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為主題的議論文題目? 議論文的開頭“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古人稱文章好的開頭為“鳳頭”,可見開頭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提煉中心,完整結構,吸引讀者它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令閱卷者倦處生神這種說法并不誇張因此,作文時多花費點時間、多動點腦筋,寫個好的開頭,是十分必要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擔當為主題的議論文題目?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議論文的開頭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古人稱文章好的開頭為“鳳頭”,可見開頭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提煉中心,完整結構,吸引讀者。它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令閱卷者倦處生神。這種說法并不誇張。因此,作文時多花費點時間、多動點腦筋,寫個好的開頭,是十分必要的。
一、議論文幾種的錯誤開頭
1、論證式:開頭便開始議論、分析,這樣導緻開頭的作用不明。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成功便是我們所向往的“烏托邦”。可是成功之路并不是暢通無阻的,他處處潛伏着危機,這條路上的行人必定會受到“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痛,但隻要再堅持一下,成功便會在你“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2、含意不明式:運用含蓄的文筆,不知所雲。如:
①一條路彎曲幽深,荊棘叢生,它的盡頭是美麗的花園;另一條路,筆直通達,毫無阻擋,它卻通往斷崖深淵。
②路是什麼?于其本身,路隻不過是一條路線;于人,他則意味着人的一生,意味着在人生之路上我們将走向何方。
3、論據式:開頭不适合出現論據(事實材料),尤其是并列材料的運用,因為開頭不擔負證明的作用。如:
①古有商鞅變法,開創中國五千年封建文明的先河;今有改革開放,讓中國與世界接軌;中有絲綢之路,成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紐帶;西有環球航行,是人類掙脫封建神學的枷鎖(本段适合下文的論據并列)
②鄭闆橋從臨摹名家字帖到力求創新,摸索形成了闆橋體;詹天佑從“一”字形到“之”字形的創新設計,搭建了一條連接京張的大動脈;袁隆平從挑戰傳統理論到培育成三系、二系雜交水稻,書寫了“東方魔稻”的傳奇,這些都告訴我們要奔跑在創新的路上。(事例排比太多,放在第一段太可惜,因為第一段不起論證作用)
4、分段太多式:造成語意不集中,主題不能一下子鮮明的展現在閱卷者面前,給人以拖沓之感。如:
藍天的夢,有白雲來書寫;
雄鷹的夢,有藍天來書寫;
大海的夢,有波濤來書寫;
而我們的夢,則由路來引領。所以讓我們踏上屬于自己的路,去追尋自己的夢,要知道隻要在路上便可繼續傳奇。(适合組成一段)
5、引子太長式:有的作文 開頭引用一個實例,但是事例叙事太長,喧賓奪主。如:
①一個人的不苟言笑,面目冷峻,那叫酷,令人愛慕;所有人在生活中都面無表情,冷着一張臉,那叫麻木不仁,讓人窒息。
一個人穿着乞丐服在現代都市裡蹦蹦跳跳,那叫追求個性,張揚自我;一大群人都穿上乞丐服進出公共場所,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個城市在鬧饑荒。
寂寞的空谷裡,開着一朵寂寞的蘭花,文人騷客稱之為“空谷幽蘭”。無論是情景還是意境都勾畫得惟妙惟肖。熱鬧的公園裡,怒放着各種顔色、各種香味的鮮花。雖然他們也很美麗,但卻無人駐足觀賞,因為他們隻是公園一隅的陪襯。
所謂物極必反: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沒有了路。(作為引子,作用隻是引出你的立意,沒必要大費筆墨)
二、作文開頭的要求:
1.要向主題靠攏:梁啟超:“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動人。”
2.要短小精悍(80—100字)“清晨,大霧。”陳國凱《霧》開頭僅四字白描,便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與環境,又暗示了故事結局,含義深刻隽永。
3.要有文采: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曆久彌香。《青春》
三、幾種主要的議論文開頭方式介紹。
(一)開門見山式
這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方法。即在文章一開頭就與全文的中心論點保持一緻方向,不是亮出觀點,就是導出觀點。
閱讀下列文章開頭并分析其特點——注意他們與話題的關系(直接申明主旨)
(1)人生最寶貴的财富是什麼?是權勢,是金錢嗎?不是。人生最寶貴的财富是人,是人的本身。人,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人生最寶貴的财富》
(2)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把“誠信”作為一個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們都講究待人誠實守信,喜歡老老實實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況下,不誠不信也不為過。
——《誠信》
(3)有一種高貴叫做低姿态。
——2011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低姿态的高貴》
(4)人生的追求,就如水上行舟,隻有高揚起兩面風帆:相信自己與善于聽取别人的意見,我們才能進退自如,抵達勝利的彼岸。 ——《相信自己與聽取别人的意見》
(5)天空沒有不逝的彩虹,人生也沒有永遠燦爛的風景。圓滿很美,殘缺遺憾有時也是美。 ——《圓滿與殘缺》
(6)時代讓競争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我們可以用雙赢的智慧削去競争的鋒芒,微笑競争,攜手同行。(《攜手同行——雙赢的智慧》)
(二)名言引申式
作文開頭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成語、詩詞、格言、俗語等等,并且用這句話作為全文的中心論點。
(1)古語雲: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誠。曾子殺豬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為一“誠”字。因有了“誠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顧客盈門,劉邦的約法三章得以千年傳為美談。 ——《誠信》
(2)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撬起來!”我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靈魂支撐起來!”誠信就是一個人靈魂的支點。 —— 《誠信》
(3)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告訴我們:“對于淩駕于命運之上的人來說,自信是命運的主宰”;惠特曼則認為:“自信是靈魂的防腐劑”;莎士比亞總結道:“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信心則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人生因自信而成功。 ——《自信》
(4)同是高貴,陶淵明告訴我們“不要為五鬥米折腰”;李白解釋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于謙則表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高貴雖因不同的人而解釋有所差異,但它都是人們美好心靈的體現。 ——《高貴》
(5)布萊爾曾說過:“一個人年輕時若是保守黨,就太沒有心肝,但一個人年老時若是自由黨,就太欠成熟。”或許,張揚屬于年輕人,内斂屬于老人。
蘇轼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低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或許,張揚屬于男子,内斂屬于女子。(《張揚與内斂》)引用名言采用比較的方法點題,一張一合,使人眼珠為之一亮。
(三)化虛為實式
化虛為實中,主題為虛,事例為實,如誠實不可以說“什麼樣就是誠實的”——即不能直接看到。(化虛為實從很大程度上相當于作文中的化大主題為小切入點),實包括兩種,一種是可當作論據的具體事件(有人有……),另一種則是生活現象,不落到具體人身上,如果說前者是點,後者則是面,這種手法句式,語氣尤為重要。
(1)如果你從母親手中接過飯碗,心存溫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燈下讀着朋友的來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獨坐一隅,靜靜聽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幸福,時時刻刻圍繞在你身旁。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幸福》
(2)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果園裡果農望着壓滿枝頭果實的滿臉喜色,幸福是教室裡莘莘學子憧憬未來的動人笑臉,幸福是實驗室裡科學家又有新發現時的舒展眉頭,幸福是領獎台上運動員仰望國旗冉冉升起時的瑩瑩淚光。幸福是奮鬥的結晶,勤勞的豐碑。——《幸福》
(3)當别人失敗時,你不因此而嘲諷他,這便是尊重。當一位殘疾人走在大街上時,你不用異樣的眼光看他,這便是尊重。當一個人上台演講卻忘了演講詞時,作為觀衆的你不因此而喝倒彩,這就是尊重。在大千世界裡,我們需要尊重,更應該尊重别人。——《尊重》
(4)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同學們擡頭認真聽課時,這是同學對教師的尊重;當别人正在發表自己的看法,聽者不打斷他的講話,這是聽者對講話人的尊重;當你吃盡自己碗中的殘飯時,這是你對農民的尊重。人與人之間離不開尊重,尊重能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尊重》
(四)借物起興式
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開頭,通過一組排比句子來強化其文采,最終落在話題材料上,其格式類似于陝北民歌形式——信天遊。這種格式的開頭重在平時的喻體積累與思維訓練。
閱讀下列文章開頭并分析其特點——畫線句子與前面文字的關系,話題與前面句子的關系。
(1)蒲公英放棄了母親溫暖的懷抱,插上翅膀,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世界;雨滴放棄了天空中遊蕩的自由,化做甘露親吻萬物,于是百花嫣然,萬物蓬勃。……放棄,并不是不作為,恰恰相反,有時隻有适當的放棄才能更好地作為。 ——《放棄》
(2)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寬闊無邊。大地擁抱每一寸土地,不論其貧富,所以大地廣袤無垠。海洋接納每一條河流,不論其大小,所以海洋廣闊無邊。人生因寬容而異彩紛呈。 ——《寬容》
(3)遠去的飛鳥,永恒的牽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時時惦念、夜半萦回的地方,還是家。親情是一個人永遠難以割舍的。——《親情》
(4)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陽光從雲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走過,留下圈圈年輪,朋友,我們從時代的舞台上走過,留下了什麼呢?——《痕迹》
(5)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我們總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者永遠是舞台的主角。 ——《自信》
(6)天地合而萬物生。大自然厚德截物,卻從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潤物無聲,海水容納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卻從不居功。清風徐來,帶來陣陣花香,你甚至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這些自然萬物無處不在,卻溫柔敦厚,不事張揚。而在自然中生長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驕傲呢?因此人要學會将自己“邊緣化”,即不以自我為中心。
——2011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當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六)欲進先退式
即在議論與傳統觀點相對的觀點時,為了不緻引起讀者的誤解,文章開頭先肯定傳統觀點(退),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見解(進)。例如:
1、惬意地坐在咖啡館柔軟的沙發上,品嘗雀巢美味,輕輕地說:“這就是潇灑!”浪漫地甩動飄逸的披肩發,讓微風輕拂,溫情地說:“這就是潇灑!”邁着輕盈的舞步,雙手不時地撚着清脆的響指,任憑狂風再猛,雪再大“我也隻穿這身流行裝,除非時髦變了向,這就是潇灑!”——不!真正的潇灑應該是體壇健兒用汗水換來的金牌,戰鬥英勇用血肉築起的豐碑,文學巨子在世界講壇上侃侃的演說。 先論他端,陡然一轉,亮出正論。
2、吝啬,曾被藝術大師巴爾紮克用來形容葛朗台一類人物,世人不願與之\"結緣\"。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種被人不理解而戲稱為\"吝啬鬼\"的人,與之\"結緣\"的,恰恰是有所作為的人。例如我國文學泰鬥茅盾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3、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話,使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無與倫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無時無地不存在着煩惱,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嘗不是好事呢?對花來說,刺是它的保護神,使花得以防禦外界的侵害。對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苦去才會甘來。
4、如果說以“什麼東西不能賣”為題向十位商界朋友發問,恐怕會有十個不同的答案。這很正常,每個人秉性、習慣、修養均不同,我們也沒有強求人家一緻的必要。但是我想,至少有一樣東西大家都不能賣,那就是良心。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頗。。(反面入筆,與正面論述形成對照)
(七)其它修辭方式
排比法。開頭用整齊劃一的句式或一連串的比喻、反問、拟人句,就會形成浩浩聲勢,增強感染力。如:
①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曆風雨的打擊,那麼,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于曠野要經曆千萬裡奔跑的錘煉,那麼,那奔騰萬裡為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于世,成為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舍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談意氣》)
②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海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廣。隻有把自己看淡,願與他人彙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
——2011年湖南卷優秀作文《把自己看淡 》
設問反問。就是在文章開頭,先就要議論的問題提出疑問,然後在回答問題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如:
①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員出場面對觀衆說的第一句話由“大家好,我來了”變成“謝謝大家,你們來了”?這完全是功利的社會在作怪,這樣的社會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們都成為了滑頭滑腦的“圓”。
悲哀也就來了:世間再無真“狂”人。
——2011年湖南卷優秀作文《世間再無真“狂”人》
②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現實生活經常向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不能不思考。在一些人看來,考上大學光榮,考不上大學恥辱;受表揚光榮,挨批評恥辱;勝利了
光榮,失敗了恥辱……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面對現實生活中榮與辱問題上的是與非,你是怎樣想的呢?
③報載:法國總統得知他們國家的不少中、小學生竟不知拿破倫何許人也,甚至連阿爾薩斯、洛林、滑鐵盧等戰役也知這甚少時,這們總統驚呼:“這是法國的民族危機!”
法國總統為何如此驚呼?這是不是危言聳聽?
比喻。
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使道理深入淺出。可使說理變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說理的形象性和靈動性,增強理的感染力。
1、自負,像一個泥潭,陷進去就難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難以把希望之火點燃。所以,我們既不能自負,也不能自卑。(《自負與自卑》)
2、微笑,恰如淌過的溪流,柔和恬靜;微笑,恰似那懸挂的一刀新月,皎潔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蒼松,積蓄着萬般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堅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自信滿滿,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心頭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力量》)
3、一塊磚,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塊磚,萬片瓦,就能建起社會主義的宏偉大廈。一棵樹,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煙滞塵、防風固沙、美化環境等改變氣候條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變社會風氣這個問題。
【議論文的結尾】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結尾稱為“豹尾”,就是說文章的結尾要簡明有力,使文章升華,給人留下回味的餘地。結尾同開頭一樣,也是作文過程中一道重要“工序”。如果說開頭有“先發制人”的功效,那麼結尾更有“後發制人”的威力。結尾好,會使文章顯得結構嚴謹,大放異彩,反之,也會使文章結構松弛,黯然失色。考場作文的結尾,不管采取哪種方式,都要能“結”得住,斷得下,能夠點明意旨,升華主題,呼應前文,強化形象,且不可草草收兵,或畫蛇添足。
高考考場作文結尾常見的毛病:
1.有頭無尾,結構欠缺。有的同學寫作速度太慢,在規定時間内不能完篇,以緻有頭無尾,結構不完整。
2.虎頭蛇尾,收束無力。有的同學開頭洋洋灑灑,但到結尾處卻無話可說,草草幾句煞尾,或添上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3.過分張揚,與文不符。有的同學知道結尾的重要,不管什麼文章,都借用一些優美的結尾句,結果造成結尾與正文内容和風格的不符。
4.公式化,空喊口号。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态度,大喊着與文章内容無關的口号,這種結尾大煞主題。
高考作文好結尾六法
1.首尾呼應法
這種結尾的特點是文章的開篇和收尾構成呼應式的統一,有開有合。
如《走過泥濘》開頭為“人們常說:‘人生,就像一段曆程,隻有走過,才會留下生命的腳印。’是的,一個人的一生……隻有走過泥濘,才能留下真正的腳印。”
結尾寫道:“……讓我們一起走過泥濘,留下自己的腳印吧!”
結尾呼應開頭,解決懸念,關合全文,給人以完整的美感。
首尾照應法有兩種形式:
(1)呼應标題。文章标題往往與主題有直接的聯系,結尾照應标題不但顯得首尾圓合,而且能顯示出考生的話題意識,強化文章主題。
如2010年高考福建滿分作文《我與真善美詩意栖居》的結尾:“不,我要依然将根基深紮地下,引體向上接近太陽。我要同樹的主幹一般強壯,善是我枝幹中的瓊漿,我将現實的責難裁成片片綠葉貼于項間額前,真是豐沛的雨水,美是頭頂的湛藍晴空。”文章的題目與結尾合而為一,不僅結構嚴謹,而且暗合中心,發人深省。
(2)呼應開頭。呼應開頭顯得文章結構完整,關合嚴密,寫得好,可給讀者留下整體性的美感。
如《憑心靈選擇》的結尾:“用心靈選擇的人生道路,縱有痛苦,我也無怨無悔。”結尾“縱有痛苦”是對開頭段中“這種痛苦”的回應,同時,“我也無怨無悔”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對待這種痛苦的态度。這樣既體現了話題的要求,又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2.畫龍點睛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文章的結尾處才提出觀點、見解、結論或主旨。畫龍點睛中的“睛”既指“文題”,又指“題旨”。
如《放棄的智慧》的結尾:“勇敢的人們啊,在心靈的抉擇時,在助人為樂勇往直前的同時,别忘了另一種更需要勇氣和智慧的選擇——放棄!”該文在前文述說了父子四人盲目守衛親情,不懂得放棄,最終沒有一個活下來的例子,自然而然地得出“應該放棄”的觀點。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樣的文章一般在前文埋下伏筆,制造懸念,到結尾時才揭示謎底,使人恍然大悟,回味無窮。
畫龍點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抒發胸臆,畫龍點“情”。文章的結尾以高昂的筆調抒發情懷,從而表達自己的寫作意旨,它能撥人心弦,感人肺腑。
如《老師,隻有您站着》,題旨:歌頌贊美老師。結尾:“在我們坐着的時候站着,在我們站着的時候也站着,隻有您,老師。您一生都是這麼站着,站在我們面前,站在我們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風化的豐碑!”其字裡行間飽含贊美之情,歌頌老師是一座“永不風化的豐碑”。它以“情”顯旨,撼人心扉。
(2)揭示主題,畫龍點“理”。不少文章在事情叙述完結之後,結尾處來一番就事論理,它有揭示主旨,畫龍點睛之作用。
例如馮骥才的《珍珠鳥》,它寫的是小珍珠鳥起先離“我”較遠,它害怕“我”,後來見“我”并不“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最後它居然跳到稿紙上,繞着“我”的筆杆轉圈圈,啄筆尖,甚至伏在“我”的肩頭打瞌睡。這樣,這種“怕人的鳥”不再怕人,而且氣氛和美,于是作者在結尾處來了一句極富哲理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它言簡意赅地點出了文章的主旨,給文尾塗上了一抹絢麗的霞彩。
又如考場作文《品茶的滋味》,文章開始先細膩地描寫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澀,再芳醇,最後由茶及人生寫了這麼一個結尾:“或許人生本來就是苦與甜的輪回,人們不辭辛勞,隻是為了一個美好的将來——為了将來的一分欣慰、一分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種不幸,因為吃更多的苦,便會有更多的甜,有更豐厚的收成。這就像品茶,越是濃的,越覺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風馬牛不相及,細一品嚼,它們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澀,再甘醇,而且體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華,其語言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表白心曲,畫龍點“志”。寫作時在結尾處用直率、雄逸的筆觸表露心志,它能使文章氣勢磅礴,主旨顯明。
例如杏林子的《生命》,作者從“小飛蛾在險境中掙紮”和“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等幾件尋常小事悟出了“生命的可貴”(即文章的主旨)。作者在結尾處以高揚的筆調來抒發心志:“從那一刻起,我應許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這是推心置腹的真情表白,這是熱愛生命的旦旦誓言,文章的主旨也就在這豪言壯語中表露出來。
3.哲理概括法
這種方法的特征是完成文章内容後,在結尾處從不同的方面啟發讀者反複思索上文内容,認真品味蘊涵其中的道理。
如《生命的天堂》的結尾:“……生命可以延續,愛可以延續,選擇也是一樣,有的東西太殘酷,殘酷得讓你不忍正視;有的東西太短促,短促得令你不及面對,但該來的該走的都是心上的烙印……”這一方法和魯迅的《故鄉》的結尾如出一轍:“希望是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給人留下思索的餘地。
4.修辭飛揚法
這種方法指的是在文章的結尾運用排比、比喻、引用、誇張等修辭手法,使文采飛揚,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此方法多被有深厚文學底蘊的考生所運用。
如《擇善而從》的結尾:“擇善是火,點燃生命的燈;擇善是燈,照亮生命的路;擇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排比、頂真交錯運用,語句流暢,文字優美,很有氣勢,且極富哲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