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英山縣四季花海景區遊人如織。 章衛軍攝
麻城市黃土崗鎮桐枧沖村茯苓窩的古村落。 資料圖片
大别山南麓,長江中遊北岸,湖北黃岡,紅色革命的熱土,這裡5個國家級、1個省級貧困縣全部摘帽,8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脫貧攻堅戰後,全面鄉村振興的新征程開啟,黃岡底氣十足: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95個,國家A級景區78家,紅色革命文物652處……
指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産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沿着勝利的方向續寫輝煌,把特色特産作為主要橋梁,黃岡正以特色産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黨建引領,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駕車行至黃岡市英山縣,下高速,駛入茶鄉大道與紅山大道交彙處,“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幾個大字便映入眼簾。
森林覆蓋率達73%,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60天以上,“好空氣”成為英山鄉村振興的一塊招牌。“英山不僅有好空氣,還有全國地标産品英山雲霧茶、桔梗、天麻等,這裡還有大量的溫泉。”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說。
作為農業大縣,英山農業産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50%以上,此前農業資源雖然多,但比較分散,産品附加值小,對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并不明顯。
2020年,英山縣決定将溫泉鎮、方家咀鄉的九個行政村,四季花海、南山公司、綠羽茶業等三個規模較大企業,以基層聯合黨支部的形式成立九龍灣鄉村振興先行區。
“九龍灣鄉村振興先行區是我們‘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的‘一号工程’,是‘黨建 鄉村振興’探索,以‘五聯五共’模式運行,即聯合組織建設、共抓鄉村治理;聯合規劃制訂、共促強村富民;聯合人才培養、共謀鄉村振興;聯合産業發展、共創優美環境;聯合環境提升、共享發展成果。”鄭光文介紹,先行區以生态産業為核心,帶動觀光農業産業帶、美麗庭院示範帶、濱水夜遊經濟帶和九龍灣戶外運動休閑帶聯動發展。
九龍灣鄉村振興先行區現已初具規模,每年接待遊客量達80萬人次,營收超4000萬元。英山縣先行區的基礎上,在每個鄉鎮還設立了一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共有12個。“我們下一步将以鄉村振興先行區和示範片為基礎,構建‘藥食遊養體’的康養産業布局,力争通過3年時間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100億元。”鄭光文說。
今年以來,黃岡市在全市各個縣市區啟動建設了20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每個片區由地理位置相鄰的約5個行政村組成,由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改善升級。
“打破村界壁壘,融村連片規劃,是黃岡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建設的一個特點。”黃岡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段文俊說,鄉村振興示範區以黨建引領為基礎,目的是打造出具有特色主導産業、優美人居環境、完備旅遊設施、過硬基層組織的鄉村振興樣闆區。目前,黃岡為鄉村振興示範片區配套謀劃重點項目39個,計劃投資43.93億元。
引智回鄉,撬動各方資源返鄉創業
晚上8點,黃岡市羅田縣燕窩灣村燕兒谷電商助農直播基地,人聲鼎沸,徐志新穿上筆挺的西裝,站在手機直播間前,拿着羅田闆栗,與幾十萬“谷哥直播間”粉絲互動着。“3、2、1,上鍊接!”幾秒鐘時間,幾千件闆栗産品就銷售一空。
徐志新是燕兒谷生态觀光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11年前,在北京打拼多年後,他義無反顧地回到村裡,當起第一書記。“我出生在這裡,一直有農村情結,回鄉後看到村裡青壯年紛紛離家打工,村子逐漸淪為‘空心村’,我很難受。”回鄉後,徐志新着手種樹、修路、治理環境,建起一座生态觀光田園綜合體“燕兒谷”。“每年30多萬人次的遊客過來。”徐志新說。
位于大别山深處的燕窩灣村遠離城市,許多無污染、品質高的農産品此前總是賣不出好價錢。為了幫村民增收,徐志新決定抓住電商風口,開啟助農直播。徐志新性格活潑開朗,他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從一場3000多元,增加到如今每場穩定在60萬元左右。僅6個月,就有43.1萬人關注了徐志新的直播間,各類農産品的網上總成交額5600萬元。
徐志新幫忙“帶貨”的産品越來越多。他不僅自己直播,也會請村民、地方領導光臨直播間,為黃岡羊肚菌、小紫薯、紅安苕等農産品帶貨。
燕兒谷火了,當初背井離鄉的村民,像燕子一樣“飛”了回來,返鄉村民逐漸成為燕窩灣村發展的主力軍。村裡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不少村民還開辦起民宿、農家樂,走上緻富道路。
近年來,黃岡市圍繞産業布局,出台一攬子新政,提供人才、平台、财政、融資等10個方面的政策支持,動員和吸引1000多名黃岡籍在外創業能人、專家教授回鄉投資興業。
燕窩灣村的發展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徐志新的女兒江雨奇便是其中一位。2021年,江雨奇留學回國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一頭紮進大别山區。“我和同事們正在計劃打通跨境電商渠道,把大别山裡的優質農産品賣到全世界。”江雨奇介紹,她的團隊成員幾乎都是“90後”。
在黃岡,像江雨奇一樣的回鄉創業能人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曆的占86.6%。同時,黃岡各地大力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立足優勢,集中力量發展特色農業
黃岡市蕲春縣的各個艾草産業園裡,滿眼青綠,飄香四溢。走進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産品展示廳,艾條、艾柱、艾餅等産品一應俱全。“現在每天發貨10餘萬件,上年年銷量已經達到了5000多萬元。”董事長駱百林介紹,公司今年又新招了10多位員工。
地處北緯30度的蕲春,氣候濕潤,是艾草生長的天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蕲春舊稱)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
蕲艾是蕲春的自豪。但蕲艾生命力強大,無需過多關照也能在野外生長,很長一段時間,蕲春人僅把它當成普通的中草藥,守着金葉子,卻過着窮日子。
2012年起,蕲春開始探索蕲艾的人工栽培技術,發展良種繁育。為了鼓勵老百姓種植蕲艾,蕲春專門設立蕲艾種植獎補資金,實行保護價收購。不僅如此,蕲春縣通過建設基礎設施、标準化生産基地、公共服務和倉儲物流平台,讓老百姓看到政府發展蕲艾産業的決心。
駱百林介紹,現在蕲春人種植蕲艾的積極性很高,通過農戶 基地的模式,一畝蕲艾可為農戶提供三四千塊錢收入。縱觀蕲春,全縣有3000多家企業與蕲艾相關,36個行政村形成了246個百畝以上蕲艾連片基地。去年,蕲艾産值達80.88億元,帶動約20萬人就業。
近年來,蕲春縣實施蕲艾科技研發創新工程,鼓勵支持引導涉艾企業在科技研發方面加大投入,7家龍頭企業建立了科技研發中心,并制定和完善了2個地方标準、3個團體标準、73個企業标準,蕲艾種植、加工、研發、倉儲、流通全産業鍊正逐步完善。“現代科技賦能千年艾草,蕲艾産業鍊正加速升級,企業硬件也在不斷升級,研發能力逐步提升。”蕲春縣委副書記、縣長陳丹說。
除了蕲艾,黃岡的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數量占到湖北全省20%以上:麻城福白菊是中歐互認地标品牌,羅田闆栗全國産量第一,紅安苕形成的100多個産品産值達19.8億元……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特色農業産業發展,黃岡設立4850萬元市級财政獎補資金,全力建設茶葉、中藥材、油茶等十大産業,每條産業鍊由一名市級領導當鍊長、一個牽頭單位負責、一個工作專班推進、一個專家團隊指導。“我們要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趟出‘生産基地化、産品标準化、産業融合化’的發展新路子,有效提高産業效益。”黃岡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闫吉說。
農旅融合,傳承發揚鄉村優秀文化
青磚黛瓦石牆,蟬鳴鳥啼溪流,群山之間,登高而望,坐落于黃岡麻城市黃土崗鎮桐枧沖村的茯苓窩像個世外桃源,吸引了不少黃岡周邊和武漢的遊客。“我們從2017年開始在伏苓窩發展‘美麗經濟’,僅去年我們就接待了15萬人次的遊客。”麻城茯苓窩康養農場董事長賀俊濤說。
伏苓窩傳統建築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荊楚風格特色濃厚。但是,這裡山高水長,距離麻城市區有50多分鐘車程,有一段時間裡,年輕人基本外出打工,隻剩下老年人守着山林過窮日子,許多老房子因無人居住破敗倒塌。
麻城有像伏苓窩這樣的中國傳統村落16個,大多遇到過這個共同的問題:原住民大量遷出,傳統村落的活态傳承和振興難以為繼。2017年,伏苓窩村開始破局。
黃土崗鎮黨委、政府首先組織在外的能人回鄉座談,通過在外能人邀請有意向的企業到桐枧沖村實地考察,同時組建招商引資專班對接意向企業。最終,伏苓窩引來了“金鳳凰”——武漢開心果園農業發展公司。
“伏苓窩的開發堅持修舊如舊,僅在室内裝修上加入現代元素。”賀俊濤介紹,他們從農戶手中取得100棟閑置農房30年的經營權,與村集體合作運營。去年,茯苓窩通過共享民宿、果蔬種植和研學旅遊等農旅融合項目,共計銷售500多萬元的農特産品,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
在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上,麻城市還探索出了謝店古村模式和長嶺關村模式,前者由政府投資建設,統籌管理古村落的古建築、基礎設施和旅遊開發,後者通過村黨組織 合作社的“村社合一”模式,整合資源要素,實現村集體與農民群衆抱團發展。
今年4月,麻城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财政部評為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我們将以集中連片保護為契機,上下一體,統籌多方力量保護和利用好傳統村落,打出響亮的文旅品牌。”麻城市委書記汪國兵說。
全面推行鄉村振興,基礎在産業,核心在人才,重點在解決好三産融合。黃岡市委書記張家勝表示,黃岡要持續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大力實施“雙十雙百”工程,全力以赴強龍頭、創品牌,加快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産業鍊延鍊、補鍊、強鍊,不斷提升農業産業化水平,努力把特色産業做成主導産業,把優勢産業做成優質産業。
(沈紅星參與采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