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賞析随筆?作家雍也的散文集《回望詩經》出版後,廣受關注和好評,榮登2021年度四川文學作品影響力排行榜四川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室也曾組織省内知名作家、詩人、專家學者,在成都洛帶慕廬書院召開研讨會,對該書進行多角度賞析那也是一場熱切的回望,既面向《回望詩經》這本書,也面向《詩經》本身,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詩經賞析随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家雍也的散文集《回望詩經》出版後,廣受關注和好評,榮登2021年度四川文學作品影響力排行榜。四川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室也曾組織省内知名作家、詩人、專家學者,在成都洛帶慕廬書院召開研讨會,對該書進行多角度賞析。那也是一場熱切的回望,既面向《回望詩經》這本書,也面向《詩經》本身。
一個禮敬經典的獨特文本
李明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雍也這本有關《詩經》的書,寫法别緻,讀來輕松,确實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著作。研讀《詩經》之作,常見的無外以下幾種:《詩經》注譯之作,《詩經》解讀之作,《詩經》研究之作,《詩經》漫談之作,《詩經》改寫之作(如散文化小品化)。這本書的特點就在于它像錢鐘書先生所說的“打通界限,為無町畦”,将注譯解讀研究漫談申發等融為一爐,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雍也将自己的人生經驗社會經曆融入其中,讓《回望詩經》與自己與文學與曆史與社會與當下“親密接觸”,而且用文化散文筆法,鋪排陳述,幽默表達,是對《詩經》的别樣解讀與抒寫。
一種解讀經典的可能
龔學敏(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星星詩刊》社長、主編)
這幾年,很多作家詩人,他們在回望曆史,思考當下。回望,就是在尋找一種答案。這本書裡很多章節寫得很有趣,讀着讀着忍不住笑了,他在用現代人的目光來審視。《詩經》這條河流流淌到了今天,已經和當初不一樣了:石頭,蘆葦,河堤……都不一樣了。那麼如果還是用農耕文明的眼光去讀《詩經》,它的價值就要打折扣。雍也在某種程度上開了一個先河,它的意義在這兒: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一個莊重的緻敬姿态
蔣藍(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主任)
我經常覺得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詩經》發生的地理空間,表面與蜀地無關,實際上《詩經》所涉及的地域面積很大。從漢中平原,一直往甘肅一帶,我去過好幾次,與我們所處平原地區很接近。雍也覺察到了這個話題,他運用客家方言辨析,這是一個很好的點位。
龍泉驿不但是交通意義上的古代驿站,也是一個文化流動的驿站。在這一塊土地上,我覺得我們有另外的空間,《詩經》告訴我們的空間感。實際上站到龍泉山上,通過這一枝桃花能夠看到我們這個地方的話,跟那邊的方言有些相同,還有些不同。我們的要大膽一些,那邊的話好像要奔放一些,感覺到那邊的愛情好像更生動一些。我認為在這本書裡面愛情是最重要的部分,如何用力做大一些,可以将愛情作為這本書的主題,雍也稱它“一望無際的愛情”。我對這個表述是高度重視的。
一個知識寫作典範文本
艾蓮(四川省文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歐洲浪漫主義興起之前,曾經有這樣一個觀點:這是一個科學上升、抒情下降了的年代。觀察新世紀以來的寫作現象,我把它叫科學上升、知識寫作。我們看到的雍也老師的《回望詩經》,就是一個很好的知識寫作典範的文本。當然,他跟那種知識型寫作相比,雍也融入了大量的人生閱曆、思考來解讀《詩經》,讓它在當今現實中落地,他有對傳統與生活經驗嫁接的能力,比如客家話,作品中有非常多的篇章、段落。
一次具有思想彈性的寫作
白浩(四川省評論家協會秘書長)
雍也的《回望詩經》一書的意義和價值需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個是這個文本本身,第二就是他可能引發的對于當今學術體系的沖擊。從文本來說,我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是“活”,一個是“靈”。“活”在當下生活體驗,他完全是回到了日常生活,大膽融入了當代社會生活體驗。第二個“活”是用活四川地域文化,尤其是巴文化來映襯,包括客家方言來進行解說對話,而這恰恰就是《國風》獨有的一個特點。
一次回到原鄉的遠行
向以鮮(四川大學教授)
我們回望《詩經》,從某種意義上,是在回望我們的“原鄉”。荷爾德林說的那個原鄉,人類的心靈和天地是完全融為一體的。能夠回到這個“原鄉”中去,他認為隻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詩歌,一個是藝術。《詩經》确實内容非常龐雜,因為它的《風》《雅》《頌》的構成有來自民間各種各樣的聲音。在孔子之前的話,可能會更多,至少有1000多首。孔子進行了一些整理,但是恐怕也有他把他認為龐雜的、在今天看來可能是非常寶貴的東西給删掉了。比如《詩經》裡面的民間性。雍也這本書裡,我覺得他完全接通了《詩經》的學術性和民間性,行文之間,信手拈來,很有智慧。
一場女性主義的瞭望
楊青(《當代文壇》雜志社社長、主編)
雍也對《詩經》肯定懷有強烈的熱愛,才肯花漫長的功夫,做這樣非功利性的寫作。他像一個孤勇者,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勇氣與《詩經》彼此投射,敢于創新,這是一個作家可貴的氣質。第三,要特别盛贊雍也的女性主義視野。《回望詩經》充滿了對女性的溫暖和尊重,這一點讓我特别感動。書中如能加上多層面的愛情觀照,那就更好了。
一番細微的剝繭抽絲
李銀昭(四川經濟日報社社長、總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
記得兩年前,我編發他的一篇散文《一望無際的愛情》,在标題上加了兩個字:《詩經》。透過文本,我看到了他深厚的積累和才情。我受到感染,來了興緻,找出《詩經》讀,一個字:累。《一望無際的愛情》這篇文章,成了《回望詩經》裡的第一篇。雍也肯下功夫,下了大功夫,他仿佛不斷地從《詩經》裡面抽出絲來,舞動起來。每一根絲,經他生花妙筆舞動,就是一篇優美的有質感的文化散文。
一回重在社會民生的觀照
龐驚濤(成都時代出版社副總編輯)
雍也在《回望詩經》裡,撷取解讀的篇章,大多是關注社會、關注民瘼的,這一點與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篇-毛詩正義》的選題指向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把注意力放到了社會民生上,作者幽默、趣味以及旁征博引的文本書寫,也與錢老的《圍城》有一脈相承的機趣。第三,從解經的方法上,《回望詩經》開辟了新路徑,可以說是第一例。《回望詩經》所選詩作,大約為言情、物象、社會、民生與王道政治幾個大的方面,其中又尤以關涉男女愛情的言情為最多,幾乎占了全書一半的篇目,而涉及的詩歌泰半是《詩經》中言情的經典代表。此外,《客家話與山歌裡的遺風》與《日本亦多姿》兩篇,可作為雍也《詩經》欣賞與研究的個人旨趣,也是這部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我看來,這兩篇文章,完全可以作為兩部著作的題目,系統深化、長期研究,可望成為雍也詩經研究的一家之言。
一個妙趣橫生的複合文本
賈登榮(評論家,作家)
《回望詩經》以《詩經》為由頭,把《詩經》内容與古往今來林林總總的社會具象、自然景象、文化現象等加以恰如其分的類比。如“《詩經》之舞·華夏之舞”一文,通過對《詩經》中的“宛丘”“東門之枌”“簡兮”等多首詩歌的梳理,認定她們是對當時民間舞蹈、宮廷舞蹈内容的呈現之後,筆鋒一轉,導出曾經流傳于四川、重慶等地的民間歌舞——“巴渝舞”,以及自己家鄉的“花園歌”等等内容,發現它們與《詩經》中展示的那些民間舞蹈、宮廷舞蹈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感知華夏文明相互的借鑒關系,師承關系。在“客家話與山歌裡的《詩經》遺風”“一部婚戀史”“周朝勃興的秘密”等衆多篇什,都能為此特點找到有力的佐證。
一條一以貫之的創作墨線
凸凹(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龍泉驿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回望詩經》是一部以多文體雜糅的形式解讀詩經的随筆作品,其一,語言樸白,字詞不事雕琢,直來直去。甯願不夠美飾,也要向大地緻敬——向闾巷俚語、鄉土民俗、婦孺“草民”緻敬,有一種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血脈慣性和底氣十足的自信。其二,邏輯與條理有着公文的審慎、嚴謹和精準,卻比公文更生動和有趣。其三,結構方式及叙述手法,則是由“然也”“非也”的果決對抗、無情厮殺來實現的。“與孔子對詩經的青眼有加贊頌有加及‘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論斷相比,朱熹之徒的眼界、境界、格局、修為和心靈,對社會人生的認知省察高下立判,簡直有雲泥之别!”(《一望無際的愛情》)在這裡,對孔子是“然也”,對朱熹是“非也”。如果隻允許用四個字來介紹這部書,我能給出的意見,正是一針見血不容置疑的“然也”“非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