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遙知深隐處草木皆無塵

遙知深隐處草木皆無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8 17:52:54

遙知深隐處草木皆無塵?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同華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将繼續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将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遙知深隐處草木皆無塵?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遙知深隐處草木皆無塵(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1

遙知深隐處草木皆無塵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同華

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将繼續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将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1月1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出自北周時期庾信《郊廟歌辭·徵調曲》,原文為:“正陽和氣萬類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耕植于義圃。君子翶翔于禮園。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出身于“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他的祖父庾易,在南齊時即大有名氣;他的父親庾肩吾也是當時著名文學家,曾任南朝梁散騎常侍、中書令。庾信自幼聰敏絕倫,随父出入于宮廷,後來又擔任蕭綱的東宮學士,在詩、賦等方面都有相當高的成就。尤其他的詩賦将兩漢以散文入賦變為以骈文入賦,可謂六朝骈文之集大成者。有“賦史”之稱的《哀江南賦》就出自庾信之手,這篇賦風格蒼涼雄勁,具有史詩般的氣魄,是中國辭賦發展史上的名篇。

《郊廟歌辭》就是庾信羁留北周時所作的一組詩歌,分為“宮”“商”“角”“徵”“羽”,其中的《徵調曲》共有六首,“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就出自其中的第六首。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得到樹上的果實,就會想到生長果實的樹;喝到河裡的水,就會想到河水的源頭。

公元544年,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可是沒多久梁朝滅亡,他隻得留仕西魏,後又任職北周。雖然在北朝備受恩寵、被尊為文壇宗師、與諸王結布衣之交,庾信卻始終不忘故國,于是在詩文中寄托了鄉關之思。“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就是用隐喻的手法表達對故土的思念之情,以示不忘故土、不忘本來。

後世多将其化用為“飲水思源”,比喻人無論處于什麼樣的境地,都不忘其所由來。正如清朝理學名臣湯斌在寫給黃宗羲的一封書信中所說:“伏望時賜指南,加以鞭策,倘有所進,飲水思源,敢忘所自。”(《湯子遺書·與黃太沖書》)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武帝命蘇武為中郎将持節出使匈奴,結果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逼利誘讓蘇武投降,後又将他趕到北海邊牧羊,聲稱要等公羊生子才放他回國。餐風卧雪,蘇武始終持漢節不改。十九年後才回到漢朝。

過了近1000年後,唐代詩人杜牧行走至邊塞,面對茫茫大漠孤煙,又聽到胡笳聲聲,不由得感慨萬端,寫下了《邊上聞笳三首》,其一為:“何處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鳥沒狼煙。遊人一聽頭堪白,蘇武争禁十九年。”

蘇武的一枝漢節,在風霜的侵蝕下,早已斑駁不已、殘破不全,但是飲水思源的精神就這樣随着那根細長的節杆壯懷凜凜地矗立在天地之間,亘古流傳。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講話時曾引用“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這句名言:“中華文化既是曆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隻有紮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這段話,深刻地體現着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優秀禀賦。

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至今仍充滿蓬勃生機與旺盛生命力,這在人類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一脈相承、本源相繼的曆史文化是産生這一奇迹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

庾信的一句“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固然表達的是他對故土的思念,但是在文化的長河中早已逐步升華為支撐我們向前進的偉大精神力量。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