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說“健康”,到底什麼是健康?
1990年WHO對健康的闡述是:“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适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全” 。道德健康的内容是指不能損壞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會認可的行為道德來約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具有辨别真僞、善惡、榮辱的是非觀念和能力。WHO給健康下這樣的定義欠妥當:首先,嬰兒、幼兒、兒童、少年是否沒有健康?其次,除人類以外的其它動物是否也沒有健康?這隻能算是“健康成年人”或“正常成年人”的概念而已,而非健康的概念,因為對于嬰幼兒和 dén類也有健康而不涉及道德、心理、社會适應性等方面。
(這造的字的照片用這個軟件不能縮小是一大缺憾)。
那麼應該怎樣解釋呢?
先從第二版《漢語大字典》說起。
康:
《説文》:“康,穅或省”
《爾雅·釋詁上》:“康,樂也”
《字彙·廣部》:“康,和也”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瘟。”《漢語大字典》裡把這裡的“康”解釋成“健康”是不合理的。解釋語中不能帶被解釋字,即不能用“健康”解釋“康”,可以解釋成“無病”,解釋成“無症,”最合理。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從庚之字有康字,小篆做
打不出此字,隻好用照片,也不知道念什麼
,從米,雲糠之省。穅曰‘榖之皮。’然古文康字不從米……意義絶無穅義……康字訓安樂,訓和靜,訓廣大,訓空虛,隻空虛之義於榖皮稍可牽及,其他均大相逕庭,無由引申。餘意此康字必以和樂為其本意,故殷、周帝王即以其字爲名號。穅乃後起字,蓋從禾康聲。古人通音通用不必康即穅也……康字蓋從庚,庚亦聲也。”
(庚:倉無屋者。無屋,無上覆者也)
所以,康,本意是和樂,和樂就表述沒有任何痛苦,就是無症。也被說成無病,或無病症。
健康:健,是“強壯”的含義,故健康就是:強壯且無(病)症。
基于此,字典裡用“健康”解釋“康”是不合理的。所有的字典了都犯有這樣的錯誤。即:解釋語中有被解釋的字。正确的做法在解釋語中不應該出現被解釋字。因為不認識某字才來查字典,用含有此字的話來解釋此字,怎麼能讓人明白?
如果按照漢語的習慣,比“健康”次一等的應該叫:亞健康。這些年來這個名詞被廣泛應用,但是其内涵被誤用了。必須廢掉“亞健康”一詞。
在客觀實際中,比“強壯且無病症”的人次一等的應該是:不強壯也無病症。這類人可以說是:平平常常的無病症,既不強壯,也沒有(病)症。可以稱之為: 平康。在“康”的人群裡,處于“平康”狀态的人的比例絕對大于處于“健康”狀态的。
比平康次一等的就是疒态了嗎?應該還不是,因為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體和病症認知的加深,處于平康和 zhǐ之間狀态的人還有很多。給其單獨列為一類,稱之為亞(平)康,用 kǎng字來表述。其内容包含下面的三部分
念:zhǐ。含義是:小疾
造的字,念: kǎng
亞康、 kǎng 、隐症,三者的内涵相同。詳細内容見前文的“隐症”部分。相當于西醫的:亞臨床階段。
這樣,這些名稱之間的邏輯關系就非常清楚了。
健康:強壯且無(病)症。
平康:不強壯也無(病)症,即平平常常的無(病)症。
亞康:包括三類:① 沒證據,沒症狀;② 超出正常指标,沒症狀;③ 有證據,沒症狀。即處于西醫所說的“亞臨床階段”,也即處于:隐症期,用“
”字表述。
從“症”的角度說:
:小疾。可以說:極輕症。
疾:輕症。
病:疾加也,即重症。
殘:缺,不完整。可以說:後遺症。
把所有有“症”的人歸為一類,用一個字代替,可以借用一個古人造好的字:痏。含義是“有疒”。與康的“無疒”相對應。其原意是:毆人皮膚出傷,念wěi,今新用一音,體虛切,念:tǖ。
把這些字彙總到一起,其邏輯關系就清晰了,見下面的示意簡圖。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它們之間的關系,見下圖。
生至死過程示意簡圖
“有性開新點”的含義是:有性生殖的動物開始新生命的時間點,就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時間點。
超受點:超過生命體承受度的時間點。
敬請期待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