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與父輩或是前輩聊天時,總覺得特有意思。随着時代、生活環境的不同,在想法以及看法上,總能産生較大的分歧,而這種對于分歧相互講解、辯論的過程,則是教授本人最喜歡的。
記得有一次,與老爸聊起年輕時對豪車的夢時,擁有遠大理想以及抱負的我回答道:“BBA(寶馬、奔馳、奧迪)是我的第一個豪車目标”。遭到老爸一番白眼後便作出了他的答案:“BBA并不敢想,我隻要開上...便足夠了”,他的回答讓我的态度從藐視轉化到感慨。
(中國曆年GDP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統計表)
為了探究他的答案,我故意在網上找了一大堆的數據。1998年時老爸還很年輕,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以1998年為例,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5425元,其中還包括部分收入豐厚的“生意人”進行一定的拉高,也就是說,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真實的可支配收入會比數據上要低上許多。
接下來,就為大家揭曉,究竟什麼車能讓作為老爸當年的奢求,卻被我所“看不起”呢?
豐田 佳美
當年指導價:31.50—37.50萬元
豐田佳美(Camry),可能部分人覺得挺陌生的,但要說起它的子孫後代,你們肯定都認識。從英文标識音譯上并不難發現,它就是凱美瑞的前身,而佳美就是Camry的第五代車型。
從車身設計上,圓潤、高聳的車身,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并不讨喜。它沒有用一些花裡胡哨的設計來裝飾自己,盡管當時它的售價不算低,但看起來卻是那樣的平庸,該有的有,不該有的你也别想有。不過呢,溫馨的内飾風格,在佳美身上倒是表現得很好。大面積使用真皮配上桃木飾闆,溫暖舒心的感覺油然而生。坐在上面,你并不會去過多的去研究它的配置,用手輕輕的撫摸、用心感受就好。
其搭載的2.4L L4以及3.0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以現在的标準看排量并不小,卻沒有什麼動力爆發感,平順性、耐用性才是它的賣點。在部分三四線城市裡,我們還能看到佳美的身影,其中超過30萬公裡、40萬公裡的不占少數,“精神狀态”都還不錯。
樸實無華一詞用來形容佳美,是褒義?是貶義?不止是佳美,那個年代的豐田車,最大的“特點”——沒特點。要說優點在哪?不太好找;缺點明顯?那也不至于。不管怎麼說,豐田在華賣了這麼多年,消費者對其“樸實無華”的屬性還是很喜歡。
廣州本田 雅閣
當年指導價:26.50—32.99萬元
在1998年,第六代雅閣開始國産,當時同級産品普遍采用進口銷售,國産雅閣售價頗有優勢。上市首年,雅閣總銷量沖破3萬輛,在當時相當的誇張。親民的價格讓本田喝到了“頭啖湯”。
在20年前,本田就有“買發動機送車”的描述,第六代雅閣搭載了2.0L、2.3L、3.0L三款自然吸氣動力,并均配備了VTEC(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技術。動力上比同級競品更有優勢,更能帶來操控感。
國産化對本田和消費者嘗到了甜頭。但受限于當時國内供應鍊匹配不完善,大部分車身零部件還需進口,實際上這保證了國産版與進口版質量的一緻性的同時,國産還更便宜。消費者用低價買到好貨,車企獲得了銷量,這事算“雙赢”。
大衆 帕薩特B5
當年指導價:19.50—32.25萬元
大衆帕薩特是國人比較熟悉的産品,畢竟,在政府部門的曝光率相當高,而且很多是帕薩特B5。
那時候,還是大排量自吸的天下,但帕薩特B5搭載的卻是1.8T渦輪增壓動力。最大馬力150ps,峰值扭矩210N·m,現在看着不咋地,但在那時相當出衆。另外大衆出色的懸架質感也是從那時候留下的印象。帕薩特B5前懸采用四連杆獨立懸架,後懸架則是縱向托臂式扭力梁懸架,盡管調校偏舒适,但整體性相當強。與同期對手相比,懸架優勢明顯。
從整車質量上看,帕薩特B5還算不錯,但還是繞不開德系車小毛病的問題,尤其是電子設備。不少車主反饋經常出現故障碼以及報錯等現象。雖說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但小毛病足夠讓人煩心。
日産 風度
當年指導價:28.80—32.80萬元
我敢打包票,如果你不查資料,單從設計以及名字上看,絕對猜不出它的後繼車型是誰。在此,教授先賣個關子。
在車身命名上,它并沒有采取一個主流的音譯,而是采用了Cefiro的意譯風度。車如其名,風度用了較多流線型設計,扁平化的車身氣場一般,外觀并不出衆,但這并不影響它暗地裡散發的内涵氣質。
内在才是它的賣點,柔軟、寬大的座椅是其一。在配置上,配備了Bose音響的多媒體系統,并支持6碟CD以及卡帶,從聽覺上又是另一種享受。這些還不足夠,在發動機上,風度搭載的是2.0L V6以及3.0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也是大名鼎鼎的VQ系列發動機,并獲得沃德十佳發動機稱号。其平順性以及穩定性大有講究,對噪音和震動的處理都很不錯。為營造安逸的車廂環境,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看了這麼多,如果還是猜不出來,那就讓教授為大家揭開謎底。其實,風度的後繼車型就是我們熟知的天籁。
總結
沒錯,老爸所奢求的車隻不過是我們現在随處可見的豐田、本田、日産以及大衆罷了。這樣的答案被我藐視的原因是,這些車從現在的眼光看來,普通得讓人覺得老爸“不求上進”。但我感歎的是,在這十多年裡,我國發展得可謂是相當迅速,人們的眼界以及消費檔次都有了一個不少的提升,那些父輩時的“高檔車”也成為了我們現在不屑一顧的“街車”。
時過境遷,随着國家進一步的發展,或許以後我們說出現在的“答案”時,也會成為子孫後代所認為的“不求上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