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相信朋友們對上學時課本裡的這首詩都很熟悉。此詩中說的玉就是今天的主角,中國名玉——藍田玉。作為四大名玉之一,曆史中不乏對它的記載,而李商隐的詩,更是使它名滿天下。
乍一看,我們可能會以為,藍田玉和田玉有關。實際上,他們的共同之處隻在于,都以産地命名。例如,新疆産玉的地方主要是和田,而陝西産玉的地方就是藍田了。
同為名玉的和田玉
讓我們穿梭時空,回到過去,藍田玉仍然是王公貴族的寵兒。"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這是對婀娜美人最好的裝飾。不僅如此,王子和貴族的王冠、宮廷服裝、劍和劍鞘頂等,都曾有其蹤迹。
然而回到現在,和田玉曆經數千年,仍然是衆人矚目的焦點,而藍田玉似乎就有些不如從前了,可以說陷入一個非常尴尬的境地。到了今天,你認識藍田玉嗎?身邊有多少朋友玩這個?有多少人覺得這隻是個傳說呢?
藍田玉有着很強的底蘊和名聲,理應在玉石市場上有一定地位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
藍田玉落寞的原因在唐玄宗十七年(729年)的四月,藍田的玉山遭受地震的襲擊,記載為"山摧百餘步"。這次地震導緻玉礦徹底坍塌,礦脈被完全掩蓋了,從那時起,名滿天下的藍田玉戛然而止,接下來銷聲匿迹了近一千年。
而到了清初,藍田玉才被重新發現,卻沒有引起廣泛關注。直到1978年,陝西的地質學家在藍田發現了蛇紋石化的大理岩玉,并斷定這就是古代記錄的藍田玉。
2002年,由陝西省地質局對藍田玉進行了勘測,發現了4個玉礦床和5個礦體。玉石儲量已達一千萬立方米。但由于各種原因,隻能開采其中的十分之一。
盡管曲折頗多,但至少藍田玉已被證明存在,且擁有豐富的儲量。這似乎是複興的好兆頭,對嗎?
一、産量大,質量低然而,豐富的儲量卻阻礙了藍田玉産業的發展。原因之一是藍田玉開采的傳統爆破方法,導緻大多數玉石是劣質表層礦,品質很差。
而想要找到精美的原料非常困難,再加上過時的生産設備和落後的技術,大多數玉器工廠将藍玉加工成枕頭、瓷磚、景觀石、甚至是骨灰盒。這導緻人們對藍田玉的認識,停留在産品粗劣、檔次較低的印象上。
二、激烈競争,缺乏優勢他山之玉成為了藍田玉最大的敵手。可能沒有想到,在藍田縣有很多玉器經銷商,但實際上很少能售出藍田玉。
"店裡的珍貴玉器、翡翠,基本都是從河南鎮平縣石佛寺進的。"而真正的藍田玉,價格卻隻在上百元。
玉石賣到了白菜價,這就是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現狀。用小姐身子丫鬟命來形容,實在是貼切不過。
三、缺乏好的工藝和人才
最關鍵的一點,人才短缺!實際上,藍田玉中也有質量很高的,适合雕刻高級工藝品。然而,有千裡馬卻缺少伯樂。
與全國最大的玉雕生産基地——河南省鎮平相比,藍田隻有160多家玉器加工公司和400多家玉器商店。而縣裡有名的玉雕家隻有幾十人,玉雕工匠不過300多名。在這樣的工匠人才儲備下,如何确保出産高質量的雕刻作品?
喜珍說:
筆者無法判斷藍田玉的未來。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市場,而且是一種文化立場。和田玉雖然稍有名聲,然而作為出産自我國,七千年來一直使用的玉器,卻還是比不過緬甸的翡翠或西方的珠寶。
宣傳玉文化,不止藍田玉發展的需要。數千年來,玉文化對中華民族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任何一種玉所具有的包容、溫潤、内斂,都是一種不同于他國的文化印記。它們在中華文明的根脈裡延伸,不應該被埋沒、被遺忘!
我是從事和田玉行業30年的衛喜珍,偶爾也會分享一些别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