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縣地圖
勐海縣,位于雲南省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西和南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46.6公裡。總面積5511平方公裡,總人口34萬。勐海縣年平均氣溫18.5℃,年均降雨量1341毫米,森林覆蓋率為66.2%,是國家級生态縣。四季适宜水稻生長,盛産優質米,自古有“滇南糧倉”之稱,是國家級糧食生産基地和糖料基地。
雲南曆史最悠久的茶葉生産企業—勐海茶廠
一、曆史沿革
1、古代先後屬哀牢國、南诏國、大理國、景隴國等
2、元屬徹裡軍民總管府。明、清屬車裡宣慰司。
3、1913年屬普思沿邊行政總局。1929年置佛海縣,屬第二殖邊督辦公署。1932年改臨江行政區為臨江設治區。1934年改五福縣為南峤縣。1935年改臨江設治區為甯江設治區。
勐海縣城
4、1950年屬甯洱專區,1951年屬普洱專區。1954年裁佛海、南峤縣,設立版納勐海、版納勐遮二縣,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1957年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5、1960年版納勐海改置勐海縣,撤版納勐遮縣并入勐海縣。
打洛口岸
二、縣名來曆
勐海,古名勐咳,傣語意為“失犬的地方”。傳說景洪阿臘維王到此狩獵,丢失獵犬,因名。後來傣族首領召海居此,改名勐海,意即“召海居住和管轄的地方”。
三、旅遊景點
1、曼短佛寺。位于勐海縣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邊上,距縣城約10公裡。是當地傣族從事宗教文化活動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語稱為"瓦拉紮探"。據史籍記載,此佛寺始建于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傳入後建的最早佛寺之一。
2、中緬第一寨。中緬第一寨—勐景來,是一個典型的傣族傳統村寨,毗鄰緬甸,與緬甸撣族邊民來往頻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見的傣撣混居現象。勐景來在文化上保持了傳統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全村400多人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村裡有一座佛寺,所有男童到了七、八歲的時候都必須剃度出家,在佛寺裡學習傣文、佛教經典及傣族的曆史、文化、科學知識,傳承博大精深的貝葉文化。
勐景來曾經是中緬邊境的宗教文化中心,村口的塔林、神樹、神泉都有着悠久的曆史,一到節日,信徒都會來這裡赕佛求經,最盛時曾達到3萬多人。勐景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在傣族群衆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被人稱為“中緬第一寨”。
3、景真八角亭。佛寺始建于傣曆1063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八角亭是寺内的一座附屬建築──“布蘇”,是景真地區中心佛寺“瓦拉紮灘”的一個組成部分。相傳,這座八角亭是佛教徙們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台帽“卡鐘罕”建築的。
4、布朗族生态博物館。位于勐海縣西定鄉的章朗村,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豐富的有形遺産和無形遺産,是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和古老茶文化等多元化的交彙區。不僅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老村寨、西雙版納境内最早的布朗族古佛寺、百年以上的古茶園和環繞村寨的茂密的古老的“龍山”森森,還有承載着布朗族傳統美德和文化習俗的古風古韻,以及典型的布朗族傳統生産生活方式。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