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有許多塑造人物的作品,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鮮明、情感細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不少是塑造了栩栩如生、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如胡令能的“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等。它們無不以生動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豐富的童趣。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稚子弄冰》,便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充滿童趣的一首詩。可能大家對于楊萬裡的這首詩并不熟悉,但是他的名作《宿新市徐公店》“宿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閑居初夏午睡起》“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桑茶坑道中》“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等,你肯定耳熟能詳。
與楊萬裡的其他兒童詩一樣,《稚子弄冰》也是通過藝術手法,使童趣化為詩趣。雖然這首詩僅有二十八字,但是卻把兒童天真可愛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緻。讀起來情趣橫生,餘味無窮,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首充滿童趣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铮。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首先,詩的前兩句“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铮”,楊萬裡對兒童玩冰的方式進行了描寫。它的意思是說,清晨起來,兒童便從銅盆裡取出夜間凍好的冰塊,再用彩色絲線穿上當作銀鑼。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金屬的東西會統稱作金,這裡的金盆就是銅盆。铮,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如果是現在的我們的話,可能會覺得一塊涼涼的冰有什麼好玩的,更何況還是在天氣寒冷的清晨,倒不如多睡會。但對于兒童來說,活潑、頑皮是他們的本性。以冰為鑼,便是兒童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另外,詩中的兒童知道用“彩線”去穿成“銀鑼”,又凸顯了兒童聰明精靈的一面。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響”,意思是說,這位兒童手提“銀鑼”在樹林裡邊敲邊跑,發出了玉磬般美妙的聲音。這裡的“穿”字用得極其高妙,它不僅有人在林間奔跑的意思,還有聲音效果的意思。也就是說,“銀鑼”所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能夠在林間傳得很遠。不難想象,兒童提着“銀鑼”在林間興高采烈的情态。
最後一句“忽作玻璃碎地聲”,即兒童手裡的冰塊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聲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樣。這裡的“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我們都知道冰塊又硬又脆,冬天的地面也被凍得很硬,冰塊落地自然就很容易摔碎。但如果你知道了這種情況,你可能就不會去這麼做了。反而是天真的兒童,不會管那麼多,隻顧高興地玩耍。
綜觀楊萬裡的這首詩,無疑全詩突出了一個“稚”字,稚氣和童趣能夠使得兒童充滿了活力,這是在大人身上很難有的。所以才會引起了楊萬裡的注意,将這種童趣化為了詩趣。總的來說,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寫出了兒童的天真可愛,讀後餘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