壤溶液的滲透壓遠高于正常值,導緻樹木根系吸收養分、水分非常困難,甚至會出現水分從根細胞外滲的情況,破壞了樹體内正常的水分代謝,造成生理幹旱,樹體萎蔫、生長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危害樹體組織在PH居高的情況下,OH—對樹體産生直接毒害,這是因為樹體内積聚的過多鹽分,使蛋白質合成受到嚴重阻礙,從而導緻含氮的中間代謝産物積累,造成樹體組織的細胞中毒;另外鹽堿的腐蝕作用也能使樹木組織直接受到破壞。

滞緩營養吸收過多的鹽分使土壤物理性狀惡化、肥力減低,樹體需要的營養元素攝入減慢,利用轉化率也減弱。而Na 的大量存在是樹體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減少,磷的轉移受抑,嚴重影響樹體的營養狀況

4影響氣孔開閉在高濃度鹽分作用下,葉片氣孔保衛細胞内的澱粉形成受阻,氣孔不能關閉,樹木容易因水分過度蒸騰而幹枯死亡。

二、适于鹽堿地栽植的主要樹木種類

樹種的耐鹽性 耐鹽樹種具有适應鹽堿生态環境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能在其它樹種不能生長的鹽澤土中正常生長。這類樹種一般體小質硬,葉片小而少,蒸騰面積小;葉面氣孔下陷,表皮細胞外壁厚,常附生絨毛,可減少水分蒸騰;葉肉中栅欄組織發達,細胞空隙小,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耐鹽樹種其細胞滲透壓可在392.26*104Pa以上,能建立阻止鹽分進入的屏障;或能通過莖、葉的分泌腺把進入樹體内的鹽分排出,柳、紅樹等;或能阻止進入體内的鹽分進一步的擴散和輸送,從而避免或減輕鹽分的傷害作用,保證其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有的樹種體内含有較多的可溶性有機酸和糖類,從而增大細胞滲透壓提高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樹種耐鹽性的高低是相對的,它以樹體生長的氣候和栽培條件為基礎,樹種、土壤和環境因素的相互關系都對樹木的抗鹽性長生影響,因此反映樹木内在生物學特性的絕對耐鹽力是難以确定的。不同的樹木種類會品種,其耐鹽性有很大的差别,而同一樹種的樹體處于不同的發育階段,或生長在不同的土壤與氣候環境條件下,其耐鹽性也不相同,一般而言,種子萌發及幼苗期的耐鹽性最差,其次是生殖生長期,而其它發育階段對鹽脅迫的敏感性相對較弱。

另外,溫度、相對濕度及降水等氣候因素對樹木耐鹽性也産生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樹體鹽害症狀加重。由于土壤濕度影響土壤中的鹽分轉移、吸收,影響樹體内生化過程及水分蒸騰,生長在炎熱幹燥氣候條件下的樹體,大多較濕冷條件下對鹽分更為敏感;而較高的空氣濕度使得蒸騰降低,能緩解由于鹽度而引起的水分失調的影響。故提高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均有助于提高樹體的耐鹽性,特别是對鹽分過敏的樹種,更有作用。

常見的主要耐鹽樹種:黑松、圓柏、胡楊、新疆楊、柳樹、火炬沙棗沙棘、枸杞、白蠟、合歡等。

三、堿地樹木栽植技術

目前主要采用的技術有——

施用土壤改良劑施用土壤改良劑可達到直接在鹽堿土栽植樹木的目的,如施用石膏可中和土壤中的堿,适用于小面積鹽堿地改良,施用量為3-4t/hm2。

防鹽堿隔離層。對鹽堿高的土壤,了采用防鹽堿隔離層來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阻止地表土壤返堿,在栽植區形成相對的局部少鹽或無鹽環境。具體方法為,在地表挖1.2米左右的坑,将坑的四周用塑料膜封閉,底部鋪20厘米石渣或爐渣。在石渣上鋪10厘米草肥,形成隔離鹽堿環境,适合樹木生長的小環境。

埋設滲水管鋪設滲水管可控制高礦化讀的地下水位上升,防止土壤急劇返鹽。用石渣、水泥制成内徑20厘米、長100厘米的滲水管,埋設在距樹體30—100厘米處,設有一定坡降并高于排水溝;距樹體5—10米處建一收水井,集中收水外排,第一年可是土壤脫鹽百分之48.5,采用此法栽植白蠟、垂柳、國槐、合歡等樹體生長良好。

暗管排水暗管排水的深度和間距可以不受土壤利用率的制約,有效排水深度穩定,适用于重鹽堿地區。單層暗管埋深2米,間距50 厘米;雙層暗管第一層埋深0.6米,第二層埋深1.5米,上下兩層在空間上形成交錯布置,在上層與下層交會處垂直插入管道,使上 層的積水由下層排出,下層管排水流入集水管。

擡高地面。采用換土并太高地面20厘米栽植油松、側柏、龍爪槐、合歡、碧桃、紅葉李等樹種,成活率達到百分之72—88.

躲避鹽堿栽植。土壤重的鹽堿成分因季節而有變化,春季幹旱、風大,土壤返鹽重;秋季土壤經夏季雨淋鹽分下移,部分鹽分被排除土體,定值後,樹木經秋、冬緩苗易成活,故為鹽堿地苗木栽植的最适季節。

生物技術改土主要指通過合理的換茬種植,減少土壤的含鹽量。

使用鹽堿改良肥鹽堿改良肥内含鈉離子吸附劑、多種酸化物及有機酸,是一種有機—無機型特種園藝肥料,PH5.0。利用酸堿中和、鹽類轉化、置換吸附原理,即能降低土壤PH,由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可有效由于各類鹽堿土改良。

總之,我國很多地區均有較大面積的鹽堿地,對發展綠化種植有一定困難。實踐證明,選擇耐鹽堿樹種,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根據植物形體和特性,依照天然群落的結構,從木本鹽生植被區、海灘沙生鹽被區、鹽生植被區和沉水植物群落中進行耐鹽漬性樹種選擇,采用引進與鄉土樹種相結合的辦法,根據樹種的高矮、冠形、根系深淺、抗鹽程度、喜光耐陰等不同特性重新組合,構成和諧有序、穩定壯觀且能長期共存的複層混交的立體人工群落,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此外,地形設計是鹽堿地園林樹木栽植的重要措施,其指導原則是挖池堆山、擴大水面、擡高局部地形。土山堆積需埋設排鹽暗溝,其出口注入水池,經過灌溉和雨水淋洗,可大大降低土壤的含鹽量。再根據樹種的抗鹽性能選擇安排,将抗鹽能力強的樹種栽植在較低處,抗鹽力較弱的樹種則栽植在排鹽良好的土山上或地勢較高處。水體在鹽堿地造園中起着重大作用,它不僅能豐富景觀、增加靈氣,其最大功能還是可用于排鹽改壤。

鹽堿地種樹成活的方法(鹽堿地的樹木栽植技術)2

勝偉集團将充分發揮鹽堿地改良技術優勢、濰坊港口物流優勢、整合國内外優質種畜資源,積極走出去,輻射全國五大類型鹽堿地分布區,建設鹽堿地農牧産業園,開創新型扶貧模式,将國外優質肉牛種源引入國内,以每2000-2500畝鹽堿地建一座可存欄500頭的智能“牛倉”,形成一條“鹽堿地農林牧複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産融合,種養加産業循環發展”的經濟模式,助推國家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