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養殖技術要點
王 霞
竹鼠養殖會帶來可觀收入,但為保證養殖過程能夠實現高産,需要進一步結合具體實際,總結有效技術措施,從而不斷增加養殖戶的養殖效益。
1 竹鼠的形态特點與生活習性
竹鼠是一種身形強壯的鼠類,其身長大約為 35 厘米,重量能達到 4 千克左右,其頭部較圓,四肢發達,身上的毛柔軟而濃密。通常情況下,竹鼠喜歡生活在竹林當中,其就居于竹林地下,為素食動物,主要食物來源為竹子的根部、草類及蘆葦等。竹鼠在夜間從事覓食活動,其生存能力較強,能适應各種溫度下的環境。一般情況下,竹鼠通過其體内的食物直接獲取水分,因而無需額外飲水。竹鼠生長速度飛快,且具有互相殘殺的生物屬性。
2 竹鼠的養殖技術要點分析
2.1 圈舍
飼養時可選擇地窖或者空閑場地作為其飼養的圈舍,圈舍的周圍可使用磚塊作為圍牆,将其分隔為三個功能區域,分别設置為生産繁育區、培育交配區以及喂養區。通常情況下竹鼠的圈舍分為六層,上面的三層飼養母竹鼠,圈舍的生産繁育區要使用玻璃隔斷,将飼養區域生産室分隔開的同時也便于後續的觀察 。
2.2 選種
在繁育竹鼠時,通常選擇約 4 隻上年生産過的優質母種鼠。此類竹鼠要具備溫順、愛護幼崽、皮毛柔順光滑等特性,重量要達到 1.25 千克以上,哺乳的乳頭達到 3 對以上,并且能夠進行有效喂養。交配的公種鼠要選擇發育良好的鼠種,其體重需達到 1.35 千克以上,并且具備均勻的大睾丸且性欲旺盛的特征。
2.3 注重竹鼠的引種與配種
由于竹鼠是一種難以馴化的生物,因此在選種時要規避野外引進鼠種的方式,應從正規的、實力強、飼養規模大的竹鼠養殖場選購一些已經成功馴化的鼠種,且要選擇處于人工培育三代之後的竹鼠。與此同時,要注意選擇較為活潑、健壯、生殖能力健全的鼠種,竹鼠的雌雄比例要控制在 3:1左右,近親鼠種不能将其進行交配。
3 竹鼠養殖常見疾病的防治
3.1 胃腸炎
該種疾病多半是源自于竹鼠的飲食。在飼養中如若不能為其提供适當的食物,或者給竹鼠喂食過量的蔬菜水果,則極有可能影響竹鼠的腸胃消化系統。患有腸胃炎的竹鼠通常精神萎靡、食欲不佳,且伴有拉肚子等症狀。患病竹鼠的排洩物與健康竹鼠差别較大,因此易于辨認并發現患病鼠隻,此種疾病可直接使用土黴素進行治療,如若能夠及時救治,竹鼠很容易康複。
3.2 外傷
前文提到竹鼠具有互相殘殺的生物天性,因此在飼養中其體表經常會出現外傷。其體外破損的傷口非常容易引起膿腫,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則會引發敗血症等疾病,令竹鼠死亡。對于傷口較小的部分,可适當塗抹碘酒進行消毒,針對嚴重的傷口要先進行創口清理,然後外敷藥粉,并将其隔離 。
3.3 感冒
此種疾病多發于春季與冬季這兩個季節,如若出現早晚溫差較大的情況,部分竹鼠則不易适應,患上感冒。感冒後的竹鼠會流鼻涕、怕冷、行動遲緩。呼吸急促等,此時要及時對其進行藥物治療,通常使用的藥物為闆藍根沖劑,将其與溫水進行混合,倒入竹鼠的飲水槽中進行救治,對于重度感冒的竹鼠還可使用螺旋黴素進行治療。
3.4 口腔炎
該種疾病的發病時間通常集中在夏秋兩個季節,病毒産生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腐敗變質、溫度過高等。患有口腔炎的竹鼠臨床表現為食欲低靡、口腔泛潮紅、流口水、舌尖布滿水泡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緻其舌面産生爛斑、體溫驟升、舌部斷裂等,最後導緻患病竹鼠死亡。此種疾病具有傳染性,因此要及時将患病竹鼠進行隔離救治,避免其其他健康竹鼠。對治此種病毒可使用藥物治療,對于初步感染此病的竹鼠可在其口腔塗抹适量的碘甘油,或者用高錳酸鉀定期沖洗其口腔内患病部位。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竹鼠,可注射适宜劑量的青黴素。
4 結束語
總之,竹鼠養殖人員,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竹鼠的生活習性,對症處理,并在不斷養殖的過程中總結優秀經驗,準确把握竹鼠的養殖技術要點,并實施針對性的飼養管理措施,從而不斷提升竹鼠産量。
竹鼠高産養殖技術要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