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江湖
文 | 餘春嬌(北京)
編 | 章三(北京)
《南極之戀》于南極實地拍攝,風景之美無需贅言。令人慶幸的是,影片并沒有将南極描繪成一部分人心中出世的仙境。許多普世的标準都在這片極淨的土地上消失了,但這并不表示這裡沒有标準,相反,南極本身造就的規則更嚴苛,每一條都關系生存。
片中有一個鏡頭,富春在雪地中行走時遇到一陣暴風雪:他先是直立着身體和狂風拉扯着手中的背包,背包被對方輕蔑又兇狠地甩出去;失去負重的富春吃力地向前邁出腳步,像守着一扇眼看要被攻破的城門;直到他從倔強地保持站立,到在風雪的席卷下漸漸跪倒在地。既然是一部講述如何在南極的艱難險境中生存下來的電影,富春遭遇過白毛風、雪崩、冰裂縫、融池、雪盲……幾乎所有緻命的危險。而“下跪屈身”這一個具體形象的動作,好像比任何一段大難不死的情節,都更直接更令人心驚地意識到“臣服”兩個字。
原著作者兼導演吳有音
這也許和原著作者兼導演的體會有關,他在小說後記中寫過,有情、無情、雄渾、寂寞、敬畏、舍得、胸懷、真摯,都是他感受到的南極。眼睛看到的是風景,内心得到的感受是風情。“南極是入世的……所有的紅塵法則在這裡被放大了。”正是導演幾次親曆南極,才用真實和想象,僅依托幾個元素,講好了一個強戲劇結構下,極端環境中的,真善美的故事 。
強戲劇結構下的現實和神迹
故事無疑充斥着巧合。飛機失事後剛好隻剩下富春和如意兩位男女主角活了下來,影片從最初就被兩個人對抗世界盡頭的巨大孤獨包圍着;富春幾次外出都遭遇不同險境,如果前幾次還在擔心他的生死,漸漸的則關心他以怎樣的方式奇迹般地活下來;在期限的死線那一天,富春恰好找到了站點,在極夜來臨之前和食物柴油耗盡的邊界得到了拯救。
《南極之戀》劇照
男主角富春遇險,不斷負傷,卻仍舊負責為兩人的求生外出尋找南極站點,符合對男性勇氣和力量的設定;女主角如意因傷隻能卧床,而她高空物理學家的身份,提供了富春尋找的方向和後盾,是女性智慧與溫柔的典型想象。隻留下其中任何一個人,他/她都無法活下去。富春在片中全程表現出了強大的意志力和求生欲,一方面可以在他自信和倔強的性格裡找到解釋,更重要的原因是每次面臨死亡邊緣,他都問自己:如果我死了,如意怎麼辦?這樣彼此彌補彼此需要的咬合,使富春的一次次生還,同時成為故事設定和觀衆期待的訴求。
《南極之戀》劇照
電影中除了兩位主角,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企鵝。企鵝常見于南極,是它出現的合理性;也是在如意的堅持下,富春和她一起留下飼養的不速之客,是它對如意一路指引的象征;也呼應了影片開始富春婚慶公司的吉祥物,可謂他自我成長的饋贈。
吳有音導演在小說的後記裡提過自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南極生活時曾在長城站外的八個油罐上畫上“八仙過海”。“和東南極不同,長城站所處的西南極此時陰雨連綿,但每一次我給神仙點睛時都會雲開日出,一陣金光灑下來,灑在神仙臉上。頭三個我沒在意,到第四個時又是陰雨驟停,霞光萬丈,就覺得了不得。後來四個越來越震驚,除非親身經曆,否則難以置信。”結合導演本身的經曆,片中所有的戲劇化,也似乎都可以看做是一種價值觀的表達,電影中的許多細節和征兆,亦都是對信仰的忠誠和感激。
《南極之戀》劇照
真·善·美
富春這一角色的塑造足夠鮮明,同時也成功避免了符号化。從無知無畏,到懷着敬畏的勇敢,他在電影裡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并且有強大内心這一性格本質作為支撐,這種這種“三個世界理論”下的成長也順理成章,還主導着電影的價值觀。富春從飛機失事後的困惑世界,到75天裡曆經生死的尋找态度的世界,和最後抱着如意站在絕美的極光下,用找到的态度面對原來的世界。
富春這一人物豪爽可愛的個性也為影片增添了不少觀賞性。第一次遇上雪崩後向如意重現情景時神氣活現,與企鵝、海獅模拟對話時的真誠俏皮,甚至為了掩飾自己對如意的喜歡而耍的小聰明,都使雪山間這座孤立無援的小屋時常流露自然的溫馨。不僅調節了影片的氣氛,也一路推動着情節。
影片開始,如意向富春科普南極的基本知識,他爽朗地問,“南極有啥值錢的,你和我說說呗。”他在雪地中端詳不同石塊,甚至放進嘴裡咬一咬的畫面,延續了這個話題,也令人莞爾。到最後,在室内的溫度下,這塊“隕石”柔軟起來,觀衆随如意一起到達了笑點。大家也都在大笑中突然意識到,這是富春帶來的希望。
《南極之戀》劇照
如意通過臨時站點裡遺留的食物、墜機時太陽的方位等各種線索,在茫然裡整理出一種可能。而這種可能隻能通過富春來實現,她能做的,唯有睡在小木屋裡獨自漫漫等待和祈禱。如意這一角色削弱了小說中病痛、失禁等部分的情節,保留了腿傷産生的局限,相比富春,在電影大部分時間裡都顯得有些單薄。
直到最後富春躺在長城站的房間裡,想起如意曾努力平靜地說,“這裡是我的歸屬,但我不許你在這裡陪我”,他忍不住埋頭哭泣。這一刻,如意的形象又成立了,片中所有的冷靜都成了積蓄,最終通過富春的眼淚得到了爆發。如意,也從一個前期被動的等待被拯救,變成了整段故事中主動的陪伴和堅持。
極端環境下的極緻愛情
富春和如意,被困在龐大寂寞中的兩個人,毫無懸念地最終走向了愛情。但這是極端環境下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純粹愛情。這使得愛情這一元素即是一種必然又不顯得過分煽情。承諾不能輕易,它是對死亡的抵抗。“我回來了”超越日常成為兩人之間的暗号,“我們活下去”成為最動人的情話。
《南極之戀》劇照
在兩個人試圖找到人救援的75天裡,他們對于生存欲望和情感歸屬上的對立,慢慢顯影。富春不顧一切地活下來,如意卻随時準備好認命。如意流着淚借莊子說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富春單膝跪在她面前,舉着想象中的戒指說,相忘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當富春說“我們活下去”,是他對和如意一起的未來的憧憬;當如意也在許多天後對他說“我們活下去”,或許隻是帶着安慰的最後庇護。
《南極之戀》劇照
如果企鵝搖擺着遠去的身影,還隻是一種将信将疑的神迹,那麼影片最後遨遊在極光之上的鲸,和海天合一的廣袤下相擁的男女,就是導演對浪漫主義情懷的極緻表達。據導演稱,電影的結局有好幾個,最終選擇的這一種他自己最滿意——有生也有死,這正是戲劇的魅力。而結局留下的空間,也是導演留給自己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