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2歲,被分配到車間當工人;
26歲,當上分公司老總;
32歲,出任集團總裁;
35歲,全票當選為董事長。
短短十餘年時間,他從一名普通畢業生,迅速成長為中國乳業第一品牌的掌權人。
他就是潘剛。
(潘剛)
2022年,52歲的潘剛,以13億美元身家,上榜《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
他認為當初自己能從衆多小年輕中脫穎而出,一步步走到領導高位,不外乎兩點特質:
1、主動出擊,把握機會
2、踏踏實實,認真做事
知易行難,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1970年,潘剛出生在内蒙錫林郭勒盟一個叫“多倫”的小縣城,父母都是老師,還是班主任。
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潘剛的成績一直不錯。
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個“很本分、很乖”的孩子。
平時話不多,愛好也中規中矩——不是看連環畫,就是集郵。
這一年,他日後的老闆——伊利前領導人鄭俊懷已20歲,而與他亦敵亦友的蒙牛創始人牛根生12歲。
作為後輩,潘剛大學畢業不久,就很快展現出後浪勝前浪的潛質。
1992年,22歲的潘剛,走出内蒙古農業大學的校門,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成為一名車間操作工。
那時候,小廠都不包吃住宿。
晚上在哪兒睡覺,成了潘剛需要首要解決的最大難題。
一開始,他在學校借宿了半年,但畢了業還賴着不走,非長久之計,他隻有搬到廠裡動力機房的值班室去睡。
這裡是工人平時白天休息的地方,現在成了潘剛晚上的宿舍。
制冷機器噪音大,沒日沒夜不停運轉。
機房一直震動,潘剛也跟着抖,慢慢也就習慣了。
後來挪到化驗室,有了一張行軍床,這才結束抖動就寝的睡眠方式。
随着人員擴充,他和幾個學生合租,搬到一個簡易車庫,終于有了一間專屬于睡覺的屋子。
生活待遇得到改善的同時,職位也有所提升。
因為學的是食品安全專業,所以潘剛從普通工人調到質檢部成為質檢員。
負責對液态奶、奶粉、冰淇淋、酸奶等進行抽檢,由此熟悉了廠裡所有産品。
工資也從每月108塊錢,漲到300多塊。
雖然還是不怎麼富裕,但好歹能夠養活自己,安穩度過畢業第一年。
然而,潘剛性子本分,卻并不安分。
第二年,他就開始給自己找事。
1993年6月,奶廠在鄭俊懷的主導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正式改制為“内蒙古伊利實業有限公司”。
盤子大了,蛋糕也要跟着做大。
公司計劃在離市區比較遠的金川,籌建冷凍食品廠。
雖然那個時代,大家都是分配到廠裡的,但也有不想被分配的時候。
比如這個新廠,員工都不願過去,因為那還是塊處女地,純潔得近乎荒涼。
但潘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竟然主動争取調過去。
好多人勸他:别去,你現在工作穩定,待遇也好,幹嘛去受那份苦。
但潘剛不以為然:“去承擔更大的責任,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來到新地盤,潘剛還是做他的質檢員。
但小廠分工從來不可能清清楚楚,他和一幫年輕人要包攬工廠運轉的全部事情:
采購、結算、銷售等等。
廠子好了,個人才會好。
就拿他的本職工作來說,因為當地人煙稀少,更沒有工廠企業。
要學習專業的冷凍質檢标準,潘剛常常需要到外地去見世面。
有一次,他到常熟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取經,返程途中,沒買到坐票。
一千多公裡的路程,硬站一天一夜,沒有誰吃得消。
潘剛的辦法,跟許多有買過站票經驗的人一樣:
在别人的卧鋪下墊張報紙,鑽到床底下休息。
貼在耳邊的鐵軌聲,跟當初動力機房的聲音比,算是小菜一碟,潘剛沒覺得多難,但這趟火車之旅還是讓他印象深刻。
因為卧鋪旅客的開水,不小心撒到他腿上,燙出一溜紅泡。
紅的不僅是潘剛的腿,還有他整個人。
鑒于他踏實肯幹的工作精神,潘剛很快被提拔為質檢部部長,後又升為生産部部長。
1996年,集團再次擴展業務,準備在更加偏遠的烏素,辦一個礦泉水飲料公司。
不用說,向來積極的潘剛又首當其沖,自告奮勇前去開拓新局面。
這一次,26歲的他,不再是以質檢員或者生産部長的名頭出發,而是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完完全全獨當一面。
多年後,有人問他:為什麼一開始就這麼努力?
潘剛的回答很樸實,也很務實:“農村出來的,除了努力工作,沒有别的出路。”
創業,不是誰都可以的,那需要不菲的資本、難得的運氣,以及一些天賦。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當有機會依托在一個好的平台上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幹好眼前的事。
有句古話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如何連手頭上你看不起的事情,都幹不好,又怎麼證明,你能幹好那些你認為有價值的事呢?
潘剛在每一份工作中,都能體現自己的價值,除了必不可少的自身努力外,得到伯樂賞識,也是機遇之一。
1999年,鄭俊懷還是公司總裁,牛根生是副總裁,潘剛是總裁助理。
三位很有實力的商界大佬,在這一年的境遇,開始出現分叉。
鄭俊懷鐵腕依舊,在總裁之位外,兼任董事長。
牛根生因跟鄭俊懷不和,負氣出走,創辦蒙牛,成為日後伊利的頭号大敵。
他走時,想把潘剛也帶走,力邀其雙飛單幹,但被拒絕。
或許,潘剛不見得是出于對鄭俊懷有多忠誠,但當他提出想着重發展液态奶業務時,确确實實得到過大領導的鼓勵和支持。
潘剛身處基層,對上頭鬥争少有參與,專心搞自己的事業。
29歲這年,潘剛拿出企業好幾年的利潤,前後豪砸3億,成立中國第一個液态奶事業部。
開創性地将牛奶保質期,從幾天延長到6個月以上,解決了運輸、儲存等發展瓶頸。
此後,除了大草原上的民衆,全國各地有條件的家庭,都能喝上純正鮮牛奶,随時随地開蓋即飲,口感絲毫不差。
在潘剛出手之前,公司的液态奶收入隻有6000萬,他來之後,業績就像牛市,直線飙紅。
2000年,該業務收入竄升至5億;
2001年,12億;
2002年,24億;
2003年,46億……
潘剛因此被稱為“中國液态奶第一人”。
液态奶業務逐漸成為公司的核心支柱,他也逐步走到集團權力中心。
2002年,鄭俊懷卸下總裁高位,交由潘剛接任。
32歲的潘剛,因此成為當時中國520家重點企業中,最年輕的總裁。
可以說,鄭俊懷對潘剛有知遇之恩。
但之後,這位前任總裁的一系列花式操作,差點讓集團死在潘剛手裡。
2004年6月,鄭俊懷突然臨時召開股東大會,宣布罷免獨立董事俞伯偉。
另一位獨立董事王斌,聞訊遞上辭職信。
公司發展越來越好,有錢大家賺,還鬧啥啊?
原來這兩位董事,質疑公司股份結構不正常,尤其在國債投資上存在不理性行為等等。
鄭俊懷收到意見後的處理方式,不是答疑解惑,而是直接開除了事。
作為總裁的潘剛,勢單力薄,但也大膽發聲,在會議記錄本上寫下“本次董事會不符合有關程序”。
憑此一句,他被免去液态奶事業部總經理職務。
真是說都說不得了。
但沒人說,不代表沒人查,總歸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當年12月17日中午,潘剛作為乳制品協會的主任,正在北京開會,突然接到内蒙檢察院的通知,讓他馬上回廠接受調查。
潘剛心裡一沉,感覺不妙。
另一邊,鄭俊懷因挪用公款,已經被相關機構帶走拘禁。
難道違法亂紀的事,潘剛也有參與?
不是。
他擔憂的是:老大出事,數十位高管接受調查。
不管最後查出來有沒有問題,但凡處理不當,對企業名譽來說,都可能是緻命一擊。
比如紅塔山事件,褚時健就因個人貪念被捕,從而讓集團從輝煌至極,走向不歸下坡路。
潘剛不想自己奉獻了整個青春奮鬥的企業,也遭受同樣命運。
他接受異地審查24小時後,從包頭檢察院出來,在回呼市的車上接到政府電話:晚上8點開會。
會議結果重要且明确:由潘剛全面接盤,負責集團整體生産經營工作。
核心人物是确定了,但大局還沒有平穩。
潘剛回到公司,看到很多員工都在網上刷董事長被捕的消息,人心惶惶。
這樣的狀态,怎麼可能做得好工作?
做不好工作,生産業績怎麼出來?
業績沒有,他這個代理董事長還有什麼用?
潘剛這回,真是被伯樂給坑慘了。
潘剛的大學老師曾評價他:行為舉止溫和,做事卻鋒芒畢露。
所謂遇事見人,這次危機事件,也讓潘剛展現出真正的實力。
他火速行動,用一連串切實行動力挽狂瀾。
12月22日下午,集團一年一度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如期舉行,總結今年,部署明年,沒有因為突發事件而延期或取消。
潘剛力排衆議,定下來年的業績目标:100億。
不少人都覺得他瘋了:這種負面狀況下,能維持住2004年的87億元營收就不錯了,還100億,根本不可能。
但潘剛不管,他認為公司完全有這個實力。
而且,隻有把全廠精力集中在拼業績上,所有人才不會花閑工夫專注在那些負面報道中。
内部員工迷茫慌亂,外部對手落井下石。
消息出來不久,不少所謂的匿名知情人到處放風:公司即将被收購、合并,徹底玩完。
對此,潘剛主動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情況:
高管事件純屬個人的個人行為,對公司整體運營毫無影響。
公司現金存款有十幾億,銀行授權貸額充裕,生産正常運轉,不必擔心。
有些供應商和經銷商還是不放心,避之不及。
潘剛就把公司大門敞開,歡迎各界人士來廠參觀,随意了解。
有些人能躲則躲,有些人卻急忙跑來。
股東們堆在辦公室,擔心鄭俊懷挪用的錢裡邊,會不會有自己出的一份。
于是潘剛提前披露當年公司年報,向股東和投資人展現最大誠意,許以豐厚回報的信心。
内憂外患之際,潘剛很快穩住局面。
潘剛說:“我現在隻有35歲,我的職業生涯還有三十年,我可以用自己的人生來賭公司的未來。”
公司未來需要掌舵者,國不可一日無君,應該給潘剛一個名分。
2005年6月,他全票當選集團董事長。
2006年2月,公司财務盤算,上年營收121.75億,超額完成目标。
并成為中國首家銷售額突破百億的乳制品企業,坐穩龍頭老大的位子。
良好的客觀現狀、充足的信心、具體的目标,潘剛憑借出色的公關管理能力,帶領團隊迅速走出困局,迎來新生。
2007年,他榮獲“中國十大創業領袖”、“最具風采企業領袖獎”等稱号。
當潘剛在處理老領導闖下的大禍時,對手牛根生正忙着選秀。
第二屆超級女聲火遍全國,牛根生花1400萬贊助押寶,開啟“酸酸甜甜”的營銷攻勢,品牌和市場占有率,一度反超潘剛。
老大的地位,豈能說動就能動?
潘剛在收拾爛攤子之餘,為奪回第一的寶座,把勝算放在了國民大事上——奧運會。
2001年,中國剛剛申奧成功時,潘剛就想:如果讓外國人背着牛奶來參賽,那真是一件丢臉的事。
所以他當時就下定決心,要成為奧運贊助商,讓世界肯定中國奶的品質。
可那會,公司無論從規模、盈利,還是影響力,都隻算内蒙一個稍有名氣的地方企業。
想要成為國際大賽的贊助商,憑什麼?
高層意見反對得多,支持得少。
奧組會那邊給出的答複也不容樂觀:還沒啟動市場開發計劃,等規則出來了再說。
潘剛有句名言:
在公司眼中,世上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喝牛奶的,一種是不喝牛奶的。
而公司的使命,就是要把兩種人變成一種人:喝牛奶的人。
所以,為了讓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喝上自家的奶,潘剛堅持到底。
他一遍遍跟内部講前景、談潛力,跟外部對接磨合、商讨細節,終于達成所願。
2005年11月16日,潘剛率領團隊,通過奧組會重重嚴格考核,正式成為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品牌,潘剛覺得無比驕傲。
這期間,有一次奧組會突然造訪公司考察,恰好潘剛在外出差。
副總很急:潘總,不好了,奧組會的來了,你快回來。
潘剛氣定神閑地說:來就來,你好好接待,讓他們随便看,不怕。
害怕突然襲擊,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
隻要有底氣,啥時候來都不怕。
看完之後,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海斯·伯格,當場感慨:想不到中國還有這麼好的企業。
如此一來,中國第一乳制品企業的頭銜算是穩了。
這其中還有一段小小插曲。
據說潘剛和牛根生曾經商議好:兩家都不參賽。
但不知為何,潘剛卻“食言”競選,還中标了,這讓牛根生很不爽。
當主持人向潘剛求證時,他既沒否認,也沒點頭,而是用另一種态度回應:不蹭熱度、不炒作。
奧運會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他不想讓這些捕風捉影的傳言,誤導公衆視線,應該更多關注賽事本身。
所以沒有必要正面回應,還是堅持清者自清的原則。
雖然對事情沒有給出明确答複,但說起和牛根生的關系如何,他倒是很幹脆:我和老牛是好朋友。
作為國内排名一二的集團,潘剛認為沒有必要搞你死我活的競争,而是應該共同維護行業利益,齊頭并進。
畢竟這年牛根生也狠狠賺足一波眼球和紅利,犯不着跟潘剛撕破臉。
2008年7月8日上午10點40分,潘剛手持奧運火炬,順利交接呼市最後一棒。
十四年後,潘剛再次接過奧運火炬,助力冬奧。
至此,集團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服務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健康食品企業。
2022年4月,公司發布财報,全年營收1106億。
從2005年破百億開局至今,潘剛雄心不減:千億隻是起點,未來還要創造更大價值。
他認為,做企業,必須手握兩鏡:一個是顯微鏡,一個是望遠鏡。
這樣才能既看到遠處,又做到精細化管理。
從一個流水線工人,做到如今千億市值集團董事長,潘剛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做到了所說的兩點:
1、主動出擊,把握機會
用長遠的目光看待眼前的風險或困難,在未知中認準潛在的機會,果斷抓住。
2、踏踏實實,認真做事
光有雄心壯志,而不安下心來專注做好眼前事,那再偉大的成功也無從談起。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地基。
當我們隻看到他人身處高位、好不風光時,除了羨慕嫉妒外,還應知曉其背後的登頂之路。
正如有句話說得好:成功的路上從來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很少。
看過再多成功心法、聽過再多人生哲理,都不如選定一個方向,親身去嘗試。
條條大路通羅馬,難的不是沒有路,而是你不去走。
作者:朱小暢&雯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