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分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分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08 21:29:52

《得道者助,失道寡助》

戰國. 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分析(得道者助失道寡助)1

本文選自《孟子·公孫醜下》。孟子,名轲,字子輿,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稱為“亞聖”。他提出要“與民同樂”,要“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一章開頭即提出中心論點,并用概括性很強的戰例加以證明,然後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短文最後以得“人和”的“君子”“戰必勝矣”作結,突出地說明了“人和”是決定戰争勝負最主要的條件。

本文語句整齊、流暢,一氣貫注,很有說服力。比如在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時,作者先用四個并列的雙重否定句,充分鋪張防守一方所具備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條件,然後陡然一轉,說出失敗的結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結論有了很強的說服力。又如在闡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時,作者也是先用了三個否定的排比句,順理成章地推導出結論;然後又把“多助”和“寡助”進行對比,自然導出“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分析(得道者助失道寡助)2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宋神宗熙甯四年, 《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準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删掉《孟子》裡的句子,像“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之類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分析(得道者助失道寡助)3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