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報紙頭版照片感動億萬讀者,雕塑家以此為原型創作出巨型雕塑,這是一段時隔多年仍值得稱道的故事。
7月29日上午,由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創作的《九天九夜》巨型銅質雕塑落地儀式在廣州廣報中心舉行。
長2.85米、寬0.95米、高2.2米,這座雕塑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四個站着睡着的“可愛大兵”,将成為閱江路旁又一處獨特景觀。雕塑的落地,背後也凝結了一段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廣州日報》共同的城市記憶。
一張照片、一座雕塑背後的軍民魚水情
2008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災害。由于這場冰雪災害發生在春運期間,作為南方的交通中轉樞紐,廣州火車站短時間内滞留了大量旅客。在突如其來的氣象災害面前,廣州人民衆志成城、抗冰救災。在火車站廣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日夜堅守,手拉着手築成人牆,疏導旅客有序離開,成為2008年春運期間令人難忘的畫面。
2008年2月14日,《廣州日報》在頭版刊登了一則獨特的“尋人啟事”,為該報記者邵權達的攝影報道。配圖照片中,四名解放軍戰士在連續值勤39小時之後,累得就地站着睡着了。
2008年2月14日,《廣州日報》在頭版刊登的“尋人啟事”。
這則尋人啟事,在當時引起巨大反響,市民争相提供線索,經過四天連續尋找最終在廣東某部隊找到了這四名“最可愛的大兵”。他們分别是龍福勇、歐晨豔、黃勇茂和黃金華,是清一色的一級士官,都是連隊的精英。
2008年2月18日,“最可愛的大兵”找到後,《廣州日報》刊登了相關報道。
一張照片,引起了全國轟動,也吸引了藝術家的目光。當年,廣州雕塑家許鴻飛以這幅照片為原型,創作了《九天九夜》雕塑并落戶廣州雕塑公園,讓人民永遠銘記那特殊的9天9夜裡為人民生命和安全而努力奮戰的戰士們。雕塑定格了幾位士兵在特殊環境中感動人心的瞬間,表現和平年代軍人的“平凡而偉大”的精神,還原出2008年“非常春運”的那段曆史。
十四年來,這座雕塑見證了廣州城市的發展,也見證了廣州軍民團結、親如一家的精神傳承。
為留住這段珍貴記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也是《廣州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今年廣州日報社特邀許鴻飛重新制作該雕塑。7月29日當天,這件雕塑作品被置放于廣報中心園區,許鴻飛也親自到場為雕塑揭幕。
記者回憶拍攝細節:職業自豪源于影響力
看到14年前拍攝的作品被重新做成雕塑落地廣報中心,廣州日報記者邵權達回憶起當時的拍攝細節,也坦言為記者這份職業感到自豪。
2008年冬天,是邵權達來到廣州的第一個冬季,雖然已經過去十幾年時間,許多記憶已模糊不清,但那年冬季的寒冷和廣州火車站的擁擠依舊讓他印象深刻。
當時,京廣鐵路南段大面積列車晚點,近20萬返鄉旅客滞留在廣州火車站。“廣州日報攝影部全員出動參與報道這場冰雪災害,我們想方設法在廣州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定了房間,将電腦和相機器材放在那邊,做到24小時輪班采訪和發稿,力争不錯過任何新聞進展。”
2008年2月4日,當時冰雪災害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緩和。天剛亮時,邵權達和同事一起從酒店前往廣州火車站,在廣場上尋覓新聞拍攝素材。“當我走到火車站旁的公交車站時,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了:露天車站内徹夜堅守火車站的解放軍戰士們正在原地休整,整排整排的戰士們坐在地上安靜地睡着,我的目光被最靠候車欄杆一側的解放軍戰士吸引了過去——車站的候車欄杆由于連日裡被乘客推擠,已經向外微傾,一整列解放軍戰士靠在那睡着了,看起來就像是依舊堅守在崗位上一般,甯靜如同雕像。”
新聞觸覺敏銳的他迅速換上長焦鏡頭,悄悄拍攝下這些畫面然後離開。當天中午邵權達就将這些照片連同其他照片一起發回報社。
記者邵權達于2008年2月4日拍攝的現場圖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邵權達 攝)
“2月5日,這張照片第一次見報,刊發在頭版,但隻是側邊一小塊。随着全國人民連續的奮戰,冰雪災害造成的影響開始大幅減弱。2月14日,我結束春節休假回到廣州,上班第一天就看到了報紙頭版頭條刊登着那張四名站着睡着的解放軍戰士照片,一旁的大字是:本報尋人啟事——春運期間駐守廣州站累得‘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你在哪裡?”
這時邵權達方才知道,他拍攝的這張照片引起了總編們的注意,他們要用《廣州日報》的影響力,找到這4名解放軍戰士,“因為他們是廣州人民抗擊冰雪災害的縮影和典範,廣州人民要感謝他們!”
在後續的采訪中,采訪團隊也進一步了解了戰士們的故事。從一開始擔心照片發布後被追究軍容軍紀,到了解到原來得到了許多群衆的感謝,年輕的戰士們同樣感動到落淚:“我們隻不過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已,沒想到群衆對我們這麼關心,說我們是最可愛的人。能得到老百姓的肯定,我們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許鴻飛:媒體是推動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回憶起當年創作這座雕塑的情景,許鴻飛仍感覺曆曆在目。他很認同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曾說的一句話:“一件好的雕塑作品,等于一篇傳記。”
他認為,用心用情記錄現實生活,可以通過不同載體實現。一張照片能記錄一個特殊時刻,作為一個雕塑家也應該用雕塑作品來記錄這個瞬間。
許鴻飛
“看到《廣州日報》這張照片時,我非常感動!當時他們這種睡覺的狀态,讓我感覺到他們本身就像一件雕塑,所以我用了比較寫實的手法以他們為原型做成了一件雕塑作品。”他說。
當時,許鴻飛根據照片中的人物動态創作了小稿,為了更加生動地刻畫出每一個戰士的形象,他還邀請了四位“最可愛大兵”來到工作室參觀交流,現場調整,進行藝術再創作,最後完成定稿。
如今曆時幾個月經過發模、鑄銅、表面打磨等環節重新制作的雕塑,被放置在廣報中心園區,許鴻飛認為很有意義。“今天,再次隆重向大家介紹這件沉甸甸的《九天九夜》,希望以此向我們最可愛的解放軍戰士們緻以崇高的敬意!同時,感謝《廣州日報》一直以來對藝術家的關心、關注和支持。媒體是推動藝術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藝術借助于媒體的力量推動了藝術的普及與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共同為記錄美好時代、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可以說這個雕塑作品是《廣州日報》和藝術家、解放軍戰士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從小的角度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愛人民的場景,同時精準反映了時代背景。”廣州畫院黨組書記陳偉安評價道。
《廣州日報》迎創刊70周年 持續記錄時代傳播主旋律
“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職責使命。
據了解,今年廣州日報社将迎來70周年社慶,自創刊以來,廣州日報始終堅持做強做大主流輿論,更好傳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發布報道了無數國内外重大新聞事件。
落筆成史。創刊70年來,一代代“廣報人”接力,用一件件帶着泥土氣息的作品,記錄着壯闊的時代圖景,講述凝聚着時代精神的中國故事、廣州故事。
活動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負責人表示,十四年來,這座雕塑,與《廣州日報》一同見證了廣州城市的發展,也見證了廣州軍民團結、親如一家的精神傳承。
“今天,我們将這尊有故事的雕塑安放在廣報中心,也将這尊雕塑背後蘊含着的精神注入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我們将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守新聞人的使命,傳遞廣州聲音、講好廣州故事,讓更多關于廣州的美好和感動,更多廣州發展的印迹,像‘九天九夜’的故事一樣走向全國,讓億萬讀者‘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該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慶祝創刊70周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将陸續推出系列活動,梳理反映廣州曆年記錄偉大時代的優秀新聞作品,并聯合藝術家進行再創作,用雕塑等藝術形式留存城市記憶,逐步豐富廣報中心園區的文藝空間,觸摸發展脈搏,印刻時代芳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姝泓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憂子(署名除外)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甄志良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龍成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