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蘇轼,流傳着這樣一首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據說,好友張先80多歲娶了18歲的女子作妾,蘇轼寫下此詞相贈。
“一樹梨花壓海棠”比喻老夫少妻,傳誦非常之廣。
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但是,可惜是假的。
張先80多納妾,是真的。
蘇轼給他寫過詩,是真的。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詩卻并不是蘇轼所寫,而是後人以訛傳訛。
張先比蘇轼大37歲,和蘇轼是忘年交。
年齡不能阻隔友情,兩人一起遊過湖,一起贈過詩,處得是相當不錯的。
在北宋文壇,張先是一個非常幸運的詩人。
他活得長,而且有才華,寫了一輩子情情愛愛的詩,過了一輩子有酒有肉的生活。
已經八十五歲的張先,還在折騰,他想買一個妾。
在古時,妻子隻能有一個,妾卻是可以有很多個的。
聽到好友要買妾,蘇轼大吃一驚:都85了,還折騰啥呢?
蘇轼很感慨,寫下這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蒼。
詩人老去莺莺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聽到好友買妾,蘇轼聯想到古人的那些事兒,寫了這首詩。
全詩8句,6句是典故,讓人不得不佩服蘇轼的博學。
錦裡先生,指的就是張先。
杜甫的《洗兵馬》中有詩句:“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須眉蒼”。
此處,張公指張鎬,他是唐代宰相。
這實際上是說張先真是一個狂士啊,你不要看他身高九尺,雖然頭發都白了,就看不起他,他做出來的事,能讓你大吃一驚。
莺莺指的是誰?
有人說,指唐傳奇《莺莺傳》中的崔莺莺,張生與莺莺戀愛,而後卻被始亂終棄。
還有人說,指代張籍的妾莺莺。
小七看來,同為詩人,同是納妾,此處的莺莺許是指張籍的妾。
燕燕是誰呢?也有兩種說法。
有人說是趙飛燕。
《漢成帝時燕燕童謠》有詩雲: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
據說,趙飛燕貌美,漢成帝出宮與她相會時,總是假借張放的名頭。
還有人說,“燕燕”指的是唐代詩人張祜的妾。
都是詩人,都是買妾,張祜的例子很合時宜。
柱下相君指是西漢初期丞相張蒼。
在秦朝時,他曾擔任柱下使。
張蒼有一百多名姬妾,老了的時候,牙齒掉光了,無法進食,就靠姬妾們喂乳汁活下去。
相比張蒼,張先厲害多了,你還牙齒健全,卻一樣的風流。
“江南刺史已無腸”引用了劉禹錫的典故。
劉禹錫曾擔任蘇州刺史,與李紳交好。
李紳邀他飲酒,還請了歌妓作陪,劉禹錫有感而寫下一詩:
高髻雲鬟官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美麗的歌妓,清歌慢語,紅袖斟酒的場景,劉禹錫已經司空見慣了。
還有人說,這一句詩指是的張又新。
張又新是唐代狀元,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謂之“連中三元”,曆史上“連中三元”者連他在内僅有17人!
《本事詩》裡記載,張又新任廣陵從事時,與一個風塵女子相戀,卻無法相守在一起。
後來,在李紳家飲酒,現場作陪的歌妓正是昔日戀人,再次相逢,兩人四目相對,皆有不忍之狀。
李紳得知原委後,将歌妓贈予張又新,一起歸去。
張先同張又新一樣,終于抱得美人歸,人生無憾
安昌客指西漢安昌侯張禹。
張禹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彭宣,一個是戴崇。
每次彭宣來家裡,張禹便出來接待,談論經義,而戴崇來的話,便将他邀入後堂,歌女相陪,飲酒作樂。
蘇轼戲以張禹比張先,而以彭宣自比,表示自己沒有親見子野金屋藏嬌的眼福,實是就未能及時奉賀向老友補打個招呼。
誰讀了不誇蘇轼牛,讀的書多,典故随手拈來。
從張鎬、張祜、張放、張蒼、張又新、張禹,全是張姓人與歌女或納妾的事情,暗喻張先納妾之事,不得不說,太巧妙了。
從蘇轼的詩來看,從古至今,納妾是一件太常見的事情。
有的女子是歌女、歌妓,随手就會被主人送給他人,人生幸福與否全靠運氣。
而張先的妾的結局我們不得而知,可以想象她最後結局的凄涼。
在最青春的年齡,嫁與老者,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呢?
對于張先85歲高齡買妾,蘇轼很有些意見,他還有另一首詞——《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以白發人采紅花來比喻老來納妾。
于我們來說,看古人納妾,是看一件奇聞逸事而已,而這卻是那些苦命女子真真切切的人生,那身不由己的飽含血淚的無奈人生。
隻願所有的女子能主導自己的人生,不用再過那無奈而被人無視悲歡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