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昨天召開長江保護法貫徹實施座談會
我國第一部全流域專門法《長江保護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依江發展、因江而興的江蘇,重任在肩。
長江橫貫江蘇400餘公裡,13個設區市8個沿江,承載了全省60%的人口,貢獻了80%的經濟總量。守護母親河,江蘇将如何作為?各部門、各地拿出了哪些措施,有哪些思路?請跟随記者到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長江保護法貫徹實施座談會上了解一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 文/攝
1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态行為堅決“零容忍”
長江保護法法律條文總數的65%涉及到政府責任,是對政府責任要求最多的法律之一。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态的行為堅決‘零容忍’!”省生态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介紹,下一步将深化水環境區域雙向補償制度,增加補償點位,提高補償标準。推行水斷面上遊無過錯責任舉證制度,厘清壓實治污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實施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今年主要開發區全部建成全污染物監測監控能力,推動園區環境質量、排放總量“雙達标”。強化問題整治,分階段實現“查測溯治”全覆蓋。
我省80%的生産生活用水取自長江,同時,長江江蘇段又承擔了長江70%的航運量,保障水質安全壓力巨大。生态環境部門還将加強入江支流、上遊客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預警,切實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确保群衆飲水安全。
省水利廳廳長陳傑則表示,江蘇将制定出台江蘇省長江岸線保護利用的意見,起草《江蘇省長江岸線保護條例》,制定出台《河湖水域岸線功能分區管理辦法》,分類提出管控要求,開展長江洲灘民垸基本情況調查,形成名錄,實施保護及管控。依法治理保護母親河,江蘇省水利廳也提出了明确目标,在長江幹流堤防防洪标準提升到50年一遇的基礎上,向100年一遇過渡;進一步保障南水北調、江水東引和引江濟太三大調水體系的引調水;有效保護河湖生态空間,2025年全省恢複水面100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達到98.5%。
2
嚴格管控,持續破解“重化圍江”
對于江蘇來說,長江沿線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重化圍江”。近年來江蘇率先完成國家交辦突出問題整改,關停的化工企業數占沿江省市的60%以上,騰退長江主江岸線60.3公裡, 長江江蘇段的生态迎來多年來最好水平,為我省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奠定了良好基礎。
随着《長江保護法》的實施,禁止在長江幹支流岸線一公裡範圍内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上升為國家立法,這也對江蘇優化調整産業結構提出更高要求。當前,省工信廳正在編制《江蘇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江蘇省化工産業高端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重點規劃,同時開展化工行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組織開展園區跟蹤評價,建立健全化工園區集中區動态管理機制,推動化工園區提質增效。
新法的實施也有力地推進着企業提質。以南京為例,梅鋼轉型發展先導項目寶之雲梅山大數據基地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南鋼原址産業轉型正穩步推進;南化公司轉移轉型工作已全面啟動;南京化工園持續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綠色循環改造,加快向新材料科技園轉型;金陵石化未來五年計劃投資20億元實施近零排放改造,最大可削減80%的外排廢水量。
3
堅決落實“十年禁漁”,拯救江豚在行動
《長江保護法》為“十年禁漁”落實落地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省農業農村廳從今年起,将長江禁漁由攻堅戰轉為持久戰,确保長江幹流和湖泊保護區的每一段岸線、每一片水域的執法監管責任都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責任人。通過推進長江幹流和湖泊保護區“電子圍欄”建設,提升禁漁“技防”水平。依法依規推進重點湖泊網圍整治,太湖、滆湖、固城湖、石臼湖等網圍養殖全部退出。
讓長江再現“水闊魚躍”,一方面是“禁漁”,一方面是修複。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科學開展增殖放流,全年放流水生生物苗種不少于5億尾。開展“拯救江豚行動”,組織揚州市、儀征市推進江豚遷地保護,以儀征市棗林水庫為依托,申報長江江豚保護研究中心。省林業局指導南京、鎮江江豚保護區做好日常生态監測和巡查巡護工作。據鎮江市人大常委會通報,2020年,當地長江幹流及洲島岸線開發利用率控制在16.35%,長江鎮江段幹流水質保持Ⅱ類,藍天白雲映照下,江面上頻現江豚身影。
4
五年後形成千裡沿江美麗生态帶
礦山變青山,碼頭重複綠,水清岸綠是推進長江大保護以來,人們能夠感受到的最直觀變化。那麼未來生活在長江兩岸的江蘇人還會收獲哪些綠色福利?
省林業局介紹,2021年,沿江縣(市、區)将完成造林綠化任務5000畝,實現宜綠盡綠。到2025年,确保形成優質高效、結構穩定的沿江森林生态系統,岸綠景美、綿延千裡的沿江美麗生态帶基本建成。
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沿江各地還在大力開展長江經濟帶10公裡範圍内廢棄露天礦山生态修複,現已完成子項目213個,治理面積達1073萬平方米。
目前,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組織開展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為長江保護法在江蘇的順利實施掃除障礙。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李小敏指出,長江保護法是守護長江母親河的強大法律武器,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引擎。省及沿江各市人大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研究制定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的配套地方性法規,切實加強執法監督,廣泛凝聚各方合力,努力把長江江蘇段打造成“黃金水道”上的“鑽石段”,更好助力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作者:石小磊
來源: 揚子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