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之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這句話是對還是不對呢?
簡單說一下,不完全對,這句話被早教機構用得特别多,原話不是這樣講的。
他的原話是三歲之前是人類大腦發育的什麼黃金期呢?少兩個字,自主。黃金期是什麼意思?
是在孩子三歲之前發育重點,“自主”自己就有的能力,開始由内向外去發展,隻要你關注到我的敏感期,隻要你給我環境,它就按照你的思維去開發。
那三歲之後,按照我們這句話說,三歲之後就不再發育了嗎?不是,3歲之後的發育靠什麼呢?
靠外界了,外界什麼環境、教育、家風等等,家庭教育由外向内會影響和幹涉。
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到達 3 歲時,大腦發育已達成人的 80%,而 0~3 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孩子語言、性格、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等培養的黃金期,需要頻繁的語言刺激和肢體互動來促進大腦的發育和認知的發展。
1-3歲寶寶的成長變化第1個月
俯卧、握拳、蹬腿揮動手臂,聽聲音有反應,感官敏銳,視力比較模糊。
母乳喂養,愛與信任的建立,教抓握看黑白吊飾,搖鈴,說話,唱歌。
第2個月開始學習擡頭,發現自己的手,偶爾會露出笑容,會有各種情緒的反應。會發出喔喔的聲音。
第3個月
可以撐起上身,頭可以擡45度,開始把看和做聯系到一起。
第4個月會翻身,為以後爬行做準備:會大笑,發出單音節;喜歡注視鏡子中的自己。
第5-6個月
有支撐能夠獨立坐一會兒,會喃喃自語引起别人的注意,躺着的時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滾動身體。
第6-7個月可以自己坐,能夠靈活翻身,手眼協調配合較好,表情更豐富。
第7-8個月
開始爬行,學習兩指抓,會1-2種動作語言,發出的聲音增多,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增強。
第8-9個月可以扶物站立,喜歡敲打能夠發出
聲音的物品,手部動作更加靈活。
可以通過語言與動作配合的方式進行與大人交往。
第10個月
能夠扶手站起來,手指靈活性更強,主動叫“媽媽”喜歡看人玩耍,但還不願與人分享。
第11-12個月能夠扶物行走,手指靈活性大在增
強,會翻書,随着語言能力的增強
聯想能力也在增強,變得好動起來,能說簡單的單字。
第12-15個月
學會走路,會彎腰撿東西,有強烈的好奇心,能夠簡單地交流。記憶力很好,開始有自己的主意,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對家人有很強的體戀感。
第15-18個月喜歡嘗試自己洗手、洗臉,能控制大小便,能夠自如蹲下,“我”的意識變得強烈起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喜歡模仿。
第18-21個月
能夠搬動小物品,萌出1加顆乳牙,身體平衡力發展良好,能夠跑、跳,蹲,開始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能夠表達自己的一些意願和要求。
第21-24個月走路穩穩當當不會那麼容易摔蛟了,能夠自由表達自己意願,能記住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手眼協調能力增強,出現獨立做事傾向。
第24-30個月
行走自如,開始玩起花樣,或橫着走,或倒退走,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對自己的東西很有“古有欲”,開始學習獨立,但對父母有極強的依賴性。
第30-36個月各項運動能力都很強了,同時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可以用各種間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感情豐富,開始學習社交,能主動和小夥伴打招呼。
3歲之後的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為孩子提供良好充足的感官刺激是非常有必要的。
隻有孩子的腦力發展好,孩子才會更聰明。7條讓孩子的大腦在黃金時期快速的發育。
1,盡可能多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讓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看得多,見識廣。
2,父母或者主要負責帶養孩子的老人,不要對孩子有過多的限制,不要包辦代替,給予孩子參與實踐的機會。
3,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觀看電視屏幕的時間,防止孩子久坐不動。電視看多了,孩子容易呆滞。
4,要多和孩子多說,給孩子提供充足的、足量的語言刺激。
5,多帶孩子參與社會實踐,讓孩子建設各式各樣的人群,了解世間的百态。
6,家庭和睦,父母恩愛,為孩子提供輕松舒适的生活氛圍。
7,讓孩子的爸爸也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孩子有很多方面的學習離不開男性的角色。
允許孩子搞破壞,他可能是在探索,允許孩子有錯誤,有錯才能改,讓孩子在不斷地試錯中獲得成長和進步。才能幫助孩子大腦和身體的互動性的發展。
總結,聰明的小腦袋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父母們抓住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時期,從每一個細節入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