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模式和疾病譜也發生了重要改變,過去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傳染病不少已被消滅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又成為威脅人們生命與健康的常見病。由于這些疾病與個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有密切關系,故又被稱為“生活方式病”。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中首次提出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即合理膳食、适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王隴德也曾公開強調,抓好健康四大基石對現代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如今,24年過去了,四大基石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落實在具體行動上,人們做的似乎又不太夠。本期我們就為讀者總結幾個實用的原則。
合理膳食的顔色法則
法國有研究表明,根據顔色選擇食物能有效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平日餐桌上,我們也不妨按顔色搭配,來滿足合理膳食的目标。
紅
指紅色、橙紅或棕紅色的食品:
包括紅柿子椒、西紅柿、胡蘿蔔、紅心白薯、山楂、紅蘋果、草莓、紅棗、老南瓜、紅米、柿子等,有增加食欲、防止皮膚衰老、治療缺鐵性貧血、緩解疲勞、預防感冒等作用。
紅色食品富含番茄紅素、胡蘿蔔素、鐵和部分氨基酸,是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多種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可以彌補粳米、白面中的營養缺失。牛肉、豬肉、羊肉等紅肉也是紅色食品,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不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每天每人食用紅肉應少于80克,因為紅肉在燒烤、煎炸時,易産生多種雜環胺緻癌物。
黃
黃色食品以蔬菜居多:
有老玉米、南瓜、胡蘿蔔、黃豆、香蕉、梨、柚子、生姜等。黃色源于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維護皮膚健康等方面有協同作用。
黃色食品可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成形和排洩。
綠
綠色食品包括各類綠葉菜及西蘭花、蘆筍等。
它們含豐富的抗氧化劑,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與各類維生素,有助減脂、排毒,增強免疫力。還有綠茶,可增強記憶力,降低膽固醇和血糖,控制體重,還能防癌。
白
白色食品包括:
海鮮、禽、蛋,蔬菜類中的百合、茭白、藕、白蘿蔔、竹筍、大蒜,菌類中的猴頭菇、雞菌、姬菇、鮮蘑、平菇、銀耳、竹蒸等,果品中的荔枝、白果、蓮子、梨、杏仁等。其中,白菜、白蘿蔔功效最好。
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加快胃腸蠕動、止咳化痰的作用。
黑
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色食物。
通常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能降低患糖尿病和心髒病的風險。此外,黑芝麻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黑豆富含優質蛋白、核黃素、黑色素,黑米富含維生素B1以及鐵、鈣、錳、鋅等微量元素,都是健康“加油站”。
适量運動的數字法則
常鍛煉能讓身體保持良好狀态,遠離亞健康和慢病。解放軍第252醫院關節外科主任王振虎教授向大家推薦一套适量運動的數字法則。
1. 建議一般人群每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的運動,每次約30分鐘。特别是體脂較高的胖人,一般要堅持4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才能有效燃燒脂肪。
2. 有氧運動的最大心率有個計算公式:(220-年齡)×(60%~80%),運動後心率在這個範圍内的是比較合适的。心肺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尤其要學會計算心率,以防運動意外。自測心率的方法是在頸部鎖骨上方、手腕或胸部摸心跳,然後數15秒鐘,乘以4。
3. 上班族不妨用碎片化時間,每天做5~7分鐘的工間運動,如深蹲、弓步等,每次做1~2組,每組20~30次。
另外要提醒:
第一,年齡偏大、身體較弱的人,運動中要适度休息,留意自己的呼吸頻率(喘氣程度)、臉色、出汗量以及心髒、胃部的反應。若感到胸悶、心慌、心悸、腹痛,應立即停止運動。最佳運動量應該是運動後微微出汗,略感疲勞,食欲增加,第二天精力充沛忌運動時間長,又不補充能量,避免引起暫時的低血糖。
第二,鍛煉方式要有氧和無氧相結合。老年人也要适當鍛煉肌肉力量,能幫助穩定血糖,增加關節穩定性。舉杠鈴、俯卧撐都是較低強度的力量訓練,老年人可以量力而行。還可以練習跳舞,鍛煉平衡協調能力;打乒乓球、羽毛球,練反應速度,讓大腦保持靈活。
第三,老年人不适宜爬山、爬樓梯、打籃球,以免發生運動創傷以及損傷膝關節。
戒煙限酒的時間法則
大家都知道抽煙、酗酒對健康不利,但每次總有這樣那樣的借口,比如“抽了一輩子煙,現在戒早晚了”“我就抽煙/喝酒這麼一個愛好”……戒煙限酒沒有借口,尤其戒煙,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一項研究發現,與那些從未吸過煙的人相比,60歲以上的吸煙者在被追蹤調查期間的死亡率高出83%,但戒煙能把早亡風險降低28%。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約1/4的吸煙者會因此惡習活不過70歲,若能在60歲時徹底戒煙可延長壽命3年;50歲時徹底戒煙可延壽6年;40歲時戒煙可延壽9年;30歲時戒煙可延壽10年。還有研究發現,戒煙1年,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減少一半;戒了15年,冠心病風險接近不吸煙的人。因此,為了健康長壽,必須戒煙。
吸煙,任何時候開始都有害。有研究發現,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将來對健康的危害就越嚴重。但這并不是說,年紀大了就可以學着吸煙。不管什麼年紀開始吸煙,都會讓身體受傷,尤其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吸煙者腫瘤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7~11倍,其中肺癌與吸煙的關系更密切;吸煙者患肺癌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5倍,約80%的肺癌是由吸煙引起的。
酒可以少喝點,但9點後就不能再喝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不超過20克,中國的安全飲用标準是不超過15克,女性應更少些。每日酒精攝入量=飲酒量×酒精濃度×0.8,大約等于500毫升啤酒,2兩低度白酒,5兩葡萄酒。人體各種酶一般在下午活性較高,因此晚餐時适量飲酒對身體損傷較小。但晚上9點後最好别喝酒,服藥期間更不要飲酒。
心理平衡的樂活法則
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标準中,心理健康是重要組成部分。生活中要保持心理健康途徑很多,其中,做到三大“樂活法則”是個可行有效的途徑。
助人為樂。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發現,真心實意地幫助他人可增壽4年。另一組對照研究表明,做義工10周後,身體的炎症症狀、膽固醇水平和體重指數都有所下降。一方面,做了善事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贊許,心裡會産生愉悅感和自豪感,促進體内有益的化學遞質、激素等的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心理學有句話叫“助人自助”,意思是幫助别人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認識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情緒更平穩。所以,不妨日行一善,利人利己。
知足常樂。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如果總是糾結“得”與“失”,就會徒增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對待那些缺憾,要懷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心态,樂觀豁達一點,才是利于心理健康的好性格。
自得其樂。
許多人恐懼孤獨,總希望通過與他人的共處獲得安全感。如果我們學會與自己相處,不把自己的快樂依附于别人,而善于獨自捕捉生活中令人快樂的因素,培養興趣愛好,就能克服孤獨帶來的恐懼感,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并感受到人生中的點滴快樂。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