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購可以起訴嗎?原标題: 南昌代購火熱已有數年 近日一女子朋友圈賣美瞳被指涉嫌非法經營罪,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代購可以起訴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原标題:
南昌代購火熱已有數年 近日一女子朋友圈賣美瞳被指涉嫌非法經營罪
許多代購者驚訝:經營為何觸法 “海外代購”并不等于“違法”
律師為你解讀代購的“法律盲區”
不用租房開店,也不需要正規的經營資質,拍照上傳商品照片就可進行宣傳,賣出去就能賺錢,“微商代購”這樣的低成本、小風險的經營模式,現已成為大學生、年輕白領等年輕人創業的新渠道。
21日,記者從南昌檢察機關獲悉,南昌一名網店女店主從“海外代購超市”買進美瞳後,再通過微信朋友圈賣産品時,被以非法經營罪依法提起公訴。
代購怎麼就構成犯罪了?記者發現,很多從事代購的白領們,驚訝法律居然有代購的禁區。面對一片驚訝聲,江西多名資深律師指出,“代購”并不等于“違法”,但卻容易踏上相關法律紅線。
【案件】
代購被指控非法經營
近日,南昌市西湖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關于代購的案件,網店店主盛某某未經食藥監部門批準,擅自在微信朋友圈銷售隐形眼鏡和美瞳,被檢察院以非法經營罪依法提起公訴。
家住南昌市西湖區的“80後”女孩盛某某,從2015年至2016年7月,在未取得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條件下,在淘寶網店“海外代購超市”購進隐形眼鏡和美瞳,通過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軟件,發布商品信息,并留下淘寶、微信店鋪信息對外銷售,盛某某收到購買美瞳的訂單後,把買家相關信息發給在上海的上線,上線向買家發貨。當上海的上線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捕後,盛某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美瞳屬于醫療器械産品,直接接觸眼角膜,有較高的風險,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批,獲取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後方可開展銷售。本案中,盛某某違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許可,非法經營醫療器械獲利10350元,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項,應當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沒有經過批準而擅自予以經營的,屬于非法經營。”法律人士解讀認為,我國對一些有關國計民生、人們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的物資實行限制經營買賣。
【背景】
南昌代購火熱已有數年
“八月初回國要日貨、迪奧、香奈兒、聖羅蘭之類的親私聊我”、“九月飛韓國,需要産品的寶貝把圖片私發我”……這樣的内容,在微信圈裡屢見不鮮。
記者走訪發現,南昌代購現象火熱,已有數年,有的兼職做,有的幹脆直接辭職作為主業。據稱,南昌的“海外代購”,起初隻是一些留學生或出國人員幫國内的親朋好友購買物品,後來代購逐漸發展為一項兼職,他們通過收取一定的代購費而盈利。
“我們做代購的,能做到‘有求必應’,我就是一個‘買手’,别人需要什麼,我就買什麼。”一名資深“海代”透露,從事海外代購後,為了證明自己購買渠道正規,每次購買她都拍攝現場視頻給買家,盡管流程煩瑣,但代購對她最大的吸引力是,“薄利多銷,賣得好時月入萬元不成問題。”
“像美國運動裝備、韓國化妝品等等,這些物品能夠細緻地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而在國内又缺乏同檔次的替換品。另外,價格上也有區别,例如一款新百倫的鞋子,在國内的售價為500元左右,而在韓國的專賣店裡隻需要300元左右。在奢侈品方面的價格差距更為顯著。此外,限量版的産品國内買不到。”已經代購出經驗的劉女士說道。
“在我們這些代購人員當中,有的年收入不菲,有的則認為是個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記者走訪發現,在南昌代購隊伍中,除了一些“女白領”外,還有部分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加入。如,家住南昌縣的趙某在澳大利亞就讀研究生,而在自己回國之後,依舊和澳洲的同學做着代購的生意,目前做代購已經有兩年了。
【說法】
代購涉多罪名 南昌少有涉罪者
采訪中,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南昌市西湖區這起因代購而被指控非法經營刑事犯罪的,屬南昌首例。
但從最高法院案件信息公布的内容發現,雖然代購涉罪在江西發生甚少,但在浙江等地,已經發生多起。如,浙江一家做海外代購生意的包店老闆楊某,因犯走私普通貨物罪被甯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宣告緩刑兩年,并處罰金55萬元。這起案件,也是繼2012年“空姐代購案”之後,因代購行為觸犯走私犯罪又一次走進公衆視線。
“代購遍地開花,因為代購而步入犯罪的,也就會多起來。”南昌資深律師羅久保告訴記者,“海外代購”賣家可能會涉及的罪名包括了走私普通貨物罪、非法經營罪、銷售假藥罪。
容易踩法律紅線 代購者要謹慎
“原則上講,買方以自用為目的,一般不涉及刑事犯罪。”江西法報律師事務所肖文軍告訴記者,在海外代購盛行的當下,出現代購涉罪,必定引來一陣驚訝聲,這說明代購是大衆的法律盲區。
肖文軍律師認為,“海外代購”不等于“違法”,需要把握一定的限度,普通人出國買點東西回來,可以不繳稅,享受一定實惠。另外,代購生意也可以在合法範圍内做,比如一些代購網站,對國内稀缺商品進行國外采購,而後快遞給客戶,他們會在最終價格上計入稅款,或者客戶簽收時補繳稅款,這也沒有問題。
多名律師分析認為,“海外代購并不違法,逃稅才是犯罪。”
“随着國内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完善,産品在價格上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國内自貿區的不斷增加、關稅的調整,從大趨勢上來看,我并不看好‘海外代購’的前景。”律師認為,現在海外代購在國内并沒有一個可以監管的資質,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在産品質量上很難把關,維權上也相對較難,購買時還需提高警惕。記者葉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