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守正創新自信自強

守正創新自信自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2 05:01:40

——李靜為中國科協、全國工商聯“科創中國——企業雲課堂”講授創新理論與方法

守正創新自信自強(支撐高質量發展)1

9月14日,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創新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靜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創辦的“科創中國——企業雲課堂”講授創新理論與方法之創新基本問題。

“科創中國”是中國科協打造的創新、創業、創造服務品牌,旨在通過聚焦産學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創新理論與方法是踐行黨的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和具最大共性的創新資源和創新思想理論武裝。

李靜講了四個問題:

一、創新基本概念和創新思維模式

任何創新都以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規律、發展趨勢為基礎和前提。學習創新知識先從認識和學習事物發展原理開始。

(一)、事物發展原理:

1、事物的基本屬性:事物的基本屬性是指事物在與外部世界發生最基本的聯系時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

a、功能性,事物在與人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來的具有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屬性。

b、物理性,事物在與自然界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來的事物由物質要素和物質要素之間的關系(知識)構成的屬性。

c、有害性,事物在與社會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來的在生成和運用過程中會産生對社會有害作用的屬性。

d、人工性,事物在生成和改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任何人工事物都是由人設計、由人制造和由人改進的屬性。

2、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功能性要大于事物的物理性和有害性要小的矛盾。

3、事物的發展趨勢:事物的功能性趨向于無窮大,而事物的物理性和有害性趨向于無窮小。

4、事物發展的總目标:事物的功能性比事物的物理性趨向于無窮大。形象描述:功能應有盡有,形态可有可無。

5、事物發展基本路徑:矛盾化、理想化、協調化、動态化、曲線化、分合化、微型化、自動化。

(二)、創新概念、形式和階段

1、創新概念:創新是運用科技和管理手段促使事物基本屬性持續優化的行為和活動,事物基本屬性優化即事物的功能性趨向于無窮大,而物理性和有害性趨向于無窮小的運動。

2、創新基本形式:

a、改良式創新,在基本工作原理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要素數量的改變、位置的調整、形狀的變化來使事物功能增加、成本降低的創新形式。

b、突破式創新,釆用全新的工作原理、構建全新的工作平台,使事物功能有較大提高或成本有較大降低的創新方式。

3、創新基本階段:

a、創意階段,尋找實現目标的全新路徑,屬理論思維。檢驗标準是創意是否必要。

b、工程階段,尋找和研發新路徑過程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屬工程思維。檢驗标準是方法是否可行。

(三)、創新思維模式:十字思維法。

一上:功能——需求的功能抽象分析法,根據滿足需求目标對功能做最高程度的抽象分析。

一下:功能——方法的功能方法分析法,根據功能本質要求選擇最佳方法的分析法。

一左:系統——要素的資源最廉化分析法,根據系統要求選擇最廉價要素的分析方法。

一右:系統——結構的最優化分析法。根據系統要求,設計最佳結構的分析方法。

二、創新程式和基本模式

創新的程式指創新的程序和方式,基本模式是指在每個基本環節要運用的工作模型。

(一)、創新規劃,創新規劃就是根據發展需要,确定創新對象普通屬性的參數。

1、事物的普通屬性,事物的普通屬性是指事物在與它有密切關系的事物發生聯系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事物普通屬性是對事物基本屬性的分解、展開和具體化。

2、事物與外在事物有多樣化的聯系,因而事物的普通屬性是一個多元系統。

3、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多元化的事物普通屬性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4、事物的創新是通過事物普通屬性的調整來實現的。

5、創新規劃就是根據外部環境對事物基本屬性的要求和事物本身的發展路徑來确定創新對象普通屬性的參數。

(二)、創新分析,創新分析就是尋找和确定造成事物發生問題的原因。

1、問題發生原理:

a、問題是事物的期望值與實際值之間的距離差,或者說是應然和實然之間的距離差。

b、從問題分析開始創新,是創新很重要的一個邏輯起點,也可能是大多數創新活動的邏輯起點。

c、創新規劃對事物普通屬性參數的正向調整必然導緻事物普通屬性原有平衡狀态的破壞,從而導緻問題發生(問題發生原理)。

d、問題是事物存在矛盾的外在表現,矛盾是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

e、在缺乏系統方法支撐的傳統時代,尋找問題的原因是一個漫長而極不确定的“大海撈針”過程,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

f、今天的創新方法把尋找問題原因的過程變成了一個标準的程式,使創新效能有很大的提高,創新的難度大大降低。

2、問題分析方法:

a、整體屬性關系分析法,找出沖突的重點屬性,該組屬性的矛盾就是問題的原因,也即屬性高低不平是問題的原因。

b、整體——局部功能關系分析法,事物内部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功能需求和自下而上的功能供給的關系系統。功能關系分析法通過功能關系分析,找出功能失衡的上下層次,該層次之間的沖突就是問題的原因。也即功能大小不等是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

c、系統——環境關系分析法,事物整體屬性協調平衡,内部功能配合緊密。即事物本身完好無誤。那就要考慮第三種分析方法,即事物與外部的關系。系統在生成之初,就給定了它的外部環境耐受參數。但當外部環境變化超出了耐受度範圍,系統與外部的和諧關系即遭破壞,從而導緻問題發生。通過查看系統環境參數和核定環境實際參數,以找出沖突各方,從而确定發生問題的原因。這種方法針對的就是系統環境關系失衡造成問題,問題的原因就是系統與環境關系破壞。

(三)、創新抉擇,創新抉擇就是根據問題的原因,尋找和确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1、找到問題原因後,就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方法。傳統時代,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自己研發。這是一個難度更大、耗時更長、投入更多、不确定性更高的階段。是真正的“大海撈針”。

2、解決問題的實質是實現事物普通屬性,在新參數條件下的重新平衡。

3、今天的科學創新時代,我們是按照一定類别去劃定方法的範圍,逐級聚焦,最後根據事物具體場景,就能較快地選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三級抉擇:

(1)、解決問題的方向選擇

a、自身求變,讓事物自身進行變化,如變形、變性、變量、變時、變相、變位等。

b、鄰裡求借,從事物的周圍事物上尋求資源。

c、環境求用,向事物所處的大環境中尋求有用條件。

d、行外求例,向本行業本領域外的部門或領域尋求有相同特征的例證。

(2)、解決問題的途徑選擇

a、建立(強化)聯系(機加工中的堆積法)

b、切斷(削弱)聯系(機加工中的剝離法)

c、改變(調整)聯系

(3)、解決問題的方法選擇

a、分解法,将事物進行分解,一直到現階段不能分解為止。每分解到一個更小的層次,我們都将會獲得事物的新的屬性,增加新的資源。

b、組合法,事物的基本元素是有限的,但用這些元素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會生成無限的具有新屬性的新事物。

c、環境法,環境對事物的屬性和功能有重大影響,人為改變環境能使事物表現出新的屬性和功能。極端工程包括了高壓、高溫(超低溫)、高速、高頻、強電場、強磁場、強振蕩等等。

d、運動法,事物在靜止、低速運動、高速運動狀态下具有不同屬性和功能,改變事物的運動狀态可獲得不同的屬性和功能。

在實際工作中,這三個類别的方法是相互結合,形成一個三螺旋式的方法-時間隧道。

5、創新理想目标,創新将使人類的實踐形式發生重大變化,最終實現:

a、客體主體化:任何人工事物都可以聽人話、操人心、幹人活。

b、主體客體化:任何形态的生命都可以被設計、被制造、被修複。

c、過程人工化:任何過程都可以由人設計、制造和控制。而不論這種過程是物理過程、化學過程或者是生物過程。

三、創新發展、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創新模式:

(一)、新時代的中國現代化必然是創新發展的過程

1、新時代的中國現代化既要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又要完成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即要由資源依賴、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轉變到創新驅動、内生增長的發展模式上來。這裡最核心的就是要走自主創新之路。隻有自主創新,才能解決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保障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隻有自主創新,才能建設自立自強的科技體系,保障經濟體系的安全、自主、可控;隻有自主創新,才能發展起中國強大的現代化生産力和綜合國力,從而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中國夢。從微觀層面上講,在資源短缺的大背景下,生産要素的價格将會進入上升通道,從而使生産成本上頂,同時使産品利潤率下降,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使投資便利化,供給增加必然使産品銷售價格下降從而使利潤率下壓。上頂下壓都會使微觀社會主體效益降低,生存和發展形勢嚴峻。要改變這種狀況,微觀主體隻有創新,才能提質降本,擴大利潤,求得生存和發展。

2、創新發展是指通過開發和擴大事物的質,從而擴大資源供給,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發展方式。相對應的傳統發展方式是指通過擴大資源的量,來擴大要素投入,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人類的發展是無限的,而一定時空内資源的可供量和自然界的環境承載量則是有限的。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隻有創新,除此别無他途。

3、科學進步使人類對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認學,技術進步使人類對自然界的改造有了更多的手段和辦法。因而,人類開發和擴大事物的質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資源的量是有限的,而資源的質則是無限的。科學技術為這種無限性提供了可能性。

(二)、創新發展的關鍵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通過創新實現發展是推動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推動創新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就是獨立自主地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的實質就是理論思維能力。理論思維就是理論化的辯證思維,也即運用哲學概念、哲學範疇和哲學理論進行的思維活動。理論思維是最高級的思維活動,這種能力既非與生俱來,也不會自動生成,而需要進行專門訓練和專門學習。理論思維能力即創新能力的根本,就在于它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能透過事物的形式看到事物的内容,還能透過事物的過程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勢,也即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規律。也隻有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才能進行富有成效的創新。

(三)、創新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是培養創新人才和培育創新發展體系:

創新發展的基礎是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掌握創新理論和方法,在實踐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人才。它既不是高學曆人才,也不是高級别人才,是經過專門的創新學習和專門的創新訓練的人才。創新理論與方法體系是一套高級的思想系統軟件。隻有經過艱苦的安裝和激活(學習和訓練)後才能自如運用。隻有掌握了這種能力才能高效能的進行創新,才能創造有價值的創新成果。否則,在今天這個系統規模巨大、要素衆多、功能多元、聯系複雜的時代,還靠以前的無限試錯法,創新效能不但較低,還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甚至贻誤重大的戰略發展機遇。同時,創新是一個系統行為,需要系統要素、系統結構、系統規則、系統機制,才能形成有效的系統運行,輸出有價值的系統成果。打造一個和諧有效的創新系統就是培育一個專門化的創新體系。培養創新人才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基礎,而建設創新體系、培育創新模式則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

(四)、創新的基本問題回答了什麼是創新,怎樣創新以及依靠什麼創新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科學回答和系統闡述依靠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質量觀、矛盾觀和聯系觀。 因此說,當代創新理論與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深化、豐富和發展。

四、中國的創新發展理念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國對于21世紀的人類發展貢獻的重大智慧

21世紀的人類社會,既享受着以前時代所創造的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時也面臨着罕見的嚴峻挑戰。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使人與自然的關系十分緊張,不同意識形态之間導緻的利益沖突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加劇,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發展的不确定性與日俱增。在這樣一個百年未遇的大變革時代,人類迫切需要回答:未來的路在哪裡?中國人民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天下大同的博大胸懷,做出了憾天動地的科學回答:創新發展,探索前進!隻要我們用創新的意識和思維去探索和認識今天所遇到的一切問題和矛盾,我們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隻要我們用創新的方法和手段,去解決今天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就能解決所有的矛盾和沖突。用創新理念和戰略我們就能引領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發展是中國人民對21世紀的人類發展貢獻的重大智慧,它将對整個人類當前和未來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

責任編輯:張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