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複雜的大腦中,有一個叫“松果體”的結構,曾經一度被視為手術“禁區”。茂名11歲男童因為頭痛嘔吐查出松果體腫瘤,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五科團隊應用神經内鏡神經外科技術成功地為其完成了腫瘤切除。
男童半夜突發頭痛嘔吐
炎炎夏日,西瓜甜美可口,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小智就特别喜歡吃西瓜。7月前後,天氣炎熱,小智又特别愛吃西瓜,一個人就能吃一個小的“黑美人”。大人想着孩子多吃點水果沒什麼壞處,也就沒有阻止。就這樣,小智連續三天,每天吃一個冰西瓜。
第三天傍晚,小智如往常一樣吃了一個西瓜。半夜,小智醒來跟父母說頭痛不舒服,後來還吐了。“吐得很厲害,吃的晚飯、西瓜都吐了。”小智父母回憶,由于當時已經是淩晨三點,便沒有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次日睡醒後,小智仍說頭痛。
當時家長還以為是西瓜吃多了,便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當時醫生初步懷疑小智是感冒。吃藥治療了兩天後,小智仍說頭痛難受,這時醫生建議做一下頭部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就告訴我們,說是孩子腦袋裡可能長了腦腫瘤。”小智父母現在想起,仍心有餘悸。
在當地醫院查出松果體占位後,外院醫生告訴家屬,由于松果體手術風險高,不敢貿然手術。小智先後接受了腦室造痿術和放療,但是複查效果均不佳。10月中旬,在朋友的介紹下,小智父母輾轉帶着孩子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五科。
神經内鏡下全切腫瘤
入院完善相關檢查,我院副院長、神經外五科主任魯明認為患兒可以診斷為“松果體區占位合并幕上梗阻性腦積水”。
神經外五科團隊在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充分的研究後,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和腫瘤的生長特點,決定采用神經内鏡技術對腫瘤進行切除。
最終,神經外五科團隊使用機械臂固定神經内鏡,在魯明的精湛手術技術配合神經内鏡的輔助下,完整地分離并切除了腫瘤,周圍重要的血管及神經組織得到了完好的保護。
由于創傷小、術後并發症少,小智康複迅速。術後第3天,小智還在神經外五科的病房裡參加了學校的數學小考。“他也沒說頭痛,而且成績還不錯呢!”在查房時,小智媽媽開心地向魯明道謝。
松果體腫瘤手術風險有多高?
松果體區腦瘤位置很深,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結構,手術困難,風險較高。該區域手術死亡率曾高達50%~70%,常規放療曾是這一區域腫瘤的标準治療方法。
魯明介紹,松果體區腫瘤症狀主要表現為梗阻性腦積水以及顱内壓增高導緻的頭痛、惡心、嘔吐等壓迫性反應。随着腫瘤的進一步增長,可能會引發性早熟、尿崩症和四疊體中心綜合征。
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方式常見的有枕部poppen入路和幕下小腦上入路。幕下小腦上入路是經小腦幕和小腦之間的自然間隙進行手術,該入路有創傷小、定位容易等優勢。顯微鏡下經該入路,由于體位、解剖、手術路徑長等因素,手術操作較為困難。“随着神經内鏡技術的發展,該入路可操作性得以加強,顯露清楚,術中周圍血管組織得以更好保護。”魯明介紹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