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為什麼幫助别人會開心?為什麼刷短視頻感受不到快樂?為什麼有人不愛笑?……7月28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在第十四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發表幸福之路的主題演講,帶我們了解什麼是幸福,為什麼幸福以及如何創造幸福。
定義幸福: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
幸福是人類的一個永恒主題,無論是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小說家、詩人,甚至神學家都在讨論什麼是幸福,人類為此辯論了兩千多年。
到底什麼是幸福?現代積極心理學試圖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首先必須快樂,如果你每天以淚洗面還号稱幸福肯定是不可能的,幸福一定要抑制負面情緒的長期活動,而杏仁核在負面情緒的加工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所以,幸福要有杏仁核的抑制。
除了抑制負面情緒,幸福還要有積極快樂的體驗。所謂快樂體驗是大腦形成快樂的神經網絡,這個網絡需要多巴胺的作用;還要産生大量的催産素,催産素分泌的時候會有溫暖溫馨的感受;還有内啡肽,它可以減輕疼痛,還有血清素,它會讓我們心情振奮;這四個激素的産生會讓人有一種愉悅的感受。
但光有這些感受還不夠,還要有意義。試想,一個大胖子吃着美味佳肴肯定很爽,但是他會幸福嗎?不一定。因為長時間下來,他就會血糖超标,想想自己命都不長了,幸福感就會一掃而光,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幸福不是簡單的生理的快樂,幸福一定是有意義的快樂,這是積極心理學家對人類幸福感科學的定義。
感受幸福:有愛、有快樂、有用、有意義
我們怎麼感受到這種有意義的快樂呢?我曾問我的老師,積極心理學家克裡斯托夫·彼得森教授,我說幸福感受虛無缥渺,普通人怎麼領會的到呢?他說,你錯了,幸福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我問,有什麼證據嗎?他介紹了一個研究,2007年~2008年,他在全世界38個工業化國家,包括中國,詢問老百姓一個特别簡單的問題,什麼是你心目中的幸福生活?他發現文化差異特别大,每個人的回答不盡相同。比如中國人的幸福生活有一個特别重要的要素叫天倫之樂,但是很多基督教沒有把天倫之樂作為幸福要素。想想确實如此,我已經這麼大年齡了,但我88歲的老母親每天給我打3個電話,我覺得母親關懷自己很幸福,但是西方國家一定認為這是一種約束,一種勞累,這就是文化差異。
雖然幸福的感受有文化差異,但是克裡斯托夫·彼得森教授發現,有四個特别重要的積極心理體驗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第一人要活出愛的感受,幸福生活一定是充滿愛充滿善意的。這種愛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間的愛,人的愛是一種靈性。你要想過幸福的生活,就要活出愛的感受,這個感受很重要。
除了愛的感受,幸福生活還要活出愉悅的感受。陽光打在臉上非常開心,孩子的笑臉讓你開心,美妙的音樂讓你開心,人世間所有讓我們感覺到愉悅快樂的體驗非常重要。
光有愛和快樂也不夠,還要活出有用的感覺。助人為樂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研究發現,人在幫助别人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大量的血清素,這會讓你心情振奮,讓你覺得有意義,所以說人一定要活出有用感。
最後,人還要活出意義感。這個意義不必上升到神聖的高度,大腦的靈機一動觸景生情就是一種意義的感受,如果看山隻是山就沒有幸福的感受。幸福的生活不遙遠、不抽象、不宏大,就在眼前,就在身邊,就在當下,關鍵是你要去活出來,而且可以通過很多小的事情就可以做到,這樣的感受對我們這一輩子的發展成長都是很有意義的。
極緻幸福:福流滿滿
1975年,一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專門研究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想看看他們成為領軍人物的秘密是什麼。他花了15年追蹤了600多人,最後發現成功學灌輸的那些道理,所謂的成功之法并不普遍适用,我們以為的智商、情商、家境、奮鬥等都不是成功的秘訣,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活出了一種澎湃的福流(flow)體驗,這是一種幸福的巅峰體驗,這個體驗讓他忘掉了時間,忘掉了空間,特别投入,特别開心,特别快樂。
2008年,我回國之後開始推動積極心理學,引入“福流”這兩個字,它比之前的“心流”更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
澎湃的福流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做這個事情一定讓你沉浸其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了一種心無旁鹜的境界,做起來特别順,特别流暢,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完成之後有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這種體驗就是一種極緻的幸福巅峰狀态。
做什麼事情容易達到這個狀态?我們曾經在中國調查追蹤了2億多新浪賬戶,我們發現其實中國人的福流體驗比我們想象的頻繁、簡單、豐富多彩。
最容易産生福流體驗的事就是做自己愛做的事,如一個攝影師可以為了拍到更好的照片,爬山涉水孜孜不倦。所以,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沉浸其中酣暢淋漓。
運動也可以産生福流,人在運動的時候大腦分泌出大量的催産素、内啡肽、多巴胺,會讓你非常開心,這就是為什麼小朋友打籃球打到天黑了都不回家吃飯。有些年輕人說要“躺平”,其實躺平沒有意義,躺平會出現免疫系統、心理系統的問題,幸福一定要動起來。
第三個容易産生福流的是看電影。一個電影三個小時,有時你會覺得像一瞬間。追劇也是這樣,讓你沉浸的劇情也可以産生福流。
陪伴親人,和孩子在一起,和愛人在一起,無論多長時間你都覺得不長,這也會産生福流,愛是幸福特别重要的一個元素。
此外,社交活動,如和大家在一起談心交流都會讓我們産生福流的體驗,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學習和工作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就可以産生福流的體驗。還有飲食、美容,有時和好朋友在一起吃一頓好的飯菜,吃着吃着你忘掉了時間,忘掉了空間,忘掉了自我。
但是,看電視、做雜事很難産生福流體驗,因為你很難沉浸其中,看電視時我們經常一心多用,沒有專心緻志。做雜事沒有形成一個閉環,不能做到有始有終,這個時候很難産生福流。福流的體驗一定是有一段時間,有一些挑戰,有一些技能,而且有一些意義,這就是我們說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閑逛無聊很難産生福流的體驗。
創造幸福:愛笑、勤動、會說、能悟、常觀
我們是否可以創造幸福,創造這種福流的體驗呢?我總結了“五施法”:
一是顔施,就是要笑,舍得把笑臉獻給自己獻給大家。笑是人的天性,是我們人類共同的遺傳基因,沒有誰天生不會笑。有些人之所以不會笑,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裝出來的,裝太久就不會笑了;二是逼出來的,壓力太大,笑不出來。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裝笑裝一會兒就笑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做一個小小的練習,刷完牙之後用牙齒咬着牙刷對着鏡子傻笑5分鐘,保證一會兒就特别開心。
二是身施,就是要動,舍得把身體用出去。有些人覺得人應該靜養,烏龜不動能活千年,但它是烏龜呀,它的進化就是不動,人的進化是行動。人類先祖能活下來的一定是愛動的,不動在野外就被吃掉了。做什麼不重要,動起來很重要,凡是身邊有朋友有抑郁傾向,一定是不愛動的,這時把他拉出家門,邁出第一步,病可能就慢慢好轉。
三是言施,就是要說,把會說話用到極緻。人是會說話的生物,說話會讓你心情好轉,說話對人類很重要。為什麼朋友一起聊聊八卦會開心,為什麼領導開會講很久,因為說話會讓人開心。即使和自己說話,也是一種自我治療的方法,說出來自己的感受,實在不行大喊大叫,對心情都有好處。
四是心施,就是要悟,要用心感受,要有感悟。人不能簡單地活着,一定要有感悟地活着,人要活得有意義感,這個意義感其實是靠悟出來的。
五是眼施,就是要觀,不僅肉眼看心眼也要看。很多時候你的眼睛看到了,但心不在焉的話,其實你是看不見的。很多夫妻吵架就是因為心不在焉。所以除了用肉眼看還要用心再看一遍。從觀心開始,用心去體驗和感受。
獻給大家一句幸福的方法,那就是,一定要用心去感受自己心中美好的體驗。
責編:孫寶光
主編:張赫
校對:林敬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