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自信——永慶坊上元燈會”現場。 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攝
南都訊 記者周佩文 實習生陳悅 元宵節期間,著名藝術家邱志傑“書寫計劃”全新系列——“謎之自信——永慶坊上元燈會”在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呈現。展覽以傳統的書法藝術裝置在最具人文氣息的西關舊址對話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并以快閃的方式于2月12日至16日持續展出5天。
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人對邱志傑并不陌生。2021年五一勞動節,邱志傑于北京三源裡菜市場的“市集書寫”轟動全網,并以藝術走進生活的創意榮獲“全國十大文化事件”第一名。本次展覽基于老廣州的曆史文化與節日民俗,以年輕人“對話”的現代溝通方式重新诠釋傳統元宵燈會。藝術家以其獨特的藝術創作方式,将書寫藝術轉化成燈謎裝置,以當代的方式重新書寫從古至今有情人的詩詞、歌賦、字謎。充分尊重中國節日的文化傳統,賦活傳統節日的地方性、文化内涵的豐富性以及書法在文化活動中的趣味性。
《邱注上元燈彩圖》廣州版?
記者在展覽現場見到,不但永慶坊的主要街道,就連附近下西關湧岸邊的樹上也挂滿了謎語燈籠,燈籠的形狀是對話框,身處其中,拍成照片很有二次元的感覺。南都記者還發現,謎面的内容不但跟節慶有關系,而且語言風格也比較時尚、活潑。譬如“情人送花莫遮掩(打一飲料)”“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打一棋語)”“戀愛通告(打一軍事用語)”等等。不過,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永慶坊瞻雲精選酒店牆角的九隻獅頭燈籠,燈籠下面各引一紅布條寫着謎面。據邱志傑介紹,這幾隻獅頭是由市級非遺項目獅頭紮作傳承人親手制作的,而謎底是九位與廣東有關而名滿天下的曆史人物。
這次的展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邱志傑于2018年在北京舉行的個展《邱注上元燈彩圖》。《邱注上元燈彩圖》是一個大型綜合藝術計劃,由明代市肆風俗畫《上元燈彩圖》出發,囊括了一系列的寫作、繪畫、裝置和劇場表演等藝術形式。《上元燈彩圖》描繪的是明代年間南京地區元宵節時的街市景緻,畫中各色燈籠營造了新春佳節時的熱鬧氣氛。這次“謎之自信——永慶坊上元燈會”會是廣州版的《邱注上元燈彩圖》嗎?面對南都記者的問題,邱志傑笑着解答,“其實這次的展覽是屬于‘書寫系列’,與之前的《邱注上元燈彩圖》區别還是蠻大的,隻是恰好在元宵節而已。”
梨花格、徐妃格、燕尾格,98%的謎面都是原創
徐妃格、梨花格、燕尾格,熟悉中國古代謎語的人都知道,解謎是有套路的,這格那格就是解套的鑰匙。譬如徐妃格,名自《南史·卷十二·列傳第二·後妃下》中徐妃的故事。因徐妃常化半面妝,故謎引以作格隻作半邊猜。謎底須用兩字以上的同旁部首字的詞或組詞。“蒙娜麗莎的五官(徐妃格,打一形容詞)”,謎底就是“妩媚(無眉)”。
據邱志傑透露,展覽中出現了800多條謎語,98%都是原創。“展覽确定下來後,我網購了20多本關于中國古代謎語的書,準備在裡面摘取謎語,翻着翻着,我發現其中許多内容網上都有,但我們絕對不能用網上的,因為現在人們總會本能地上網搜索答案,這樣一來猜謎的過程就變得沒意思了。于是過年期間我閉關兩周專門研究謎語,現學現編。譬如挑一些廣東的牌子,如“立白”,謎面就是“個個無鬥笠,為何曬不黑”。又如廣州特色食品“腸粉”,“腸”就是心中,“粉”就是粉絲,所以謎面就是“心中愛慕偶像”。
南都記者還發現,不但每隻謎語燈籠懸挂的位置有講究,就連書寫謎面的字體也會根據不同的内容而不同,其中包括隸書、楷書或者行草,不一而足,足見藝術家之巧思。“不過有一點,我在北京三源裡菜市場是全寫簡體字,但我在永慶坊發現這裡的商鋪招牌很多都是繁體字,所以這次我大膽寫了很多繁體字,也算是廣州的特色吧。還有就是因為考慮到展覽期間會下雨,燈籠是用布面制作的,用的是色丁布,傳統書法的用墨在這種布上會化開,我隻能用丙烯顔料寫,雖然寫起來挺難運筆的,但限制就是機會,寫出來之後再看卻也别具一格。”邱志傑如是說。
專訪
邱志傑:書法得滲透在日常空間裡
南都:當代書法藝術大多選擇在美術館或博物館等高雅之處辦展,你現在将書法藝術轉化成燈謎裝置,這樣非展覽館的、喧嚷的環境會影響大衆對書法藝術的欣賞嗎?
邱志傑:書法就是得滲透在日常空間裡,才會讓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的很多角落裡都是可以随時随地接觸到藝術的,我們不是要到書法展、美術館裡接觸藝術,我們家裡的橫梁、柱子,甚至我們的扇子上面,每個角落都是書法。書法史上的傳世之作很多其實就是來往的書信。如果專門寫書法的話,那就是刻意的,他們的目标都不是搞藝術。我的“書寫計劃”就是讓大家在關注内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感受到書寫的魅力。
南都:北京三源裡菜市場和廣州永慶坊之後,你的“書寫計劃”下一站會選擇哪裡?
邱志傑:我的“書寫計劃”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在生活空間中書寫,要回避辦那種傳統意義上的書法展。譬如把字寫在衣服上,你見過上海的弄堂裡家家戶戶在門口晾曬衣服的場景嗎?我正考慮以那樣的形式在上海弄堂裡辦展,應該就在今年内。還有就是在石頭上寫字。可能會找一片海灘,或者是一個采石場,我研發了一種防水的塗料,用這種特殊塗料在石頭上寫字,幹了之後字會“隐身”,想知道每塊石頭上寫的是什麼,你就要手持水壺對着石頭噴灑,“隐身”的字遇水才會顯影,觀衆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欣賞書法。這個展也很好玩的,現在還在全國範圍内選地方,有個選擇項是廬山腳下的采石場,那是一個壁立千仞、很壯觀的采石場。
南都:你曾多次參加廣州三年展,可以談談你對廣東當代藝術的看法嗎?
邱志傑:我覺得廣州有兩個特點,一是它是多種文明交彙的地方,譬如古印度高僧達摩到中國傳播佛教,就是在廣州上下九路西來正街附近登陸的。還有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創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懷聖寺,要知道南宋以後、清朝之前的欽天監基本都是由“回回人”掌管。近代以來,廣州跟香港聯系密切,也因此有了更多與世界接軌的機會。生活在廣州的人也因此視野開闊,也比較包容。其次是廣州的商業發達,比較有煙火氣,既有别于北京那種冠冕堂皇的儒家正統文化,也有别于江南文人的雅緻文化,這邊的文化對人的小毛病、小欲望比較寬容,對市井中人的無奈和欲望都是寬容的,約等于我們所說的“接地氣”,這也成為廣東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次廣州之旅,我和在廣州美術學院當老師的幾名學生閑聊下一屆廣州三年展的主題時,有學生提議不如把主題定為“商業作為媒介”,我覺得這個想法就很有意思。
南都:在當代藝術家中,你稱得上是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最多的一位,請你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
邱志傑: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複雜但也很包容,尤其善于吸收外來的文化,将看似矛盾乃至對立的東西融為己用,因此呈現出非常強的生命力,當代藝術如果從中尋找靈感和資源,可發揮的空間非常大。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包含了一種内在的世界性和當代性,我們總是有機會用新的方式重新演繹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