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角子
菜角子,說白了就是大一号的餃子,但不是下鍋煮熟,而是用油炸熟的。
顧名思義,菜角子的餡是素的,且主角很單一,就是雞蛋,唯一的配菜主要是韭菜,有時也會擱上粉條,但總覺得粉條與雞蛋不是太配,有種違和感。
在其他一些地方,這種食物或叫菜盒,或叫菜角,或許隻有小城人叫它菜角子,不僅叫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很接地氣,就像叫自家的孩子的小名“柱子”、“栓子”一樣。
如今,炸菜角子是再普通不過的早餐食物了,但擱以前,要想吃到菜角子,必須逢年過節不可,普通人家,還真沒有奢侈到拿菜角子當蒸馍吃的。
首先,炸菜角子做起來相當費事;其次,炸菜角子需要雞蛋,而那時的人們,輕易不舍得揮霍雞蛋。
炸菜角子的工序很費事,先弄啥,後弄啥,都很講究,要不費了好大的功夫,做出來也不好吃。
炸菜角子首先要燙面,就是溫上一鍋水,等水咯哒哒地開了,把開水倒到白面裡,趁着水的熱勁用筷子使勁攪,把和成的面團悶到盆子裡,再把食油抹在面團外面。饧面的時間來調餡,韭菜擇洗幹淨控幹水分切成碎末,然後加少許的食用油或者是香油拌勻了,之後加炒熟晾涼的雞蛋碎、蝦皮,最後再加一點食鹽進行調味就可以了。
這個程序,小城的巧媳婦們講究做到“三光”,就是面光、盆光、手光,最後把光溜溜的面團再放一邊醒個個把鐘頭。
趁着醒面的空檔,開始給菜角盤餡。
盤餡也有規矩,先把擇好的韭菜切碎,再把炒好的雞蛋切成小塊,灑上十三香之類的佐料,然後加少許的食用油或者是香油拌勻了,之後加炒熟晾涼的雞蛋碎、蝦皮,最後再加一點食鹽進行調味就可以了。調韭菜餡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在韭菜裡拌上食用油,這樣撒鹽的時候可以給韭菜敷上一層保護膜,包的時候不至于會出水太多。
劃重點、敲黑闆,鹽面必須最後放,因為韭菜不耐腌,放早了韭菜就會塌架,把水腌出來,菜角不好捏不說,不好看不說,還不好吃,餡也吃不出韭菜的鮮味了。
面饧好之後,案闆上撒點幹粉防粘,直接滾成長條,大小均勻的面劑,個頭和比餃子皮的大一些。然後把每個小面劑按扁,擀成一張圓形的面皮,填上韭菜雞蛋餡料之後,對折把上面的收口處捏緊了就可以了。同時,擀面皮的時候不要把皮擀的太薄,這樣炸的時候容易露餡,賣相不好。
如此一波操作,炸菜角子的生胚就新鮮出爐了。
鍋内油溫六成熱,就開始炸菜角子。炸的時候一定要勤翻面,一直炸到兩面金黃浮起就能出鍋。
剛做好的炸菜角子最鮮香,表皮是酥脆的,而且個個薄皮大餡,一口下去滿口鮮香,用小城人的話說,美哩很。
值得一提的是,小城人包菜角子,除了正常的包餃子程序外,還會特意把菜角子鎖上花邊,這樣一來,既美觀又使用,吃起來這圈花邊還咯嘣脆。
炸菜角子時,有經驗的老人們會交代子女:“炸菜角得把握好火候。”
确實這樣,炸菜角關鍵要把握好“炸”字訣,油溫偏涼不能下鍋炸,菜角容易爛;火大了也不能下鍋炸,火大容易炸過了頭,炸的菜角顔色容易發黑,面皮還帶苦味,既難看又難吃。用土話說:炸熰(音耦)了。
油七八成熱炸出的菜角子正好,顔色金黃,咬一口會感到菜角皮又焦又酥,還能吃出燙面的甜味,餡是軟的,是鹹的,還透出佐料的香味,泛甜味的皮和帶鹹味的餡來到嘴裡一嚼碎,滿口生津,回味無窮,給人以說不出來的美味享受。
菜角子新鮮出鍋的時候,總有嘴饞的孩子們顧不得燙嘴,抓起一個一邊噓着一邊咬一口,菜角味道确實鮮,香氣讓人齒頰生香。看着孩子們的饞樣,母親們總是又嗔怪又心疼地說:“冷冷再吃,冷冷再吃。”但孩子們哪裡等得及啊,這香氣它實在誘人啊。
要說哪裡炸出來的菜角子最好吃,答案就一個:俺家的。
油炸的食品耐放,家裡也難得炸一會菜角子,所以放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多炸一些以備不時之需。有炸菜角子的那幾天,放學回家的孩子們會急不可耐地奔向廚房,抓起一個菜角子狼吞虎咽,大快朵頤。既有餡又有面,既當馍又當菜,不光美味,還很方便。
尋常的家庭,尋常的溫情,尋常的煙火,還有這塵世中一個個尋常的菜角子,構成了這俗世間的尋常香。
是的,如今滿大街的早餐店裡再好吃的菜角子,都比不上自家炸的。自家炸的菜角子,裡面,不僅飽含家的味道,而且還飽含母親的味道,這是我們記憶裡最美好的珍藏,是我們舌尖上最甘美的印記。
至少我認為。(李曉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