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作品意境圖
作者簡介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西漢陳平第二十八世孫。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于陳述時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于詩标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金朝著名詩人及詩評家元好問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陳子昂: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著子昂。
背後的故事公元696年,契丹攻陷營州,武攸宜出讨,陳子昂以參謀随軍出征。然而武攸宜并不會指揮作戰,連吃敗仗。陳子昂向他獻計,并請求率領萬人為前驅,武攸宜不但不允許,還降了他的官職至軍曹。詩人報國無門,滿腔悲憤,一天登上了幽州台。幽州台附近有許多燕國的古迹,觸景生情,它們喚醒了詩人對燕國曆史的回憶,特别是燕昭王禮賢下士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心,作了此《登幽州台歌》。
在詩裡,詩人說:古代那些明君賢士早已逝去,隻留下一些曆史的陳迹和佳話供人憑吊追憶,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即使今後再有這樣的英豪出現,自己也趕不上和他們見面了。天地依然是那個天地,它們的生命是那麼悠久。相比之下,人的一生是那麼短暫,自己的雄心壯志還來不及實現就将匆匆離開人世。想到這裡,怎能不怆然而涕下呢?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