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文言文實詞大全及解釋

初中文言文實詞大全及解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0 15:30:23

原創: 莒風 吾愛漢語 昨天

初中文言文實詞大全及解釋(初中文言文通講)1

教學目标:1.了解詞類活用,這一語言現象

2.了解名詞、形容詞、動詞的詞類活用

3.熟悉常見的詞類活用詞語

教學重點:了解詞類活用,這一語言現象

教學難點:熟悉常見的詞類活用詞語

教學過程:3課時

在古漢語中,有些詞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詞性,具有了其它詞的語法屬性,相應具有了和語境相适應的意義,我們把這種語言現象叫做詞類活用。一個詞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名詞,這是它本身具有的屬性,這叫詞性的兼類,是經常性的,而詞類活用是臨時性的。如“錘”:名詞是錘子的意思,動詞是用錘子敲打的意思;再如“破”:破車(破作形容詞),破案(破作動詞)。其實詞類的活用,在現代漢語中也是存在的,我們在此列舉更有助于理解這一現象。如魯迅的雜文《友邦驚詫論》中“……而且指出結果,說是"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長此以往,國将不國"了!”其中“國将不國”的第二個“國”就具有了動詞的詞性;在現代漢語中“鐵”是名詞兼形容詞,然而在“鐵了心”中的就是一個動詞,類似的還有“被和諧了”、“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古漢語中,名詞、動詞、形容詞,都可以活用為其它此類。如:“臣多多益善。”(《淮陰侯列傳》)中“善”是形容詞,“好”意思,而在“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中“善”就具有了動詞的語法功能(詞性),意思是“善待”、“和……交好”。

詞類活用的基本類型:一、名詞的活用,活用作動詞、活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二、動詞的活用,動詞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意動用法;三、形容詞的活用: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一、名詞的活用

(一)名詞用作一般的動詞,這種情況是相當普遍的。

1. 範增數目項王。(《鴻門宴》)目:名詞活用作動詞,意思是“使眼色”,同“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陳涉世家》)中“目”;

2.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名:名詞活用作動詞,意思是“說出”(此字在能願動詞的後面,賓語“其一處”之前,故活用作動詞);

3.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蹄:名詞活用作動詞,意思是“用蹄踢”。

(二)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除了時間名詞和地點名詞以外,普通名詞作狀語的很少,但在古代漢語中相當普遍,起着修飾和限定作用。

1. 其一犬坐于前。(《狼》)犬:譯為“像狗一樣”,修飾謂語“坐”;

2. 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法:譯為“依照法律”,修飾謂語“斬”;

3. 皆若空遊無所依。(《小石潭記》)空:譯為“在空中”,修飾謂語“遊”作狀語;

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谏》)面:譯為“當面”,修飾謂語“刺”,作狀語;

(三) 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作使動用法一定要帶賓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活用為動詞後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産生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意思比較繞,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1. 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戰國策》)臣,是名詞,然而它在謂語的位置,而且後面還跟着一個名詞“諸侯”,所以它的語法功能就發生了變化,做動詞,應該譯為“使諸侯成為臣”在意思,是名詞的使動用法。

2.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瘘、疠。(《捕蛇者說》)臘,是名詞,“幹肉”的意思,在這裡後面帶了賓語“之(指蛇)”占據了謂語的位置,所以做動詞使用,應該翻譯為“使蛇成為幹肉”,是名詞的使動用法。

3. 汗馬功勞。汗,是名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馬出汗(的功勞)”。

(四)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作意動詞,後面也一定帶賓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1. 父利其然也。(《傷仲永》)利,為名詞,“利處、好處”意,現在作意動詞,可以譯為“認為……有利”。

2. 友風而子雨。(《荀子·賦·雪》)

友:以……為朋友,把風當作朋友;子:以……為兒子,把雨當作兒子。

3. 孟嘗君客我。(《戰國策·馮媛客孟嘗君》)客我:把我當作客人。

初中文言文實詞大全及解釋(初中文言文通講)2

二、形容詞活用

(一)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形容詞代替跟它性質、狀态或特征有關的人或事物。

1.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出師表》)“良實”,充當判斷句的賓語,意思是“善良誠實的人”,活用為名詞。

2. 例句

(二)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形容詞後面帶了賓語。

3. 複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原為形容詞,在這裡用作動詞,意思是“走完”。還有“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中的“窮”,也是這個用法。

4.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不辱使命》)輕:原為形容詞,在這裡活用作動詞,意思是“輕視”。

(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就是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态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記》)“凄”、“寒”:是“使(神骨)凄寒”的意思。

6. 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墨子·尚賢》)“富”、“貴”:是“使(之)富貴”的意思。

7. 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意思是“使……安”。

8.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完璧歸趙》)急:意思是“使(臣)急”。

(四)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後面帶賓語,是主語主觀上認為這個形容詞後面的賓語帶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态。

9. 今先生俨然不遠千裡而庭教之。(《蘇秦連橫約縱》)遠:是“以……為遠”的意思。

10.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谏》)形容詞“美”帶賓語“我”,“以我為美”、“認為我美”的意思。另外還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也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三、動詞的活用

(一)動詞作活用作名詞

1.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刿論戰》)“伏”,作“有”的賓語,表示跟“伏”這種行為有關的人,活用為名詞,意思是“伏兵”。

(二)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于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使賓語産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這一現象主要是不及物動詞,但是有些及物動詞也可以有使動用法。

1.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勞”、“餓”,均是不及物動詞帶了賓語,語法功能就發生了變化,意思分别是“使……經受勞累”、“使……經受饑餓”。

2.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本是不及物動詞,此處帶了賓語,意思是“使……活”。

3. 沛公單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從,本是及物動詞,但是從語義上來講,“從”的賓語并不是“百餘騎”,應該是“使百餘騎跟從”。

4. 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漢書·蘇武傳》)降,本是及物動詞,同樣從語義上來講,“降”的賓語并不是“蘇武”,應該是“使蘇武投降”。

(三)動詞的意動用法

5.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鑒:以……為鑒

6.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馮媛可孟嘗君》)怪:以……為怪。

初中文言文實詞大全及解釋(初中文言文通講)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