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詩尋隐者不遇全篇

唐詩尋隐者不遇全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05:47:07

唐詩尋隐者不遇全篇?教科書式品鑒詩詞·第535首古詩詞純古琴背景-邊聽音樂邊讀詩來自唐詩宋詞品鑒00:0002:32,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唐詩尋隐者不遇全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尋隐者不遇全篇(尋隐者不遇賈島)1

唐詩尋隐者不遇全篇

教科書式品鑒詩詞·第535首古詩詞

純古琴背景-邊聽音樂邊讀詩來自唐詩宋詞品鑒00:0002:32

《尋隐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古詩今譯:

蒼松下詢問年少的學童,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山中采藥了。

隻知道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缭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注釋解說:

⑴尋:尋訪。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隐者”的弟子、學生。⑶言:回答,說。⑷雲深:指山上的雲霧。處:行蹤,所在。

品鑒鑒賞: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隻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着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裡把問話省去了,隻從童子所答“師采藥去”這四個字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小詩的後兩句是說,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在這裡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而以“隻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詞,把問句隐括在内。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複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

在這首詩中,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取了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于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隻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形象,要講究色調。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着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雲,這青與白,這松與雲,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雲山深處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隐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隐含無限生機;而後卻見茫茫白雲,深邃杳霭,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的先後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詩中隐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隐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雲之間來“尋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範陽(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為僧,号無本。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有《長江集》。

編輯:小孤鹜®

我們倡導終生學習!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