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時,我仍然利用“數學兒歌總結法”教學,效果很好。基本的做法如下:
一、手勢描述旋轉現象
雙臂即為擋車杆
課件出示教材風車、秋千旋轉等情境圖,讓學生試着描述旋轉現象。學生們大多用手勢描述旋轉的情況。
二、語言描述旋轉情況
學生制作的鐘表面
我問:“如果讓你把剛才的“手勢表達”給看不到的 人描述,這樣可以嗎?”學生說不可以。“那麼,如何描述才行呢?”于是學生提出語言描述。“如何用語言描述呢?”我用鐘表面演示指針從“12”順時針旋轉到“1”,讓學生試着描述。學生說:“從12旋轉到1”。“這樣可以嗎?”通過讨論,學生說:“不可以!為了讓大家聽明白,還要說明旋轉的方向。“于是有學生補充:”指針從12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到1“。我接着問:”如果是看不到的人聽到這樣的描述,他還會有什麼疑問呢?從12到1到底旋轉角度多大呢?”于是,學生補充“指針從12到1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了30度。”接着,按照同樣的思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時針 從“3”到“6”旋轉情況,并用語言描述。描述後,觀察通過特點,便得出了描述旋轉的“三要素”。
三、歸納概況旋轉情況
在學生做完了相關練習後,我們一起編輯兒歌。我提出問題:“旋轉圖形有三個要素,分别是什麼?”
學生答:“旋轉圖形三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描述旋轉情況時要記住什麼?”“繞哪個點,按照什麼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在一問一答中,通過讨論。我們編輯完成了“圖形旋轉數學兒歌”——旋轉圖形三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描述旋轉要記牢,什麼東西,繞什麼點,按照什麼方向,旋轉多少度。“當大家一起拍手像快書一樣誦讀出數學兒歌時,下課鈴響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