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宋代詞壇能和蘇轼争雄的存在,辛棄疾的寫詞水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不管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還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些詞句中的沖天豪氣都讓後世歎服不已。不過豪氣歸豪氣,寫這些詞的時候辛棄疾其實過得卻并不開心。
辛棄疾一開始便有着力圖收複中原的雄心壯志。22歲時便曾帶領着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活捉叛徒,那個時候的辛棄疾滿滿的都是少年意氣。奈何真正步入仕途踏足朝堂,他才發現南宋朝廷是如此的軟弱無能,哪怕他再怎麼雄心壯志,終究不能改變當時的局面。蹉跎多年歲月,心中意氣其實已經被打磨得差不多,雖然詞作依然豪放,但不經意間歎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還是能夠看出他的無奈和憋屈。
所以要看辛棄疾真正豪氣幹雲的詞作,我覺得還是應該看他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對南宋朝廷失望,對未來也有着無限的憧憬,那才是辛棄疾真正充滿豪氣的年華。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辛棄疾在年輕時寫就,通篇揮灑自如,不過很多人都沒讀過。這首詞雖然遣詞用句沒有後期那麼老道,但詞中所表達出來的蓬勃朝氣卻不是後期詞作所能比拟的。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詞。
《清平樂·謝叔良惠木犀》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裡水沉煙冷。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這首詞上阕前兩句叙事,後兩句寫景,主要描繪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場景。“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這兩句回憶往昔在吳江痛飲,醒了醉,醉了醒,好不潇灑。“明月團團高樹影,十裡水沉煙冷”,喝酒喝着喝着不知不覺間便明月高懸,月光傾瀉而下照在江邊的桂樹上,投下桂樹的影子,桂花飄香十裡,萦繞着煙波浩渺的江面,憑添了幾分清冷。在辛棄疾筆下,天上人間都籠罩在了那高大的月影之中,這其實也很符合他當時酒醉的觀賞狀态,充滿了想象力。
詞轉入下阕,詞人開始描寫桂花本身。“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桂花綻放時也就星星點點的宮黃花瓣,但是散發的香氣卻能充盈整個人間。短短兩句,便将桂花“花小,色宮黃,香濃”的特征都描繪了出來。緊接着“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又寫桂花香味将憑借秋天的風露染遍人間,讓人不由想要一睹這樣的風華,最後12字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辛棄疾這首詞算是一首詠桂花詞,但它又不單單是詠物詞。詠物一般所詠之物往往都是作者的自況,将所詠之物和詩人的自我形象融為一體,以此來寄托一定的感情。但是在辛棄疾筆下,他并不僅僅隻是詠桂花,同時也有對于自己心靈的抒發,而他的個人形象在詞中其實已然淡化地不露痕迹,這其實是性靈派表達方式。所以這首詞是将詠物和性靈熔于一爐。況周頤就曾評價這首詞“以性靈語詠物,以沉着之筆達出,斯為無上上乘”。
辛棄疾這首詞看似詠桂花,實際上也是他心靈的一種抒發。他一直有着收複中原的志向,也想着“了卻君王天下事”,這才是他的追求。他便如同這桂花一般,雖然此刻的他隻是星星點點,但卻有着“染教世界”的壯志,可謂霸氣十足。這個時候的辛棄疾,不管是心态上還是對于未來的态度上,都是積極樂觀的,而這正是獨屬于年輕人的意氣風發,讓人心折。整首詞水平造詣雖然不如晚年那般登峰造極,但有着年少年意氣的加持,整體水平依舊很高,實乃不可錯過之佳作。
對于辛棄疾年輕時寫的這首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