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是皮膚癬菌所引起的足部淺表皮膚真菌感染,學名“足癬”。
“腳氣”的病變常發生在腳趾間、足跟、足跖、足部側緣等部位,出現水疱、脫屑等表現,并伴有一定瘙癢,病情較重者可出現糜爛、滲液并發細菌感染。
“腳氣”具有傳染性,生活中有直接或間接接觸皮膚癬菌的情況,如共用洗腳盆、擦腳布、鞋拖等,則有可能傳染足癬。
濕熱環境如足部多汗、經常着不透氣的鞋子會促發足癬。
再就是免疫功能受損(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患者的足癬發病率高。
足癬主要分為三型:
1.水疱型足癬
以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為主要表現,疱壁不易破,疱液較清亮,水疱幹燥吸收後出現脫屑,常伴有瘙癢,天熱時多見。
2.間擦糜爛型足癬
多見于足部多汗、經常浸水或長期穿不透氣鞋的人,患者常感到瘙癢難忍,繼發細菌感染時通常伴有惡臭,病變多見于以3、4趾和4、5趾間,表現為趾間糜爛、浸漬發白,除去發白的上皮可見紅色糜爛面,有少許滲液。容易繼發局部細菌感染。
3.鱗屑角化型足癬
多發生在足跖、足緣和足後跟,表現為彌漫性皮膚增厚粗糙、幹燥、脫屑,冬季足部皮膚易發生皲裂伴疼痛。
足癬的治療主要是清除緻病菌,緩解症狀以及防止複發,一般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遵醫囑、堅持足療程治療對治療效果很重要,療程一般1~2月;足癬面積較大、一般治療效果不好時,口服藥物治療。
水疱型選擇無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劑型;
糜爛型先用濕敷,再用乳膏等其他劑型,要保持局部幹燥;
鱗屑角化型可選擇軟膏等劑型,單純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起效快、安全性好。
咪唑類抗真菌藥物有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等。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一般療程為4周左右。
“腳氣”容易複發或并發細菌感染,個人日常生活管理對治療、減少複發及傳播有重要意義,日常生活中應注意:
1.重視個人衛生,不與他人共用鞋襪、拖鞋、毛巾和浴盆日常生活物品;
2.穿透氣的鞋襪,及時勤換洗鞋襪,保持鞋襪、足部清潔幹燥;
3.避免足部長時間浸水,要勤洗腳,洗後應及時擦幹趾間,足部出汗較多時用硝酸咪康唑散等。
4.治療中要服從醫囑,足量、足療程治療,同時還要積極治療自身其他部位的癬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