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9:15:33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1

《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2

天天待在嶽陽樓的人,卻沒寫好嶽陽樓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自請下調到陝西前線,負責國防事務。

此時他的朋友滕子京,正在湖南嶽陽做知州,而始建于東漢的“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嶽陽樓就在這裡。

嶽陽樓緊靠洞庭湖畔,登樓而上,便能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滕子京在政事之餘,抽時間重修了嶽陽樓。

然後,滕子京畫了一幅《巴陵勝景圖》(嶽陽古稱“巴陵”),并寫信請範仲淹為嶽陽樓寫一篇“記”。

範仲淹當時在陝西前線,軍務繁忙,就沒有寫。等轉過年,範仲淹又被下放到了河南鄧州,可能有點閑暇了,于是寫了這篇《嶽陽樓記》。

想來,範仲淹不可能抛下鄧州的行政工作,專門跑到那麼遠的湖南嶽陽寫篇文章。

他是根據圖畫、資料,還有想像,完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3

有意思的是,嶽陽樓是滕子京主持重修的,天天見、天天看,肯定對嶽陽樓有很深的感情和熱愛。

而滕子京自己也會寫文章,他也親自寫過嶽陽樓、洞庭湖,寫得怎麼樣呢:

“東南之國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環占五湖,均視八百裡;據湖面勢,惟巴陵最勝。瀕岸風物,日有萬态,雖漁樵雲鳥,栖隐出沒同一光影中,惟嶽陽樓,最絕。”

(滕子京《嶽陽樓詩集序》)

寫景狀物,流于平面,從傳播度和認可度來說,滕子京這篇文章遠不及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不是沒有原因的。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4

滕子京還為洞庭湖寫過詞,說實話,也不怎麼樣: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芝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臨江仙》)

其它就不說了,一共六句詞,上阙結尾的“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用了孟浩然的名句,下阙結尾的“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來自另一位唐朝詩人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等于有兩句都不是自己寫的。

可見,文章并不是簡單的客體反映,更需要主體的表現。

《文心雕龍》裡說:“目既往還,心亦吐納。”

但如果心裡沒有感受,反複觀察也無用;若心裡有儲備,就是不親眼看,也可以寫出好文章來。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5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範仲淹自然是那種心裡有儲備的人。

《嶽陽樓記》一開篇,他就寫“予觀夫巴陵勝狀”,“予觀”不是寫實,是“想像”,但想像來得“理直氣壯”,沒有絲毫猶豫。

接着便寫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這是“嶽陽樓之大觀”,氣勢恢弘。但“前人之述備矣”,前人誇的已經夠多了,就不多說了。

不說地理形勝,那說什麼呢?

他把文人雅士,還有政治上受打擊的人,都寫到嶽陽樓來了,說“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然後幹嘛呢?

是想看看大家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就是登臨賞景之後,會有什麼與衆不同的感受。

這就是範仲淹的思路,他要寫的不是俗套的地理風物,而是來到這裡的遷客騷人情感的特殊性。“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重點不在“覽物”,在“之情”,更在于 “異”。

接下來,範仲淹就寫了三種感受,這是文章的脈絡。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6

第一種感受: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曜,山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這段寫的是覽物而悲者,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

範仲淹形容此時的洞庭湖“濁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嶽潛形”,說湖水非常浩蕩,甚至遮蔽了日月星辰的光輝,山川也被遮擋不見了形迹。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7

範仲淹沒去過,所以不知道洞庭湖的真實樣貌。但有一個叫袁中道的,明代人,他去過。他說洞庭湖其實沒有那麼浩蕩,甚至在秋冬時,湖水少的就像一條小河,隻有在春夏之交,湖水才會大一些:

“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

——袁中道《遊嶽陽樓記》

範仲淹是蘇州人,來自太湖邊,他發揮自由想像的藝術感受,把他對太湖的印象和自己内心的氣魄,在《嶽陽樓記》裡賦予了洞庭湖。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8

它可能不符合實際,但作為抒情散文來說,它符合範仲淹自己。他就是一位氣魄豪邁的将軍。

還有接下來的“薄暮冥冥,虎嘯猿啼”,也非常精彩。“猿啼”本來是悲涼的聲音,諺語都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凄厲的猿聲常常引起行客的思鄉之情。

但把“虎嘯”和“猿啼”結合在一起,“薄暮冥冥,虎嘯猿啼”,這感覺就不一樣了,這種悲情帶上了豪邁,帶上了範仲淹自己的烙印。

天氣雖陰霾,但波濤洶湧,能把天上的星月和地上的山川淹沒。

當把悲傷放在極度宏偉的空間裡,悲傷也悲得神氣、雄偉了,這是範仲淹作為大政治家、大軍事家的心胸和氣概。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9

再看第二種感受,“由悲轉喜”: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段寫的是覽物而喜者。到了“春和景明”的時候登樓,便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

“登斯樓也”,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自如。

寵辱不驚是一種中庸的處世心态。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清心寡欲,也不聲色犬馬;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曲求全。

要對人生路上的一切順利與挫折都抱有這種超然的心态,是很難實現的,但這是範仲淹追求的精神境界。

而這,還不夠。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10

永遠憂愁

範仲淹覺得,在“淫雨霏霏”的天氣就“感極而悲”,在“春和景明”的天氣就“其喜洋洋”,這樣的境界是不夠理想的。“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或者有品德高尚之人的思想,能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

于是他寫出了第三種感受,是更高的追求和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段是全篇的重心,兼有抒情和議論,筆調激揚。這種更高的思想境界,是不因個人遭遇而悲喜,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被貶谪下放就在遠方為國君憂慮。“進亦憂,退亦憂”,無論政治上失意與否,都是憂慮的,這是很理想化的人格。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11

下面的話好像更不可思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說,要在天下百姓還沒感到憂愁之前,先感到憂愁,這個不難;但怎麼才能确定天下百姓都安樂了呢?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這意味着,有這樣人格追求的人,等于取消了自己在任何條件下快樂的權利。

這樣的标準,平常人達不到,範仲淹自己達到了嗎?似乎也沒有。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是範仲淹身在西北邊塞時因想家而寫的詞。他說要“不以己悲”,隻憂百姓、憂其君,可想家想得哭出來的時候,不就是因為自己在悲傷嗎?他也沒做到。

嶽陽樓記内容摘抄和感受(我明白了一個寫作道理)12

但可以理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所寫的,那不是說大話。

一來那是他對自己的勉勵。在政治上失意、被貶谪下放的時候,他對自己提出了更高、更嚴苛的要求,即便做不到也要這樣鼓勵自己,讓自己的精神不被壓制下去。

二來,詩詞裡的範仲淹和散文裡的範仲淹,是可以有區别的。詩詞是個人的東西,可以寫兒女情長;但這篇散文是要公布在嶽陽樓上給大家看的,承擔着社會功能,所以更嚴肅、更道德化、更理想化。

身居江湖,仍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帶着頑強意志追求理想化的人格。

所以《嶽陽樓記》的著名,從不是因為嶽陽樓的雄偉、洞庭湖的美麗,而是因為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

有了獨放異彩的思路,和清晰流暢的脈絡,是不是見過實物、寫的是不是實景,就沒那麼重要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