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一直有一個地理概念:嶺南地區。
這裡的“嶺”,指的是五嶺:越城嶺、揭陽嶺(一說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
這五座山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北部和湖南、江西南端的四省交界處,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橫向山脈,也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非漢族部落居住的地方。
秦末漢初時,它是南越國的轄地。
秦以前,對嶺南一帶,有多種稱謂。
《史記·南越列傳》載:“秦時已并天下,略定揚越,置桂林、南海、象郡。”
張晏在“揚越”下注雲:“揚州之南越也。”
戰國時的“揚越”,大緻包括今兩廣及兩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嶺南交通不便,地廣人稀,并未成為楚國的勢力範圍。
秦時又稱嶺南為“陸梁”,《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
“正義”注雲:“嶺南之人多處山陸,其性強梁,故稱陸梁。”
可見,“揚越”為較古之名,地域較廣;“陸梁”之名後起,專指嶺南。
《晉書·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稱為“嶺南三郡”,明确了嶺南的區域範圍。
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範圍包括了今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地區。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
前文一廣東話和閩南話哪個更古老?——兼論古代漢語語音的分期說過,虞,是上古時候大象的一個别稱。它的上古音讀作:gui(妫)。
前文二:偉人詩裡的一個地名釋義——兼解九嶷山上為何有象廟?也說過,湖南道縣一帶,是夏朝時的有庳氏的祖居地。
有庳氏,就是有鼻氏,有象氏。由此向東,就是江西省最南端的大餘縣。餘,虞也,象也。而五嶺裡的大庾嶺,其實就是大虞嶺,大象嶺也。
大餘縣南面的丫山, 也是象山的意思。因此,象山東南方向一帶,古稱“象郡”。去過桂林的人都知道,那裡直到今天還有一座“象鼻山”。
象鼻山
江西省的簡稱“贛”,源于“贛江”。
上古時,崇拜大象的部落經常用大象來命名他們身邊的山川河流。
贛江,就是妫江,也就是象江。
音韻學的研究表明,贛字的上古讀音是gui, 也就是妫。妫是大象的一個别稱。
贛, 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裡:古送切,音貢。《說文》作贛。賜也。從竷省聲。金文作贛。《韻會》通作貢。
《禮·樂記》裡有:“子贛見師乙而問焉。”
正是由于“虞”和“妫”都是大象,贛字才在讀音上接近“妫”,而在意思上接近“虞”。而虞,又通“愚”,所以贛字也有“愚”的意思。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十》【心部】:贛,愚也。從心贛聲。陟绛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愚也。與上篆互訓。從心。贛聲。陟絳切。古音在八部。
上海話裡,到今天還把頭腦簡單,缺少心計的人叫“憨頭”,讀音為“戇鬥”。
總之,贛,妫,愚,餘,庾,虞。這些字的意思統統都指的是大象,是大象的記音字。
所以江西省的簡稱“贛”,正是大象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