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煙火人間的普通人
文|陳磊
我居住的小區不大,就8棟樓,分作東西兩區。東西大門高大寬敞,供行人和自行車出入,日夜有保安值守。小區内人車分流,私家車有專門的地下停車場。南邊圍欄處有個小門,行人可憑門禁刷卡出入。
小南門外是條東西走向的街道,約三百米,對面小區的一樓有沿街商鋪,超市、奶站、藥店、眼鏡店、房屋中介、茶葉店、診所等一家挨着一家。商鋪間競争激烈,不光打價格戰,還得靠服務和效率。一路走來,光出售日雜用品的超市就有四五家,藥店也有三家,因附近小區居民衆多,大家都經營得不錯,每天營業到晚上10點左右的燈火可為證明。繞東西大門有點遠,不願多走路,小區居民多通過小南門到對面買些日常用品。
冬天夜長晝短,早晨6點半左右,外面還是黑乎乎的。憑窗遠眺,昏黃的路燈下,偶爾一輛出租車駛過靜谧的街道,三兩個流動餐車已出攤了。老闆在忙碌,早起的小區居民,三三兩兩排隊,買些豆漿、煎餅果子、肉夾馍、鍋盔之類的早點。
早晨時間緊,懶得做飯,我就去買些包子、肉餅。我經常光顧的小攤是夫妻攤。小兩口胖乎乎的,外地口音,不到三十歲,有個六七歲的男孩在一旁玩耍。這是他們的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他倆算是“元老”,在此出攤有兩三年了,飯食的質量和口味還不錯,從起初的幾張桌子闆凳到現在的電動餐車,規模不斷擴大。小兩口很會說話,嘴也甜,哥哥姐姐不離口。另外兩輛車隔三差五出現,生意明顯沒他家好。光吃一兩樣,時間長了有點膩,得适當換換口味。有競争有壓力,才有動力,才能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效率,這是小區居民喜聞樂見的好事。
世間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看人挑擔不費勁,自己挑擔累彎肩。别的不說,早晨三四點鐘起床磨豆腐我就受不了。一次我去買豆漿和肉夾馍,付款時才發現微信裡沒錢,二維碼又不支持信用卡付款。一籌莫展,隻好給他們說過一會再來送錢。小夥哈哈一笑,說不急,明天一起付款就行。還有一次幾個民工來吃飯,因為豆腐腦做得不好,很散,買的人不多,小夥子就把剩下的豆腐腦全給了他們。
忽如一夜春風來,小南門旁邊的空地不知建起兩間塑鋼房。又過一陣,有夫妻倆在那裡紮下根,早來晚走,周末也不休息。晚上回到家,嶽父在飯桌上說女的是油田下崗職工,男的是她老公;男人隻上夜班,白天來給老婆幫忙。我問他們做什麼生意。嶽父說是收廢品。
周末,我帶着孩子在院子裡遛彎,順便到他們那裡看看。塑鋼房外面挂着一個廢品分類的廣告牌,花花綠綠的,很是喜慶,還有可回收物品、不可回收物品的照片、市政條款依據等。小房間裡有簡單的辦公家具,桌上擺着電腦,後面貨架上琳琅滿目,諸如醬油、醋、竹筷、米、面之類的生活用品。大房間裡有個磅秤,地面上稀稀疏疏放些紙箱子、報紙。
見我不斷打量,大哥就過來給我介紹廢品回收的好處。家裡老舊物品扔了可惜,送過來物盡其用,環保、綠色且衛生健康,符合國家政策。他大概有五十多歲,個頭很高,很瘦,穿一身油田的紅色工服。隻要是家裡不用的廢品,他們都回收,不給錢;按物品的種類和數量來積分,積分達到一定額度就能換油鹽醬醋類生活物品。如貨架上沒有心儀的物品,居民也可登錄他們公司的網上商城,下單後公司會适時配送,群裡吆喝一聲,過來拿就行。
大家生活在煙火人間,吃五谷雜糧,過尋常日子,肯定會積攢下不少廢品,如紙箱、快遞盒、洗發水瓶、各種瓶瓶罐罐。以前我都是放地下儲藏室裡,隔段時間碰上收廢品的,就賣掉。收廢品的人偶爾來一次,神龍見首不見尾,驚鴻一瞥後遠遁千裡,我隻好找輛電動車趁周末自己出去賣廢品。
小區北面不遠,約五百米有個廢品收購站,每次都能賣二三十元。好景不長,廢品收購站的家夥毛病很多,非要我把紙箱拆開、折疊起來,各種顔色的紙盒要分開擺放,書籍、報紙、雜志、孩子的作業本、習題集不能混雜,啤酒瓶和白酒瓶不要,舊衣物不收,座椅等木制品從哪裡拿來再送回哪裡去,諸如此類的要求不勝枚舉。每次賣廢品,都絮絮叨叨半天,搭着一張死人臉,好像别人欠她三文錢不還。不值當跟她吵架,聽她唠叨心裡又堵得慌。賣廢品錢本來就不多,又不願惹一肚子氣,我決定再不去她那裡。
我們樓上二十多次有個老太太,外地口音,估計是來幫兒子兒媳帶孫子的。她有個嗜好,喜歡從垃圾箱裡撿廢品,分門别類後堆放在她家的儲藏室裡。晚上一進地下室,在昏黃的路燈下,就看到她在儲藏室門口挑選、擺放廢品,如紙箱、泡沫盒子、鞋子等等。從地下車庫去電梯,必須通過地下通道,而地下通道的盡頭就是她家的儲藏室,與我家的儲藏室相隔三五米。冬天還好說,春秋天,特别是夏天,一進地下通道就聞着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有時候她會擡起頭,很溫馨地沖着過往的行人一笑,說些别人聽不懂的言語。也有人在微信群、業主群裡提示提醒,但最終不了了之。
我家的地下儲藏室很小,時間久了堆滿雜物,還得想法處理。現在樓下新開了廢品回收點,何必舍近求遠呢?
一個周末,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我去了小南門。大哥拉着小車,跟我到了地下室。兩人相幫着,将一衆物品堆在車上,捆好繩子。一個推,一個拉。到得小南門,大哥分門别類,稱了重量。讓我掃碼進群,登記個人信息後,留下二維碼,說回頭就把積分給加上。我不放心,說等一會吧。大姐登錄電腦,根據廢品的種類和重量折算出分數。看他們擺放的商品價格,1000分大概能換10元的物品。
日子久了,與樓下的大哥大姐混熟了。我有時帶着孩子在樓下玩耍,看其幹活,與其閑聊。聽他們說有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成績還行,準備考研。近幾年單位效益差,職位有限,人太多沒法安置。大姐已下崗好多年,每月隻發基本工資,去年辦了内退。五十來歲正是“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在家閑着。沒有不可替代的技術優勢,不上不下正是尴尬的年齡,輕松掙錢的活計不好找。有個廢品回收的公司招工,雄心勃勃要鋪滿每個社區居民點,垃圾分類是好事,得大力提倡,政府也有補貼。居委會的上門一說,大姐就來了。大哥在油田供水公司上班,工作清閑,隻上夜班,白天就過來給媳婦幫忙。據我觀察,大姐笨乎乎的,小店裡裡外外全靠大哥一人張羅。
大姐每次見面都提醒我,要每日微信打卡簽到,可以積一分。我開始時笑笑不說話,後來形成習慣,早晨醒來後賴在床上,順手打開微信小程序,簽到積分。看到分數每日增高,心中有點小欣喜。大姐建了個群,把賣廢品的業主都拉進去,每天早上都在群裡發布氣象預報,諸如高溫低溫雨雪風霜之類,提醒小區居民根據天氣變化來采取相應措施。有時因特殊原因不來上班,也在群裡通知一聲。大哥很是憨厚,呲着牙,笑嘻嘻地忙個不停。
去年七八月的一個中午,我走小南門進小區。太陽高高的挂在天空,晴空萬裡,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看見大姐在小屋裡吹着風扇,昏昏欲睡。大哥躺在西邊草坪上的樹蔭下,身底是兩個鋪開的紙箱子。樹葉紋絲不動,蟬在樹枝葉間不知疲倦地唱歌。沒有一絲風,空氣中似乎能聞到火辣辣的味道,遠處霧蒙蒙的,景色有點飄搖。
前段時間,廢品回收小屋又增加了項新業務。他們跟幾個快遞公司合作,代收居民的快遞,好像是按件計費。快遞小哥送來包裹,他們收下,等待小區居民下班後來取。我下班算是晚的,回到家時将近7點。天完全黑透了,冬天的風吹徹骨,臉上如刀割一般,甚是寒冷。走在小區裡,看到他們那裡燈火通明,這麼晚還有人來取快遞。
小區的物業服務到家,治安很好,保安不光呆在值班室裡,還會不定時出來巡邏。特别是地下停車場,隔幾個小時總要走上一遍。
一天早上,妻子趕着上班,走得急,手機掉在了車位上。走到半路,妻子發現手機不見了,出了一身汗。急忙借别人的手機打電話試試。妻子已不抱希望了,但沒想到手機居然接通了。電話那頭是保安陳師傅,他巡邏時在我家車位上撿到了妻子的手機。妻子趕快折回來拿手機。嶽父送去兩瓶酒,陳師傅死活不要,說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是份内的事。
說實話,現在手機非常重要,離開一會都不行。不在于手機的價格和型号,它關聯着各種APP客戶端,綁着着銀行卡,微信朋友圈和領導同事的電話,一時不可或缺。後來,妻子和我商量後,就寫了封感謝信送到物業,再由他們轉交給陳師傅。
你我皆凡人,都生活在煙火人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幹着枯燥重複的工作,過着平凡瑣碎的生活,靠辛勤勞動掙來的工資來養活自己和家人。正如在2022年新年賀詞裡所說,“從年頭到年尾,農田、企業、社區、學校、醫院、軍營、科研院所……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獻了,也收獲了”,“經過一代代接續努力,以前貧困的人們,現在也能吃飽肚子、穿暖衣裳,有學上、有房住、有醫保”。前途美好,幸福的生活要靠每一個人的努力奮鬥和辛勤耕耘,“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個人都在前行的路上,努力幹好本職工作,“無數追夢人還在奮鬥奉獻”。
壹點号驿運隋唐相淮山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