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實驗艙全長達到17.9米,最大直徑達到4.2米,内部的空間達到50立方米。這麼大的尺寸,讓問天實驗艙成為了當前世界上長度最大的單體載人航天器,比載人飛船大得多,也比國際空間站的各個艙段大得多。實驗艙的尺寸這麼大,其實也恰好說明了長征五号B遙三運載的強大之處,要知道,這可是高度接近6層樓的大型航天器。這一個實驗艙的到來,将會讓我們的空間站内部活動空間更大,能夠滿足更多航天員同時在軌,他們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也會變得更加舒适。
問天實驗艙發射升空
相信大家這段時間都在等待問天實驗艙發射的好消息,現在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了。作為中國空間站主要艙段之一,問天實驗艙的功能也非常強大,配備了諸如生命生态、變重力科學之類的實驗櫃,可以讓我們在太空中開展動物、植物、微生物相關的一系列科學研究。
除了可以開展一系列科學研究以外,問天實驗艙也能夠滿足航天員在軌生活、休息。因為問天實驗艙的生活設施和天和号核心艙是一樣的,也有3個睡眠區、1個衛生間,還有廚房。也就是說,在問天實驗艙與天和号核心艙組合體交會對接以後,我們空間站的睡眠區就會增加到6個,可以滿足6名航天員一起在空間站内生活、工作一段時間。在太空中,這些航天員是怎麼睡覺的呢?是不是也像在家裡睡覺那麼舒服?
雖然現在問天實驗艙還沒抵達空間站組合體,航天員還沒正式進入問天實驗艙建立居住環境,但是中國數字科技制作的“中國空間站全景虛拟漫遊”系統可以讓我們了解到這個“太空觀景别墅”内部究竟什麼樣。“中國空間站全景虛拟漫遊”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沉浸式體驗、交互式操作的數字化系統,我們可以看到問天實驗艙内部的布局,當然就包括睡眠區的布局。
雖然設施都差不多,但是問天實驗艙的睡眠區布局和天和号核心艙的布局完全不同。在布局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問天實驗艙的一側有很多實驗櫃、操控台,在另一側則是3個并排的睡眠艙,這些睡眠艙看起來就是要航天員“站着”睡覺的。而之前我們看到的天和号空間站睡眠艙則是“躺着”睡覺的。在問天實驗艙内“站着”睡覺和在天和号核心艙内“躺着”睡覺會不會有不同的體驗呢?
如果在地面站着睡覺,肯定是不舒服的,沒法完全放松,但在太空中睡覺,就沒這麼多講究了。因為這些航天器在距離地面大約400公裡的近地軌道運行,處于失重的狀态,也就是幾乎不受重力的影響。在失重的狀态下,其實沒有所謂的上、下之分的,也就是說,躺着和站着沒有任何區别的“躺着”睡和“站着”睡的體驗是一樣的。
由于在外太空中沒有受到重力,所以身體可以很放松,長時間在太空中睡覺返回地球以後,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适應。航天員翟志剛在接受采訪時就談到睡覺的問題,他表示剛剛從太空中回到地面時,不論地面的床有多軟,躺在上面都硌得慌。
延伸閱讀:空間站的水哪裡來的?
對于很多朋友來說,在太空中生活還是一件讓人充滿了憧憬的事情,都想知道在太空中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在太空中飛行的空間站、飛船内部空間其實不大,能夠搭載的物資也不會很多,特别是諸如氧氣、水、食物之類的消耗物資越用越少的,每位航天員1天需要喝4.4L水,水從哪裡來?
空間站内的水其實是從地球上運輸上去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射貨運飛船給空間站送補給的物資,這其中就包括食物、水、燃料等。不過,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内生活6個月就需要2000多升水,如果全部水都用貨運飛船送上去,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所以,不得不使用“再生水”。
在空間站、飛船内的“再生水”,就是将航天員産生的一些廢水(包括尿液、汗液等)進行處理。例如尿處理子系統會将尿液蒸餾,産生的水蒸氣冷凝以後就會形成蒸餾水,這些蒸餾水再經過深度淨化處理以後達到飲用級标準,就可以循環利用了。
除了将這些廢水進行處理産生“再生水”以外,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将航天員呼吸産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經過系統處理以後也會産生水。天舟四号貨運飛船搭載的物資中就有一套二氧化碳還原系統。
在空間站内将廢水、二氧化碳進行處理産生“再生水”,不僅可以節約空間站的運營成本,也讓空間站的運營難度大幅度降低。因為這些廢棄物沒法直接排放到太空中,如果我們不對這些廢水、二氧化碳進行處理,那在空間站内的廢水、廢氣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循環利用廢水,既可以解決空間站廢水越來越多的問題,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空間站的運營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