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快遞天舟

快遞天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3:12:09

11月12日,長征七号遙六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将天舟五号貨運飛船精準送入預定軌道。作為空間站“T”字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後的首發航天器,備受關注的“天舟快遞”是怎樣打造的?

快遞天舟(五送天舟入蒼穹)1

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讓飛船從“精準投籃”到“空心入網”

在11月12日的發射中,長征七号遙六運載火箭再次實現高精度入軌。火箭入軌精度再提升一個數量級,這是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的基礎。

空間站建造階段11次發射任務環環相扣,對火箭發射入軌精度有很高的要求。于此次發射的長征七号運載火箭而言,入軌精度偏差不能超過4秒,這也是我國現役運載火箭中入軌精度最高的。

為實現高精度入軌,飛行過程中,控制系統能夠快速為火箭規劃出最佳飛行路線;“疊代制導技術”可以幫助火箭提前預見偏差,實時修正,保證入軌精度。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号運載火箭主管彈道設計師戎用投籃來比喻這一難度:“以前是投籃入筐,現在我們不但要投籃,還要投一個漂亮的空心籃。”

從首飛起,長征七号運載火箭的綜合性能不斷提升,戎和同事們知道,他們造的火箭有這個實力。

上一發火箭發射成功後,研制團隊接到了要執行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任務的技術需求。經過近3個月的數據分析和偏差修正,火箭的綜合性能又有了顯著提升。

應對高密度發射挑戰

火箭在海南一飛沖天之時,千裡外天津火箭公司總裝測試廠房裡,長征七号系列運載火箭的下一發已經在進行出廠前的總裝測試。長征七号是我國現役運載火箭中模塊最多、總裝流程最複雜的火箭,從4到6個月裝一發箭,到現在的2個月裝一發箭,總裝測試團隊始終在“全力奔跑”。

在火箭總裝車間,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号運載火箭裝配三組組長樊宇正帶着全組成員一邊培訓一邊實操火箭二級級間段配平。為給火箭總裝提速,長征七号運載火箭總裝車間全體成員梳理總結出130項測試總裝要點,并針對不同項目對全員總裝技能進行打分,由得分高的成員對得分較低的成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操作熟練程度。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号運載火箭總裝工藝組組長國冰說:“提高操作熟練程度是一方面,工藝流程優化、數字化手段的應用也必不可少。”

“最近,我們正在論證建設專業化的生産線,相信建成後對總裝速度又是一項大提升。”國冰和同事們對未來信心滿滿。

和總裝測試流程不斷提速同步,長征七号系列運載火箭全體研制人員都在為滿足高密度發射的需求不間斷優化流程。

兩年來,研制團隊在北京、天津、海南三地奮戰,很多人不是在海南執行發射任務,就是在天津做試驗。

完成空間站建造階段的4次發射任務,進入空間站運營階段後,長征七号運載火箭還将保持每年至少2次的發射頻次,成為中國未來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

無論重複了多少次,都将工作視為第一次對待

“做好回想和預想,每個階段的工作要像牛反刍一樣,反複咀嚼。”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天舟貨運飛船副總師陳啟忠經常告誡大家。

八院貨運飛船試驗隊進入發射場後,首先要進行的是推進艙總裝工作,這項工作十分複雜,要完成艙内外大量的精密單機和80餘根走向複雜的電纜安裝,每一項操作都需要總裝操作人員懷揣着細緻與匠心完成。

盡管已經進場近十次,但作為推進艙總裝設計工作出身的副總師曹俊生,總是第一個來到廠房操作現場,“隻有事事眼見為實,才能管控到位,萬一有問題也可及時應對。”

電源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兼試驗隊分隊長王振緒,已經快要數不清是第幾次帶隊來發射場了,無論重複了多少次,他都将工作視為第一次對待。不管是在廠房操作還是電測間數據判讀,每個步驟早已爛熟于心,但他仍然每次手握文件,逐字逐句核實。字裡行間書寫的是他對型号工作孜孜以求的堅守,是對質量的敬畏之心。

築夢蒼穹三十年,中國載人航天進入了發展新階段。高密度的發射、接續的成功,讓國人為之振奮。從天舟一号到天舟五号,并不是簡單地複制。中國航天人始終不忘航天報國初心,将用更嚴、更慎、更細、更實的作風,探索更遠的星辰大海。(記者胡喆、陳凱姿、宋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