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蹤》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女主角多蘿西是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普通女孩,一天她被龍卷風帶到神秘的奧茲王國。
從天而降的多蘿西和木頭房子砸死了邪惡的東方女巫,善良的北方女巫為了感謝多蘿西,将東方女巫的銀鞋子送給了她。
穿着銀鞋子的多蘿西與朋友們。
圖片來源:CrushTheStreet
在奧茲王國的曆險中,多蘿西結識了稻草人、鐵皮人等朋友。他們找到了一個同樣被風刮來的魔法師,魔法師告訴多蘿西,隻要把銀鞋子的鞋跟靠在一起敲三下,就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用這個方法,多蘿西回到了堪薩斯的家中,但那雙銀鞋子卻消失不見了。
對這個故事,曆來有很多解讀。
多蘿西的冒險,被很多人視作是青春期少女的成人禮,她為回鄉所做的努力,也被認為是向美國傳統家庭結構的回歸。
或許會令人感到些許驚訝的是,《綠野仙蹤》的故事其實也可以從美國經濟史的角度去理解。
台灣清華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賴建誠,就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诠釋。
賴建誠老師認為,《綠野仙蹤》其實是一個19世紀後期美國貨币史的寓言故事,「銀鞋子」指涉的是這一時期的白銀自由化運動。
米高梅公司拍攝的《綠野仙蹤》(1939)劇照。這部電影将多蘿西的銀鞋子改成紅寶石色,賴建誠老師認為這破壞了原作的象征意義。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1873年前,美國實行金銀複本位制,白銀具有貨币功能,且與黃金比價固定,因此白銀價格一直很穩定。
1873年,金銀複本位制被廢除,黃金成為唯一的本位貨币,造成銀價急劇下跌。那些靠銀礦維生的西部居民和将白銀作為主要儲蓄的人遭受巨大打擊。
同時,白銀失去貨币功能,也造成全國的貨币供給出現不足,跟不上這一時期高速的經濟增長。
這種形勢下,白銀自由化運動開始在美國興起。許多人主張讓産量豐富、價格低廉的白銀重新成為貨币,這樣經濟體系就會更有保障。
積極參與這項運動的人形成了「白銀派」,在19世紀的最後二十年,他們與主張金本位的「黃金派」展開了長期的鬥争。
《綠野仙蹤》的作者弗蘭克·鮑姆(FrankBaum)就是白銀派的堅定支持者,他以極大的激情投入到了白銀自由化運動中。
但1896年,代表白銀派參選總統的候選人失利,這場運動從此劃上了句号,美國的金本位制正式确立。
白銀自由化運動漫畫(1896)
圖片來源:Investoramnesia
鬥争失敗後,弗蘭克·鮑姆撿回老本行,開始創作小說和劇本。1900年《綠野仙蹤》出版,他幾乎一夜成名。
賴建誠老師指出,在這本天真爛漫的童書中,弗蘭克·鮑姆用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白銀自由化運動的熱情和鬥争失敗的苦悶。
在這個童話故事中,多蘿西代表的是勤勞質樸的美國人民,邪惡的東方女巫影射的則是主張實行金本位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
銀鞋子的寓意再清楚不過,它帶領多蘿西回到了故鄉堪薩斯州,這在當時是白銀自由化運動的重要根據地,是「勤勞質樸的美國人民」美好的故鄉。
但在回鄉過程中,擁有神奇魔力的銀鞋子遺失了,這對應着現實中白銀派的失利,是弗蘭克·鮑姆對美好事物一去不返的慨歎。
這種解釋或許并非完全嚴謹,但也不失為理解《綠野仙蹤》的一個有趣視角。
事實上,這樣一種虛構與現實的對應,對賴建誠老師來說,其意也更多在于從通俗故事出發,向大衆講述那段甚少人關注的曆史。
這也是賴建誠老師一以貫之的治學和寫作風格。
作為一位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研究者,賴建誠老師始終緻力于以一種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風格,深入淺出地講述嚴肅的經濟學曆史和思想。
賴建誠,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台灣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退休教授,主要研究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代表著作有《經濟史的趣味》、《經濟思想史的趣味》、《亞當·斯密與嚴複》、《近代中國的合作經濟運動:1912-1949》、《邊鎮糧饷: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财政危機,1531—1602》等。
他對經濟史的研究,往往從有趣的故事或具體的生活細節出發,以提問和探尋的态度,力求接近活生生的曆史而非冰冷的數據和資料。
于他而言,這是從曆史視角研究經濟的内在要求。
/ 01 /研究經濟史,有什麼用?無論是在經濟學科還是在曆史學科中,經濟史和經濟學思想史都處在相對較邊緣的位置上。
在求學和治學生涯中,賴建誠老師也面對過許多這樣的疑問:
研究經濟史,有什麼用?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疑問,就連賴老師的兒子也就這個問題「質問」過他。
在《經濟史的趣味》一書中,賴建誠老師或許有些無奈地這樣寫道:
「我兒子讀小學時,問我在經濟系教什麼課?我說:經濟史。他的反應很正常:這不是沒用的東西嗎?别人都在研究股票和房地産,你為什麼做這種奇怪的事。」
确實,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埋頭于零碎的史料和殘缺的統計數字很多時候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在賴老師看來,正是這樣一種看似無用的工作,對培養經濟學思維,開拓認知眼界至關重要:
如果有效的經濟學理,是根據事實來提煉出有用的概念,那麼現代的經濟學理視野,必然會受到觀察樣本的限制,曆史的重要功能,就是開闊認知的可能性。曆史能提供許多過去的精彩現象,是眼前所不易觀察到或想象到的。
簡單來說,站在當下的立場看,曆史能夠提供的,是龐大的經驗庫和新的視野。
舉例來說,流行病會對經濟造成何種影響?
賴建誠老師認為,醫學界對流行病的沖擊,大都着重在流行時的威脅,對流感的長期危害關注不夠。
而在對民衆收入的曆史研究中,一些經濟學者發現,1918年西班牙流感時期出生的嬰兒成年後,低收入人群比例明顯較其他相近時期要高。
原因在于,在1918年流感期間,約有三分之一的懷孕婦女患了流感,這對胎兒的整體健康和智力都産生了負面影響。
1918年流感期間,美國費城的巴頓藥房,新生兒在接受護理。
圖片來源:Drexel University
因此,在流行病期間,社會應該加大對孕婦的保護力度,政府也應該增加對胎兒健康的投資。
這樣一種從經濟史視角出發的研究,最終為理解社會問題提供了新的視野。
顯然,疫情依然肆虐的當下,這樣一種視野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以史為鑒」,也始終是研究曆史的最重要價值。
而另一方面,從經濟史出發,也能發掘出理解重要曆史事件的關鍵性角度。
例如,在《經濟史的趣味》一書中,賴建誠老師就以德國一戰後失業問題為切入點,探讨了希特勒為何會崛起這一「世紀問題」。
已有的很多研究,都是從意識形态、國際形勢等角度出發理解這一問題。但賴建誠老師指出,希特勒通過鐵腕手段對德國失業問題的緩解,才是他得勢的關鍵原因。
為了降低失業率,穩定經濟環境,希特勒上台後,采用強制手段,凍結物價,抑制進口。這些民主政府難以實行的經濟手段幫助希特勒成為「德國人民的救星。」
1930年,德國漢諾威,失業的德國人在就業辦公室前排隊。
圖片來源:Medium
賴建誠老師指出,在任何時候,「拼經濟才是硬道理」。
因此,理解經濟史,對我們理解曆史上紛紛擾擾的鬥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02 /問題意識和「趣味至上」既然經濟史的研究的關鍵是提供新的視野,開闊認知的可能性,那麼問題意識就至關重要。
對賴建誠老師來說,如何從具體的問題出發深入曆史紛繁複雜的細節,是經濟史研究最重要的挑戰。
從《經濟史的趣味》中一些文章的标題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賴建誠老師是如何直面這一挑戰的:
《蒸汽機對英國的産業革命幫助不大?》
《擴大内需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關鍵?》
《為什麼猶太人會被抄家?》
《鐵路對美國早期的經濟發展幫助不大?》
這些文章,都跳出了經濟學數據和模型的桎梏,專注于處理一個和現實世界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建設性意義。
如賴建誠老師所說:
為什麼要在計算機裡,一味追求符合數學的特性,以人為的方式建構純邏輯的理論,而不顧慮這樣的模型,是否有解釋真實世界的能力?為什麼不問問祖先,看他們發生過哪些難題與趣事,看看現今的理論能否幫他們解決問題。
更難能可貴的是,賴建誠老師會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出發,闡述經濟史和經濟學原理。
如以下這些文章:
《為什麼計算機鍵盤不依ABCD排列?》
《天氣晴雨和股市紅綠》
《馬鈴薯是吉芬商品嗎?》
如此貼近具體問題和生活細節的寫作,讓賴建誠老師的叙述風格遠離了高深繁複的理論拆解,平實而又趣味盎然。
如他自己所說,選入《經濟史的趣味》中的文章遵循三項-ing原則:
(1)Interesting(讀起來有趣)
(2)Entertaining(有娛樂效果)
(3)Provoking(具有争辯性)
對經濟思想史的叙述同樣如此。
在《經濟思想史的趣味》一書的序言中,賴建誠老師如此寫道:
這本科普書是我拾人牙慧的「讀者文摘」,用對話形式講五花八門的故事,希望你開着心分享。
面對一衆體系龐博、思想入微的經濟學者,賴建誠老師用提問和回答的形式,探讨了他們各自提出的新問題和提供的新視野,其語言平實有趣,又極具洞察力。
且看賴建誠老師如何簡明精練地總結哈耶克和凱恩斯這對老冤家的論争:
雙方都是自由主義者,凱恩斯急躁沒耐性,哈耶克理性溫和緩慢。哈耶克是「深知某事」的刺猬,凱恩斯是「知曉多事」的狐狸。哈耶克深知的那件大事,是國家對市場體制的所有幹預都是邪惡的;狐狸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自以為夠聰明能避掉這個陷阱,随時能創造出新理論、新論點、新政策,來為政府的幹預辯解。
這樣一種生動的叙述,既一語指出雙方關鍵的對立點,又讓讀者對這二人的性格志趣有了基礎的了解。
這正是賴建誠老師的追求所在,始終面向讀者,做最精練生動的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