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 | 吳祖榕,騰訊雲副總裁
記者 | 唐小引,編輯 | 屠敏
頭圖 | CSDN 下載自東方 IC
出品 | CSDN(ID:CSDNnews)
疫情之下,中國互聯網正在接受全國億級用戶的技術考驗。其中,在高并發、高可用、高性能的大考中,「不做手機和硬件」的騰訊厚積薄發,派出精兵騰訊會議拿下了這場硬仗,遞交了高分答卷。
殊不知,具備支撐千萬級用戶流量架構的騰訊會議僅是以 1 字版本号打頭的新兵,但其卻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沖上 App Store 免費 App 榜 Top 2,成為了跨團隊、跨地區、跨企業遠程辦公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就在我們對這款 SaaS 産品有何獨到之處且為何能在一衆以硬件為依托的視頻會議市場中殺出重圍而好奇之際,CSDN 獨家專訪邀請到了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為我們揭開了基于「通信互通」打造騰訊會議連接的初心,也立足「智會互聯,協作無間」這句 Slogan 道出了騰訊會議的願景,并分享了騰訊會議誕生背後的那些事。
騰訊為什麼要做騰訊會議?
在不斷叠代發展的趨勢之下,隻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才能成為科技圈的掌舵者。
10 年前,想必很多人想不通騰訊為何要在 QQ 已占據社交界的半壁江山之後,還要造出一款微信“自己打壓自己”。也以至于現如今,在我們親眼見證了 QQ、微信這些主流的社交軟件早已具備實時音視頻技術之際,對騰訊為何還要帶來一款獨立的音視頻會議工具——騰訊會議,充滿了疑問。
然趟過曆史長河之後,《矽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一書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一個實驗,通過它,你或者實現增長,或者學到經驗」再次有了驗證。對于微信的誕生,馬化騰曾說過是「内部競争的産物」,而讓 QQ 扶持微信何嘗不是騰訊的一次實驗的大冒險。如今再回看 QQ,彼時功能全面乃至繁多、絢麗多彩乃至錯亂的 QQ 早已成為沒有容易二字的成年人世界的“負擔”,也以至于不少網友調侃的「QQ 是年輕人的 ,老年人或上班族用微信」。如果沒有微信最初的“先見之明",那麼需求之下也會驅使其他更輕量化的“類微信”産品的出現。
科技浪潮中,騰訊會議的誕生,亦是一個道理,針對這一點,吳祖榕也用了「一次探索」來描述。
至于為何是現在?主要得益于整個行業中基礎設施的提升。早期,随着摩爾定律的時代的來臨,終端運算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而業界可以廣泛地在更小的手機及設備上開始完成更為複雜的計算。現在,随着雲計算、AI、5G 等技術的成熟, 除了 QQ、微信等偏私人性質的消費場景的溝通外,偏正式、辦公、商務等場景也逐步具備移動化及雲化的通信能力。
在過往傳統視頻會議的市場中,更多的是一個以硬件為主導的市場,且涉及專線、私網等繁瑣的概念,對于大部分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公司而言,這不僅增加了溝通的成本,而且跨地區、跨企業等互通也面臨層層阻礙。
那麼,這對于早于此前宣布「不做硬件」的騰訊而言,該如何打破傳統?
吳祖榕表示,「騰訊旨在利用自身的雲服務經驗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堅守住邊界,合作做生态,即所有的硬件合作夥伴可以統一連接至騰訊雲的通信平台,分工明确,同時在這其中,不做硬件的中立、公正、公開的雲會議平台對于改善整個行業也發揮了巨大的健康驅動力,促使通信永遠能夠彼此互通,這一點尤為重要,也正是騰訊會議的初衷所在。」
在此之下,騰訊會議于去年 5 月正式立項,在騰訊内部萬人測試使用了三四個月之後,于 12 月 26 日正式面市,緻力于提升跨企業、跨區域溝通和協作效率,從根源幫助企業節省物力、人力、時間等成本,對此,官方評價道,“讓企業隻需花費一張機票錢,就可以省去全年跨地區開會的差旅費。”
騰訊會議憑借的是什麼沖上了 App Store 免費榜 Top2?
外行人看熱鬧,内行人看門道。基于 21 年音視頻通訊經驗,騰訊磨出的利刃。
不過,上線僅兩月有餘,還沖上了 App Store 的 Top 2,甚至曾一舉超過了釘釘,問鼎 App Store Top 1,不少人驚歎,騰訊會議做對了什麼?
打開這款軟件,簡潔的界面設計及易操作的屬性率先定下了其廣泛的用戶群基調,除此之外,包括 Windows、macOS、Android、iOS 設備端等全平台,乃至微信小程序與電話,均可以無障礙接入會議中,帶來了低廉的學習成本。從通信會議流程上看,騰訊會議還支持 300 方在線,且提供實時美顔、背景虛化、音頻降噪、共享屏幕、在線文檔協作等齊全的功能。
不過,以上的種種,或許對于不少 C 端用戶而言,員工跟着團隊走。那麼對于企業級的 B 端用戶,騰訊會議的優勢在哪裡?
衆所周知,騰訊會議是一款高清雲視頻會議産品,而騰訊對于音視頻技術的研究,或可以追溯到其成立之初的 QQ 的前身 OICQ 一代産品中。在這一點上,已在騰訊近 15 年且先後參與 PC QQ、手機 QQ、QQ 會員、企鵝電競、騰訊雲投屏、騰訊會議的一線技術人吳祖榕最為清楚不過。從 QQ 誕生之初的「聽得見、看得見」到 4G 時代的「聽得清、看得清」再到 5G 時代的「聽得真、看得真」,騰訊在采集、前處理、編碼、傳輸、解碼、後處理、渲染七個層面的技術鍊條上也走了 21 年。
細分來看,吳祖榕表示,更多的技術點也是圍繞以上的七個環節進行呈現與展開的。在這其中,據了解,騰訊會議采用的是騰訊雲的雲流控引擎技術,并融合經典信号處理、心理聽覺和深度學習理論,針對端到端音視頻通信鍊路上的複雜特性,繼承了在微信、QQ、王者榮耀等大型業務中多年沉澱的探測、選路、調度、傳輸等關鍵技術。
另外,在安全方面,騰訊會議也分别從基礎能力與業務層面進行了全面的保障:
基礎能力:在基礎保障層面,騰訊雲配套了大量的防攻擊及加固的工具。基于此,騰訊内部的頂級安全團隊也遵循木桶定律,對該軟件的協議、代碼、存儲等全方位地進行了分析,挖掘安全的短闆。另外,騰訊也會基于同行的一些安全事故,進行複盤、測試。
業務層面:在業務設計層面,研發團隊會避免有明顯的業務漏洞,并提供更多的工具給到用戶,包括加密強度、數據存儲等。
整體而言,RTC 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其涉及的鍊條非常長,無論是哪個環節出現一點問題,就會嚴重地影響用戶的通話質量。在實踐過程中,吳祖榕也明确指出,需要很多先進的新技術進行輔助,最終才會呈現出現在的在 200 毫秒内完成所有實時的通信跟交互,而倘若超過 400 毫秒,很多用戶難以将接受這種延遲。
基于以上,在 7 大流程環環相扣之下,足夠簡單,上手比較快,互動性較好的特性讓騰訊會議成為了遠程辦公場景下的一匹黑馬。不過,在功能性方面,吳祖榕也坦白道,騰訊會議目前更多的是基于共性、普世的需求,尚未深入到行業中去為每個行業做定制化的開發。但現下諸多的 API 也正在加速打磨之中,在未來,吳祖榕也希望在圍繞行業應用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合作夥伴能夠基于騰訊公開的 API 去進行深度的集成跟應用。
疫情之下,騰訊會議的應急反應!
「望時而待之,熟與應時而使之」。
幼年的騰訊會議雖然一上線就迎來的了開門紅,但是在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疫情下的大範圍遠程複工以及“停課不停學”的場景,它能否扛得住,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據此前消息,從 1 月 29 日開始到 2 月 6 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 1.5 萬台,8 天總共擴容超過 10 萬台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就如今的流量對于騰訊會議而言,都是史無前例的。
對此,吳祖榕透露,騰訊會議的背後不止單一的騰訊雲團隊,更有整個騰訊技術團隊作支撐,在第一時間,騰訊内部的工程師、TEG 團隊,均快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進行保障、擴容,甚至性能優化。
而騰訊會議之所以能夠快速擴容,也與其開發的架構必不可分。吳祖榕表示,雲時代下,騰訊會議在開發的第一天就是基于騰訊雲在做的雲原生開發而成,而騰訊雲為開發者提供了一系列的雲原生的動态伸縮的能力,這也為騰訊會議在後期的擴容中提供了很多的保障與支持。
如今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騰訊會議未來還将面臨怎樣的用戶規模,尚未可知。但就騰訊會議而言,吳祖榕表示,其未來可能會偏向 SaaS 級别開放,而非 PaaS 級别的開放。因為騰訊會議旨在提供從會議的預約、會議的管理、會議的控制到會議過程中的通話能力等方面完整的解決方案。
目前,騰訊會議已上線直播功能,觀看人數不設上限,至于用戶頗為關心的錄制、白闆等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中。除了基礎能力方面,「作為一款效率工具,如何在保證效率的時候帶來更多的人文關懷,以及如何開一些更高效的會議」,這是騰訊會議接下來正在發力的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