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西北文化元素

西北文化元素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23 15:31:28

西北文化元素(找尋西北民族文化的刻痕)1

西北文化元素(找尋西北民族文化的刻痕)2

西北文化元素(找尋西北民族文化的刻痕)3

西北文化元素(找尋西北民族文化的刻痕)4

西北地區是中華河嶽根源,也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誕生之地。從新石器時代至今,這裡各民族文明消長更疊,相映成輝,璀璨而豐富的文化遺産和人文精神給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源泉。今天,諸多中華文明的根脈都可以從西北地區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存中得到诠釋和考證。可以說,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從西北地區燦爛的古代文明一路走來,對西北地區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研究與傳承,是重塑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強大動力和源泉。西北地區獨有的民族文化都能在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博物館裡找到它們的身影。

西北民族博物館坐落于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1号西北民族大學校内,展館面積600平方米,館藏文物2941件,館内設西北少數民族文物和西北地區曆史文物兩個基本陳列。此外,還适時推出“哈薩克服飾展”、“維吾爾族服飾展”、“陶竈精粹”、“唐卡藝術”等臨時展覽。西北民族博物館是西北民族大學的文化客廳和文化名片,也是學校面向校内外濃縮展示西北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遺産的重要窗口。蒙古族的馬鞍、保安族的腰刀、哈薩克族的馬鞭子、土族服飾……在西北民族博物館不僅能看到反映西北少數民族生産、生活文化的傳統用具,還能看到諸如阿巴斯王朝銀質印章、1258年手寫體波斯文教法經、清代同治和道光年劉智著《天方性理》等一批國家珍貴文物,此外,還有唐卡、金銅造像、漢代陶竈、馬家窯彩陶、鄂爾多斯青銅器、絲路錢币等專題藏品。日前記者走進西北民族博物館,探秘西北少數民族文化的别樣風情。

古錢币收藏取得重大突破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7世紀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高盧、羅馬、希臘、拜占庭、印度、蒙古以及中亞、西亞等其他地區不同王朝的金、銀、銅币系列藏品590枚,這是今年我館文物收藏的重大突破!”談到館藏“新成員”,館長趙學東教授激動地告訴記者,590枚裡面有64枚是金币、200枚是銀币,這些古錢币涉及的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古代王朝數量多,時間跨度長,錢币種類、版别豐富,品相完好。這對研究絲綢之路的曆史,特别是絲綢之路貨币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意義。有關專家在對這些古錢币鑒定時稱,西北民族博物館的這批絲路錢币專題藏品從全國的國有文博單位的收藏情況來看,都是名列前茅的。

“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國家在曆史時期遺留的古錢币種類多,版别多,有些内容需要進一步研究,把背景性的知識搞清楚後準備出圖錄,”趙學東告訴記者,古錢币的文化價值、版别、出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什麼時候發行、在曆史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除了絲路錢币,記者了解到,西北民族博物館在西夏錢币的收藏上也收獲頗豐,目前僅差貞觀寶錢一種就收藏完整,這也是古錢币專題收藏方面濃墨重彩的一筆。

西夏王朝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古代少數民族——黨項族建立的政權,曆十帝,享國189年。統治期間,共發行了西夏文和漢文13種年号錢币。

微型《古蘭經》稀世罕見

在伊斯蘭文化藏品中,有一本微型《古蘭經》格外引人注目,博物館副研究員馬健告訴記者,别看它隻有拇指大小,但它是阿拉伯文鉛字印刷技術印制,字迹微小,但卻清晰無誤,這也正是它的珍貴之處。該經書長25毫米,寬19毫米,厚11毫米,重4.6克,青實布包面。如何制作微型《古蘭經》中細微精密的阿拉伯文字母的鉛字活字模,并清晰無誤地印刷成書,至今仍是印刷界的一大謎團。

目前,國内外見于報道的微型《古蘭經》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是1988年外電報道的阿爾及利亞發現“世界上最小的《古蘭經》珍本”,該本長25.708毫米,寬19.517毫米,重9.318克,印制時間不詳;其二是2002年新華社報道,甯夏博物館收藏的一本《古蘭經》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小的《古蘭經》。該書長23毫米,寬17毫米,重3.9克,扉頁印有埃及國徽和阿拉伯文,阿文意譯為“這是尊貴的《古蘭經》,隻有外清内潔的人才可以攜帶,穆曆1312年”,穆曆1312年亦即公曆1892年左右;其三是2003年,新疆庫爾勒市一回族老人王成在“易趣網”拍賣自己收藏的微型《古蘭經》,稱其為世界上最小的《古蘭經》。該經印刷于伊曆1312年,亦即公曆1892年左右。經書長27毫米,寬13毫米,厚10毫米,重量4.6克,珍藏在一鍍金小盒中。該微型《古蘭經》最後以95萬人民币落槌。其四是2002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中國河南鄭州一白姓人士收藏的《古蘭經》被确定為“世界上最小的書”。該書長25.708毫米,寬19.517毫米,厚9.62毫米,重4.318克,約為200年前印刷。

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珍藏的這本微型《古蘭經》與以上國内外僅見的幾本微型《古蘭經》一樣,十分罕見,具有很高的阿拉伯文印刷術和中阿文化交流的參照研究價值,收藏展覽價值重大,受到校内外專家的關注。

民族服飾按系列收藏

鑲滿紅珊瑚和綠松石的華麗的裕固族頭面、五彩斑斓的土族“七彩袖”服飾、刺繡精美的東鄉族服飾……在西北民族博物館民族服飾文化專題展覽前,記者看到了各具特色的保安族、哈薩克族、錫伯族、藏族、蒙古族、東鄉族、錫伯族、維吾爾族、土族、裕固族等西北少數民族服飾。“這裡主要展示了西北地區主要世居的16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服裝和傳統配飾”,馬健向記者介紹,由于受館舍面積限制,這裡展出的民族服飾隻是其中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未能夠展示出來。

“這是土族七彩袖服飾,袖子上有多種顔色,像彩虹一樣,人們也形象地把土族叫做彩虹的民族”,“這是維吾爾族服飾和家居用品陳列,維吾爾族是個喜愛花草、音樂和舞蹈的民族,你看挂毯、枕頭、褥子上都刺繡了鮮豔的花草圖案……”馬健從民族服飾的花紋、材質等方面向記者介紹了西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

除了基本陳列之外,博物館還積極利用有限空間,舉辦各類臨時展覽,如“維吾爾族服飾展”、“哈薩克族服飾展”等,“馬健告訴記者,相比于其他博物館,西北民族博物館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把西北少數民族文化遺産按系列、按專題進行分類收藏和展示,以藏族服飾為例,西北藏區不同區域、不同部落的藏族服飾也是不同的,目前博物館已将甘南藏區不同區域的藏族服飾按系列進行了收藏,接下來将開展專題研究工作和陳展策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