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家族是曹操創業過程中的鐵杆追随者,也是曹操最為信任的一群人。對于這樣的“革命元老”,曹操除了賜予他們高官厚祿之外,還像漢高祖、唐太宗等開國皇帝一樣對他們進行聯姻籠絡。《三國志》将夏侯家族與曹操家族的重要人物合著為一卷,除了因為夏侯家族的“豐功偉績”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兩大家族之間存在厚重的“血緣關系”。
圖1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谯(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将
一、曹操與夏侯淵
曹操的出身現在還是個困擾史學界的難題。
曹操的父親是曹嵩,這個沒有任何問題。但曹操的爺爺曹騰是個宦官,曹嵩從哪裡來這就成了個大問題。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曹瞞傳》的說法稱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此說法可信度并不高。雖然曹騰做了宦官不能生育,但完全可以從曹氏家族中“過繼”一個兒子,不一定非要從外姓的夏侯家來領養一個(中國古代也沒規定宦官的兄弟也都要被閹掉或者不能生養兒子)。
曹操母親是丁氏,曹操的原配是丁氏,後任妻子是卞氏。夏侯淵的原配妻子也是丁氏(有一種說法是曹操表妹),後任妻子是曹操妻子卞氏的妹妹。曹操與夏侯淵究竟算是連襟還是其他的關系就很複雜,隻能說是很近的姻親。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能随機權衡應變,但曹操初入官場辦的卻都是“愣頭青”的事。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時,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曹操擔任濟南相時大力整饬吏治,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
此時曹操确實是以天下為己任,但也得罪了當時的官僚集團。結果曹操受重大案件的牽連(曹操具體涉及哪個大案已經不可考,但以曹操的性格沒有什麼事是他不敢幹的),被捉拿問罪,夏侯淵就主動替他承擔。當然後來曹操設法營救,夏侯淵才得以免禍,可見夏侯淵是曹操鐵杆的粉絲和親人。曹操後來南征北戰,夏侯淵也是堅定地支持者。
關于夏侯淵的功績我們通過《三國演義》都知道個大概,不在這裡重點描述。十分可惜的是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時正直壯年,沒有熬到“外甥”曹丕稱帝。說實話,同是三國名将,憑什麼關羽死時大家扼腕歎息,而夏侯淵戰死就是活該?這不是赤果果的歧視嗎?
夏侯淵最出名的兒子是夏侯霸,後來“叛變”到了蜀國陣營,很受後主劉禅的優待。受優待的原因之一是劉禅的兩任張皇後都是張飛與夏侯淵的侄女夏侯夫人的“愛情結晶”,張皇後們與夏侯霸是至親的表兄妹。
圖3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谯(今安徽亳州)人
二、夏侯尚與德陽鄉主
這是一對出身很有意思的夫妻。
夏侯尚的父親不出名,所以曆史沒有記載,隻說他的叔父是名将夏侯淵(反正夏侯尚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德陽鄉主的兄長是大将曹真,他們的父親是秦邵。據說袁術追殺曹操時,秦邵為了掩護曹操便效仿“趙氏孤兒”,冒充曹操而被殺(與趙氏孤兒不同的是一個拿孩子冒充,一個自己冒充)。曹操感念秦邵的功勞所以收養了秦氏兄妹,秦氏兄妹從此改姓曹。
夏侯尚和曹丕年齡相仿,從小撒尿和泥一起長大,屬于典型的好“閨蜜”。尤其是後來夏侯尚迎娶了德陽鄉主,曹丕不僅是他的領導,還成了他的大舅哥,所以極受重用,甚至一度賜給他“作威作福,殺人活人”的權力。
但夏侯尚好像和德陽鄉主并不是特别恩愛,卻對自己的一名小妾寵愛有加,經常不到德陽鄉主房裡去。德陽鄉主雖然從小就沒了親爹,但曹操家人對她格外疼愛,什麼時候受過這種窩囊氣!德陽公主回娘家告狀,魏文帝曹丕火了:在我大魏境内,隻有我們老曹家将别人按到地上摩擦,什麼時候讓别人欺負過!抓緊找人把那個小妾弄死!
圖4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沛國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愛妾被曹丕派人絞殺後,夏侯尚傷心地大病了一場,甚至精神恍惚,一度看到小妾來到身邊翩翩起舞。埋葬小妾後,夏侯尚又忍不住思念,經常念叨着“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去墓地看她。曹丕聽說後發怒:以前杜襲看不起你,我還不信,現在看來,還真沒錯!但夏侯尚畢竟是“閨蜜” “妹夫”,曹丕雖然生氣但對他的恩寵不減。
由于夫妻關系不是很和睦,夏侯尚和德陽鄉主的孩子隻有三個,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夏侯徽和夏侯玄,但結局都很悲催。
夏侯徽嫁給了著名“狠人”司馬師,在司馬氏篡權前被老公秘密毒死,西晉建國後,被追谥為景懷皇後。
夏侯玄因為反對司馬氏篡權,被大舅子司馬師滅了三族,夏侯尚這一脈基本上算是絕了。
圖5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
三、夏侯楙與清河公主
在這裡也要對夏侯楙的出身進行一下說明。
《三國演義》中說夏侯楙是夏侯淵之子,自幼嗣與夏侯惇為子,這是不正确的。夏侯淵至少有7個兒子,夏侯惇應該也有9個兒子,夏侯惇可以在夏侯淵戰死後收養其後代,但不可能将這些“遺孤”收為自己的兒子。事實上人家夏侯楙本身就是夏侯惇的親生兒子,這是羅貫中同志“亂點”了爹。
曹操原本打算将女兒清河公主嫁給丁儀,但曹丕不同意:丁儀眼睛太小了,長相不夠好。不如嫁給夏侯楙,還是親上加親。
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楙後,曹操便開始後悔——丁儀太有才,感覺就是眼睛瞎了也比夏侯楙強。丁儀也因為沒能成為“驸馬”而怨恨曹丕,在曹氏兄弟奪嫡之争中轉投到了曹植陣營。
圖6 魏延(?-234年)
《三國演義》裡魏延曾評價夏侯楙為“膏粱子弟”,是“膏粱”而不是“高粱”,就是講這人辦事能力“很水”。曹丕曾經任命夏侯楙都督關中,駐守長安,據說魏延的奇襲子午谷計劃就是針對他而制定的。夏侯楙是個草包,作戰能力不行也就罷了,居然還特别好色,多養伎妾,整日沉溺于美色。結果老婆清河公主惱了——這些夏侯二代怎麼都這樣!
當時夏侯楙的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不遵禮度,為非作歹,作為兄長的夏侯楙多次斥責他們。于是夏侯子江、夏侯子臧便勾結清河公主一起上書誣陷夏侯楙(難道是三國版“武大郎與潘金蓮”?)。魏明帝打算殺了夏侯楙,幸虧長水校尉段默幫忙查清原委才讓夏侯楙無罪釋放。
圖7 司馬炎(236年-290年),即晉武帝
同樣,由于夫妻關系不和諧,兩位“造小孩”也就不肯“使勁”,直接導緻在曆史上沒有留下“長臉”的後人。
公元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馬炎,曹魏滅亡。曹魏從高平陵之變到最後被司馬氏所取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曹家、夏侯家沒能再出現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休、曹真這樣的一代名将。換句話說曹魏集團一定程度上亡于掌權集團的“後繼無人”。
文:遼逸
參考文獻:《三國志》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