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生存法則?——喜看尖山區安邦鄉雙興村調結構促增收的特色之路,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白富美生存法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喜看尖山區安邦鄉雙興村調結構促增收的特色之路
東北網雙鴨山3月13日訊(見習記者 趙宏偉 記者 楊軍)初春時節,萬物複蘇,和煦的陽光,照射在安邦河畔上,給人有一種“暖風熏得遊人醉”的詩情畫意。
3月3日,記者駕車前往位于尖山區安邦鄉雙興村的農業示範區園區采訪農民調整結構促進增收的典型。伴随着車載音樂《希望的田野》歡快優美的旋律,一路行駛至目的地,映入眼簾的是蔚藍天空下的一排排大棚,有蔬菜、有花卉、有香菇、有果蔬……一棟接一棟沿着路兩旁整齊排列,甚是壯觀。
路旁一棟大棚外寫着軍哥有機草莓采摘園的字樣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走進大棚内,直面而來的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羞答答地躺卧在沃土上,看着就讓人垂涎欲滴。
杏香草莓“連連看”,花繁果稠“趣味多”。前來采摘的市民也被這美麗的情景感染了,變得很興奮很活躍。他們手裡提着籃子,盡情地采摘。
“酸酸甜甜的,很新鮮,很好吃。”市民張女士品嘗後說道,趁今天天氣晴朗,幾個姐妹就約了一起出來踏青,享受采摘草莓的樂趣。
“今天,孩子剛一放學,我就領着來采摘了,讓孩子提前感受春天的氣息,尤其是他家的草莓是純綠色、無公害的,還有濃濃的奶香味,孩子吃着放心,這不,我還要再買一點送給父母嘗嘗。”市民劉先生一邊陪孩子采摘一邊對記者說。
軍哥有機草莓采摘園主滿亞軍向記者介紹說,他家草莓大棚共660平方米,種植的是無公害綠色杏香草莓。由于離市區較近,前來采摘草莓的市民較多,如果趕上休息日人就更多。顧客在這裡自己進棚采摘,享受到了一種回歸自然的樂趣,價格較市場價高一些,他們心裡上也能夠接受。
近幾年,傳統玉米等農作物是越種越不賺錢。可是雙興村大棚種植戶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一些特色種植産品深受市場歡迎。正是看到了發展潛力,善于鑽研的滿亞軍瞄準了草莓種植采摘項目,将傳統蔬菜種植改成草莓種植采摘。
為了迎合市場、打造品牌,他将養殖動物的糞便、玉米稭稈、乳酸菌、菌棒等微生物發酵成有機肥,再用蜜蜂進行授粉,尤其是果實即将成熟時,每天澆注一次牛奶,使果實更加鮮美、可口。據了解,從正月十五開園至今,産品供不應求,預計今年收入會比種植蔬菜翻幾番。
像滿亞軍一樣,尖山區安邦鄉雙興村的村民們,都利用近郊旅遊農業的優勢,扣大棚發展特色産業,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最大的産出效益。
“我們把滿亞軍這些大能人和領頭者聚集在一起,成立合作社抱團發展,讓農民從高産玉米的“暖屋子”中走出來,多種植一些純綠色、無公害的農副産品和花卉,同時還實行農戶與企業‘手拉手’的對接方式”。
雙興村華興特色蔬菜采摘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新華高興地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與雙興冷凍廠、福源餃子食品廠等企業簽訂了種植綠色蔬菜40萬斤的訂單合同,預計可增收25萬餘元。
把格局放大,眼睛向遠、腳闆朝下,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通過把傳統玉米等農作物調整成特色有機農作物種植,引領休閑旅遊農業發展。
安邦鄉副鄉長趙鵬介紹說,目前,以雙興村為主的全鄉農業産業項目已涵蓋蔬菜水果、農家樂垂釣、山野菜、蜂蜜廠、休閑農莊等,同時将谷實集團養殖場的動物糞便和玉米稭稈,變廢為寶,運用到蔬菜種植中,并在“開心農場”産業基礎上,規劃出佛母山風景區、休閑農莊體驗區、農副産品采摘體驗區、循環農業示範區等,實現旅遊客人品嘗農家樂自産農副産品,體驗采摘的樂趣,同時還将建設親子教育基地、農業科學教育實踐基地等。
趙鵬說,下一步在備好春耕的同時,全鄉将努力調整好結構,旱改水再增加1000畝,同時還要建設兩個黑木耳養殖基地及菌棒加工廠。充分發揮好電子商務平台,成立有機農産品旗艦店,實行農産品準入制,将農副産品中進行合理驗證、推廣和銷售。一句話,不僅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好,全力打造成雙鴨山響亮的綠色品牌,讓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
走出草莓大棚,行駛在鄉村路上,感受着大自然的風光,沐浴着和諧的暖陽,聆聽着小鳥的歡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和小夥伴們郎朗的讀書聲和玩耍時的快樂時光,忽然想起兒時記憶中的一段的歌謠“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我們快來種蓖麻、我們快來種葵花……”
相信,雙興村、安邦鄉乃至全市的廣大農民一定會依靠适合自己發展特色發展模式,一定會品嘗到調結構促增收的累累碩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