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辛苦一點也值得?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植樹這件事,他們做了一輩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植樹辛苦一點也值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植樹這件事,他們做了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王悅陽、周盛盛
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第44個植樹節。如今,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人工林面積居全球第一。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0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裡。
“綠進沙退”的背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七一勳章”獲得者、“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号獲得者、“林業英雄”稱号獲得者,也是以林為家的植樹人。
堅韌不拔,與“寸草不生”對決
全國道德模範郭萬剛是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八步沙集體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巡視林場時,看到尚未發芽的小樹苗,他會跪下來刨開沙土仔細查看,再小心翼翼地把沙土蓋上去、壓實,“這裡的每一棵草木都成活不易,容不得馬虎”。
1982年秋季,而立之年的郭萬剛放棄供銷社的“金飯碗”,卷起鋪蓋、扛着鋤頭,帶領着一百多人的治沙隊伍走進騰格裡沙漠南緣的八步沙,“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
沙漠裡沒有房子,他在沙地上挖壕溝、用柴草搭窩鋪;炊具不全,他就三塊石頭支口鍋,開水泡馍當飯吃,刮進鍋碗裡的沙子成為“配菜”。在一次次試錯中,他們摸索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治沙方法;在一次次堅持下,八步沙漸漸有了綠意。
如今,郭萬剛和八步沙林場三代治沙人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5.7萬畝,管護封育面積達到43萬畝,在沙漠之海鑄起一道綠色屏障。
古稀之年的郭萬剛一年四季與林木為伴,沒有“農閑”,“2022年春季降雨量高、墒情好,我們計劃完成治沙造林3.5萬畝”。
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3000多畝縱橫方圓的林海,是全國道德模範李洪占60多年植樹時光的生動寫照。
從1956年李洪占種下第一棵樹起,他的腳步踏遍了家鄉的山澗溝壑。在荒山秃嶺間,他背着40斤樹苗,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寒風中往返10公裡。為給樹澆水,他挖渠引水,修不成渠的地方,就用架子車拉、用馬馱、用肩挑。
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渠道邊,都種上了柳樹、松柏、楊樹等林木。寒來暑往,曾經寸草不生的窮山穿上了“綠裝”。
“隻要活一天,我就不會停止種樹。”已經89歲的李洪占還在盤算着新的種樹計劃。
積極動員,蹚出科學治沙之路
“堅持科學治沙、綜合治沙,才能實現治沙事業可持續發展。”“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王有德說。
成為甯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白芨灘防沙治沙林場場長後,王有德一直執着于讓“沙漠變綠洲”。
他是“科學治沙的探路人”。他成功推廣草方格治沙、喬灌草結合的精準造林技術,探索建立了“寬林帶、多網絡、多樹種、高密度、喬灌混交”“林農牧副多業并舉”等多種防沙治沙模式,為國内外沙漠化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
他是“改革先鋒”。他将治沙和治窮結合,針對曾經林場經營單一、人心渙散、發展陷入困境的局面,推行家庭、聯組或個人劃片招标承包。在他的動員下,越來越多的職工加入到治沙造林中。
他是“全國治沙英雄”。他帶領職工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漫無邊際的草方格“地毯”罩住了滾滾流沙,讓曾經風沙肆虐的沙地成為物種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效阻止了毛烏素沙漠南移和西擴。
王有德2014年退休後,銀川河東機場的萬畝荒灘成為了他的“主戰場”。他募集資金發起成立甯夏沙漠綠化與沙産業發展基金會,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其中。近年來,完成營造林面積8000多畝,植樹130多萬株,阻止泥沙進入黃河,确保機場周邊的生态安瀾。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王有德說:“國土的綠化事業,不能隻靠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單位,而是要動員起全社會、全民的力量!”
治荒也要緻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石光銀治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光銀聚焦林業産業發展、防火治理、防沙治沙等方面,提交保護生态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
曾經,這位“七一勳章”獲得者苦戰毛烏素沙漠南緣的“狼窩沙”,在25萬畝荒沙、堿灘上植樹5300多萬株(叢),反複造林面積達35萬畝,改變了當地“沙進人退”的曆史。
“現在不能隻是悶頭種樹,還要向沙地要效益,讓群衆的腰包鼓起來。”石光銀說。經過多年探索,石光銀将治沙與緻富緊密結合起來。
通過采用“公司 農戶 基地”的經營模式,走“治理荒沙,開發利用荒沙”的發展戰略,他帶動當地開辦千畝樟子松育苗基地、千畝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和5萬畝生态林等10多項經濟實體,惠及1000多戶農戶,沙區群衆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2022年,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孫建博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已進入第10個年頭。這位“林業英雄”稱号獲得者今年共提交建議意見52件,涉及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職工共同富裕等方面。
近年來,在孫建博的帶動下,原山林場不斷升級旅遊産業,通過“紅 綠 古”的融合發展模式,集教育、培訓、康養、休閑度假于一體,形成了全鍊條産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隻要守住林業這條根,做大各個産業就有根基。”孫建博說。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