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秦帝國義渠王之死

大秦帝國義渠王之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05:18:02

大秦帝國義渠王之死?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出兵南下滅齊,除掉了統一天下道路上最後的障礙,至此秦國長達十年之久的兼并戰争終于結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大秦帝國義渠王之死?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秦帝國義渠王之死(秦昭王滅義渠敗韓魏)1

大秦帝國義渠王之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出兵南下滅齊,除掉了統一天下道路上最後的障礙,至此秦國長達十年之久的兼并戰争終于結束

嬴政以始皇帝自稱,建立秦朝,奠定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格局,對後世影響深遠。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壯舉幾乎無人不知,如此耀眼的光環也讓很多人忽略了一點: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曆任君主耗費百年的精力和時間令國家崛起,嬴政即位時,秦國的實力已經非常強,距離最終目标其實隻剩一步。秦國不乏有能力和手腕的國君,這其中數一數二的當屬秦秦昭王嬴稷。

與宣太後設計消滅義渠,解除危機獲軍備物資

曆來虎父無犬子,秦昭王是嬴政的祖父,雖說兩人之間隔了一輩,但是總能在嬴政身上看到祖父的影子。

他們的經曆也十分相似,在即位之初都沒有掌握實權,處于比較被動的位置,隻不過秦昭王的處理手段比較溫和。

嬴稷早年被派往燕國做人質,秦武王意外死亡後,各方勢力展開激烈的王儲之争,因得到生母宣太後等人的幫助,他在遭到群臣反對的情況下,最終還是成功地登上了國君之位。

西部地區的義渠國,一直以來都是令秦國十分頭疼的存在。義渠在秦國與六國混戰之際,趁勢出兵奪回被秦國占領的城池。

秦惠文王随後雖然重創義渠,但是仍舊沒能徹底解決西戎問題

宣太後與秦昭王商議後,決定放棄對義渠使用正面讨伐的政策,設下圈套引誘拉攏義渠王。這個方法主要由攝政的宣太後來實施,秦昭王王從旁協助。

義渠王被宣太後請入秦王宮居住,享受最高的待遇,兩人還暗通款曲生下了孩子,這樣一來義渠王徹底沒了防備和戒心。

不久宣太後趁義渠王不備,将其誘殺。

秦昭王立即發兵攻打義渠,公元前272年,義渠被秦國所滅。"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的義渠一族,作戰非常勇猛且擁有相當多的牲畜資源,為秦國提供了大量的士兵和軍備。

當時的秦國如果想将全部精力放在諸侯國争霸上,必須要先解決屢次來犯的義渠,否則很容易遭到兩邊的夾擊。

而吞并義渠,隻是他的第一步。

伊阙之戰大敗韓魏兩國,為東進擴張開辟道路

秦秦昭王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共五十六年,有非常大的野心,在吞并義渠後,他正式向東部中原地區進攻,并提出了圖謀天下的戰略,這期間秦國的名将白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秦國地處西部地區,想要進攻東部各國,必須先為本國找到一條暢通無阻的道路。

韓、魏兩國地處七國之中,與另外四國接壤,由這兩國出發可以進攻任何一個國家,基本相當于中原各國的門戶。

于是秦昭王派白起率大軍攻打韓、魏兩國,戰争一開始韓、魏兩軍就非常被動。

白起用兵如神,将少量的士兵派去與比較強的韓軍周旋,但是不主動進攻,留下大量的兵力用于攻打實力較弱的魏軍。

魏軍難以抵擋秦軍的猛烈攻勢,潰不成軍,韓軍收到消息後震驚不已,結果暴露了行迹,被秦軍擊敗後逃走。

白起一鼓作氣,帶領軍隊一直追到伊阙龍門,将韓魏兩國24萬大軍全部殲滅,這場戰争也因此得名伊阙之戰。

白起在這場戰争中得以嶄露頭角,其實多虧了秦昭王,他繼續推行并沿用商鞅變法,限制貴族權力并獎勵軍功,使很多平民出身的人才能夠得到重用。

白起沒有顯貴的身份,卻是秦昭王急需的将才,開明的政策顯然對雙方都有利。

伊阙之戰勝利後,秦國占領了韓、魏兩國重要的地區,完成了東進擴張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秦昭王即位以前,還沒有任何國君提出過真正意義上統一天下的戰略計劃,秦國能走出這一步,也是因為秦國已經具備與之相匹配的實力。

采用"遠交近攻"策略,奠定後期制勝的基礎

與很多賢明的君主一樣,秦昭王也非常知人善任,其實從接受并重用白起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來。

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最為重要的還是人,除了得力的武将,秦昭王的身邊還有一位著名的政治、軍事謀略家——範雎,他的出現,成為了秦國勝利的關鍵

範雎本是魏國一大臣的門客,後來被誣陷為賣國賊,就在即将被折磨緻死時,僥幸逃到秦國。

為了引起秦昭王的注意,他毛遂自薦,向秦昭王展現了自己的才能,終于得到了重用。秦昭王非常願意聽取範雎的意見,因為他具有很強的軍事戰略頭腦和遠見卓識。

朝中大臣提出攻打齊國的建議,範雎向秦昭王質問為何要放任鄰近的國家不管,偏要勞心勞力地對付遠處的國家,并創造性地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在聽完他的話後幡然醒悟,開始積極實行這一政策。

秦昭王将進攻重點放在鄰近的韓、趙兩國,并與比較強大的楚國和魏國交好,對燕國和齊國則不采取任何行動

事實證明範雎的策略非常有效,不僅破壞了六國的合縱聯盟,還可以逐步削弱六國的力量。

"世有千裡馬,而伯樂不常有。"每個時代都不缺少可用的人才,卻很少有能夠發現人才的伯樂,範雎固然是難得的"千裡馬",但是如果沒有秦昭王這樣的伯樂,恐怕也不會有出頭之日。

成功絕不是偶然,有時候細節非常重要,人才的任用往往能夠決定大局。

俘虜姬延迫使東周亡國,秦國從此開啟新紀元

長平之戰中秦國以絕對的優勢,在短短五個月内就坑殺了趙國45萬大軍,這場規模巨大的殲滅戰,創造了中國曆史之最。

趙國幾乎被滅國,這場戰役結束後,六國聯盟也根本不值一提,以秦國當時的實力,不日将會逐一滅掉六國。

此時的秦昭王已經步入晚年,他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徹底除掉名存實亡的東周政權,這倒不屬于特别重要的戰略,但是卻具有裡程碑意義。

公元前256年,秦國攻打韓國,随後俘虜了周赧王姬延,羞辱一番後将其放走。

周赧王郁郁而終,東周滅亡

滅掉毫不起眼的東周,實際上是秦國宣布統一天下的預告函,同時也告訴六國,秦國想要滅掉他們和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對六國形成一種心理上的壓力。

"狹路相逢勇者勝",被秦國軍事實力震懾到的六國,還沒有開戰,就已經心驚膽戰,更不用說正面對抗了。

東周的滅亡也預示屬于秦國的全勝時代已經到來,之後便是新的曆史篇章,秦國将以絕對的優勢赢得最後的勝利,六國岌岌可危。

秦昭襄王治國有方,在位期間國家吏治廉潔嚴明,百姓的生活也算是比較好過,他十分重視軍隊素質,為秦國培養了一批骁勇善戰的士兵,這些都為秦王嬴政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他沒有秦王嬴政出名,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對整個秦國的統一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沒有秦昭襄王在之前所做的一切,嬴政的收尾工作也不會如此出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