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伴随着春天的到來,清明的腳步也越來越近。這可是2021年的第一個小長假,人們難掩内心的激動,旅行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不過在歡樂之餘,不能忘了清明這一天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祭祖日。外出打工的人也全部回到家鄉,為祖先送去祭品,表達内心的思念之情。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人的離去并不是真正的離開,而是去往了另一個世界。我們同另一個世界的人打交道,當然也是有着許多說法和禁忌。比如老百姓流傳的這句“清明燒紙兩大忌,把握時間吸财氣”,燒紙錢這一習俗必不可少,但需要注意注意的是哪些?
清明和祭祖首先品史君現在這裡糾正許多人一個觀點:清明最早隻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并沒有上墳這一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名叫介子推的大臣割肉救主,後來這名叫重耳的君主重新當上了皇帝,但介子推卻悄然隐退深山。重耳派了很多人去尋找,但都沒有他的音信。
後來重耳聽信了一個大臣的讒言:三面放火燒山,留一路讓介子推逃生。這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但介子推始終沒有下山,最終在一棵大樹旁發現了他和自己母親的遺體。民間為了紀念他,将這一天設立為寒食節,在清明節兩日之後。人們不可以燒火,隻能吃冷食。
到了清朝時期,湯若望進行曆法改革,将寒食節定在清明節前一日。随着時間的流逝,兩個節日逐漸合二為一,從此也有了祭祖的習俗。一方面是對忠誠、廉潔的贊許,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展現孝心的機會。
點紙時間
在稍微早些的時候,人們對孝道還是比較崇拜的,這也導緻在清明這一天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伴随着後人的不斷改進,這一時間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十裡不同俗,百裡不同音”,有人認為點紙是一炷香的時間,有人認為是三炷香,哪個時間才是最準确的?
其實對于這個時間沒有太多的講究,一般都是15-25分鐘之間,我們在這個時間段把該完成的儀式,和要說的話都捎給他們,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安詳。同時從實際的角度出發,設立這個俗語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一些人匆匆忙忙、敷衍了事,對祖先造成不尊重。
地上的錢如果我們因為大意或者疏忽,将一張紙錢不小心掉到了地上,這個時候就不能再撿了。人們是生活在土地之上的,土地之下代表的是陰間,掉到了地上就被認為是沾惹上了陰氣,更多時候是晦氣的代名詞。把這樣的錢燒給先人,能得到它的保佑嗎?
品史君說
對于這些傳統文化,品史君倒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參與者,為什麼這樣講?其實我在最初是持中立的一個态度,也告訴大家保持好眼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夠了。但前段時間評論區有了這樣一句留言:都什麼時候了,還講這些傳統文化,新時代早都該摒棄了。
這句話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中國曆史上下五千年,有過無數次外族入侵,為什麼還能像今天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是因為漢語?漢服?那為什麼英語成了國人的必考科目?為什麼漢服隻有少數人穿?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猶太人面對其他民族的迫害,流亡了上千年,他們為什麼可以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迹?為什麼還可以在上個世紀完成富國夢?隻有一點:他們對上帝的信仰是不變的。我們中華民族再遭侵略,還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得益于傳統文化的魅力。
最後品史君想闡明一點:我不反對過洋節,但必須保持一個前提,就是不能忘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幾千年來形成的文化精髓,被每個人傳承,為什麼到我們這裡就行不通了?無論何時請記住:傳統文化裡流淌的中華民族血液,是無法改變的;傳統文化裡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是無法替代的。過去是,現在是,将來還是,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